回到三国去种田 正文 第四十一章 挖角司马徽

作者 : 易月半

诸葛均本来倒不是为司马徽准备的酵母。他自从把小麦种植列入郡内农业改革必要事项,也就在考虑要怎么解决人们看轻麦类食物的难题。因此对酵母的培养他一直都在准备,即使到了荆州也在设法培养。

不过他当然也不可能对古人解释什么微生物、化学反应、沉淀物之类的东西,于是他索性瞎掰什么天地精华自然酿就,旁边的所有人都被他忽悠得一愣一愣地,吕蒙等人直接投以崇拜的目光:看看,咱三公子做菜都能做出天地精华来,所谓“天授才智”就是这么牛。

“这些法子听起来都很容易做到,但要想到可就不容易了。真不知道公子小小年纪,是如何想到这些巧思的。”车内的少女听得很仔细,过了片刻,这才叹息着说道。这时候她声音里已经带着几分佩服了。

“不过啊,均贤侄,你对我们这么坦诚真的好么?如今天下大乱,你的方法对于民生、军粮都有好处,而且美味难道,若是以此为凭借,就是如那易牙一般获得高官显爵也是难说啊。”司马徽忽然问道。

诸葛均很沉着地答道:“这些东西我原本就打算日后在豫章一郡推行,并不打算藏起来。一人之利与万民之利,这点小事均还是分得清的。若江南人民都能喜爱面食,乐于种麦,那么稻谷之外,江南就又添一样主食,其中利益,远胜于均一人的官爵。”

他这话并非说谎。如同稻麦轮作、推广面食这些方法,瞒你是瞒不住别人的。这和造糖、采矿等技术不同,都是需要人民集体出力,很容易就会被偷师。远的不说,根据回报,豫章郡的制糖业就已经不止被一拨人盯上。

可以想见,当稻麦轮作有了好成绩,附近的诸侯一定都会把目光投过来。中原地区推行的是二麦轮作,这个已经很成熟了,倒是不用担心。但是荆州、江东、乃至于淮北地区都有可能适合这种技术,由不得他们不动心。

司马徽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长叹道:“贤侄你虽然好心,可惜人心不善啊。你这法子能养活更多的人,那就意味着更多的兵。只怕届时天下战乱只会更为频繁……”

“战乱一时频繁和战乱一直持续,是那一边比较好呢?这天下如今就如病人,只有挖开创口,流出脓血才能得救。既然如此,何不养成气力,一鼓作气,以短痛拯救长痛?何况无论如何,让人民吃饱,总比让人民饥饿来得好吧?”诸葛均却如此说道。司马徽虽然眼界开阔,可惜思想总是比较消极,这种隐士的风格和诸葛均的思维并不对路。

司马徽只是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以他的人生阅历,早就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自然不会被眼前少年的几句话打动。只是对于诸葛均的激昂言辞,他反而隐隐有些欣赏。

眼前的少年和他的手下看起来都是精干利落、充满活力与野心。而且他们都很年轻,最年长的也不过是壮年而已。这就是如今豫章郡的新一代么?看起来和荆州世家子弟的自傲、浮夸、讲求风雅的格调真是完全不同啊……这些孩子不是属于闭守的格局,而是进取的一代人。

那一天,司马徽骑着驴子,和诸葛均一行人缓缓而行,边走边讲。越说越是投机,结果到了分路的地方,他索性停下来不走,就和诸葛均二人席地而坐,谈论了两个多时辰,全然不管天寒地冻。那牛车就停在附近,车上的少女一直都在静听,偶尔还会插上一两句话。

司马徽越谈越是惊奇。诸葛均的学养不算深厚,很多地方在司马徽看来甚至粗浅得有点可笑。但是他偶尔露出的只言片语却处处透着智慧的锋芒。更难得的是,诸葛均的思维总是从一些新奇的角度出发,却落在最现实的层面上。

水镜先生自然不会知道诸葛均的思考习惯更多是接受了前世各种科学和哲学要求的精密、细致、现实的熏陶,这一点和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是大不一样的。他如今和诸葛均的对话,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思维和西方思辨的一种间接交流了。

但诸葛均却也对这位名士心服口服了。司马徽年纪虽大,但思维一点也不僵硬,而且他的博学并非是单纯对书本知识,而是对吏治、民生、军务甚至农活都很了解。最后他忍不住叹道:“难怪先生能教出徐元直、向巨达这样的门人。若我是刘使君,定然要请先生出山的。”

司马徽道:“刘使君可不怎么看得上我。前几日曾去拜见,后来听人说他对我的评价也不过一儒生罢了。”

诸葛均皱眉道:“想来那是刘使君错看了先生。若是均的话,先生主动来见当然立刻起用,便是不来,我也是会三天两头去烦你,直到你肯出山为止。”

司马徽听得失笑:“你倒是会磨人。不过冲着你那文房四宝,如果还能经常吃到你那蒸饼,老夫倒也不是不能考虑的。”

诸葛均听得心头一跳,立刻长身而起,对司马徽行了一个大礼:“先生,您一代名士,可不能食言!均答应您,只要您肯移驾豫章,无论您愿不愿意出山,诸葛家都以上宾待之!如果您愿意,你就是豫章郡学的主官。你喜爱的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各种面食,只要能办到的均都会为您准备!”

他这么随着杆儿往上爬,司马徽听得有趣,不由得笑了起来,心中忽然一阵轻松。他避难到荆州,又知道刘表外宽内忌,因此一直小心翼翼。如今和诸葛均相遇,二人虽然交谈不久,但是相处很是愉快,心里觉得去豫章似乎也不错,至少没有荆州的诸多顾忌。于是他便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诸葛均。

咦?水镜先生答应了?我该不会听错了吧?诸葛均不敢置信地看着司马徽,想问又不敢问。司马徽见他如此,反而好笑,就说道:“老夫等你议婚完了,随你去豫章郡。贤侄可不要食言,老夫每日都要吃到蒸饼。”

诸葛均却不知道,名士也是喜欢好待遇、好生活的。只不过如司马徽这等人,他们更看重自己的德行,不会为了这些好处就卖了自己。豫章郡不见得比荆州危险,而诸葛均比刘表容易相处,言明不会勉强司马徽出仕,又有好吃好拿,这种条件他自然也想去看看。

何况豫章郡郡学的情况司马徽也有听说,虽然如今刚起步,可招生范围已经包括了贫民子弟。虽然荆州豪门对泥腿子读书引为笑谈,可司马徽看来这正是“有教无类”的最好证明。日后豫章郡学的规模一定会超过襄阳学业堂,对于想要开办学业的司马徽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

诸葛均不想竟然成功得如此轻松,不由得心头大喜:这可不是挖角一个水镜先生那么简单。这位先生名头响亮,门下弟子众多,隐隐然就是一个学校校长,把他给挖走,非但自己的学校多了名师,按照古人尊师重道的习惯,说不定就还会有学生愿意跟来——你不见向朗当初直接从襄阳跑去颍川求学么?

别人挖都是一个个挖,咱直接从根子挖一个学校!这下不怕正太哥哥没有名师教导了。

他正在打着如意算盘,就听见有人冷冷道:“恭喜诸葛公子,成功把司马先生从我荆州给挖走了呢。真是可喜可贺。”

听声音正是牛车中那位少女。

诸葛均吃了一惊,正打算分辨时,又听那少女淡淡说道:“不过这既然是先生的决定,那我倒也不好为难你们。只是诸葛公子,你来荆州似乎另有正事啊?只顾着交接朋友,那可也不太好呢。”

一边说着,她就一边催牛车启程。司马徽在诸葛均旁边摇了摇头,轻声对他笑道:“这就不见怪了?真是女生外向啊……”

水镜先生一边笑一边翻身上了驴子去了。诸葛均听得一头雾水,站在原地发愣。直到司马徽一行人都消失了身影才回过神来。他心中隐约有个猜测,可又觉得要是真的那可太巧了些……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回到三国去种田最新章节 | 回到三国去种田全文阅读 | 回到三国去种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