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大帝 正文 第七十章 南下战略

作者 : 大石浪

第七十章南下战略

帝国如果要展产业,现在能做什么呢?牛弘陷入了沉思。

兵器还是民用?

现在帝国的安全环境大为改善,急匆匆展兵器产业没有必要。帝国的基础工业还没有起来,现在下大力气搞兵器工业,无非是在冷兵器上精雕细琢,没有多大的意义。

民用,先搞哪一类?纺织,食品深加工,还是交通?

搞大规模产业还有个问题没解决,就是动力。现在无论是官营,还是民营,稍大一点的作坊都选择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地方,水力是这些作坊的主要动力。如果在水量丰富的山区筑一大型水坝,到是可以解决动力问题,集中办一些产业。但那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得不偿失。

让机关研究作坊研制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

太早了点。现在帝国这点钢铁加工技术牛弘是一清二楚的,研制蒸汽锅炉还是困难重重。既使弄出来,基本上只能是微压的,制造压力锅炉的条件还不具备。

后世英国人弄出的蒸汽机,按其工作原理还不如叫空气机。所用的蒸汽没有多少压力,蒸汽进入汽缸后把外围冷却,凝成水成形了真空,再由大气推动活塞作功的。这尽管是动力方面的惊天突破,但能源的效率是很低的。

牛弘的现代知识使得社会的展进程可以跳过某些阶段,就动力来说,应该等具备了制造压力锅炉后再弄,弄出名副其实的蒸汽机,效率比“空气机”高得多。

经过反复分析,牛弘克制了自己想马上搞大的产业展的冲动,仍就引导帝国的基础研究横向扩展,把基础打扎实。

乘着冬天农闲,窦武的大儿子窦靖来到了帝都看望太后窦妙。带来了自家田庄里出产的糯米,还有精致的糯米糕点。

得到消息后,牛弘也去窦妙那儿看看。

窦靖现在没有官职,只是个食秩的渭阳侯。得到爵位后,窦靖还从没到自己封地上去过。只是让管家把每年封地上的收益换成钱交上来,落了个省心。由于窦武官职在身,要负责那一片北方前来开的家族与当地的协调,窦家的田庄就基本上交给窦靖管理。

窦靖的一身打扮让牛弘看着想笑,缎子衣裤上面还绣有图案,头冠也南方化了,有点接近于帽子。整个成了南方大地主了,再也不是北方豪族了。

糕点在冬天不会坏,御膳房一蒸拿上来色香诱人。芯子有板油、枣泥、豆沙、莲子和芝麻等。南方的糕点做的就是精致,比御膳房做的还好。

窦靖说,去年他家就开出了六七千亩水田,两千亩旱地和八百亩鱼塘。现在旱地一大半种上了桑树,等桑树长大后就可以养蚕了。去年田里的收成不错,亩产接近三百斤。其它北方家族也差不多,现在已经喜欢上南方了。

起来有点别扭,从窦妙这儿算过来,窦靖也是牛弘的长辈。牛弘也不好正儿八经地说些鼓励话什么的。只是跟窦靖聊了一些南方的情况。看样子他们得到了地方上很好的照顾,窦靖没有借机抱怨或告状。

窦妙很开心。当初窦家南下时,窦妙心里多少有点不踏实,有种前途未卜的担心。如果没有了权力的因素作怪,窦妙还是很关心家人的。现在看到自己哥哥那种满怀信心的样子,这种担心就化为乌有了。

一日,牛弘正让鄂儿陪着打羽毛球,张让来报,张鲁求见。张鲁现在有点名气了,很快就有人帮他递话进来了。

牛弘到书房见张鲁。

张鲁向牛弘奏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调查小组在永昌郡找到了含胶量很高的树。通过采集回来的树脂炼胶试验,可以炼出最好的橡胶。帝国北方的树上采集的树脂根本没法比。

坏消息是这种树在永昌境内很少,境外的掸人区很多。调查小组一个方士,三个太学生和一个向导一行五人出境调查,居然被掸人捉住了。那方士拼死逃回报信。因为洛阳太学的调查先已会知永昌郡守,所以郡守不敢马虎,组织大队人马出境寻找,居然毫无音信。

据一些与永昌居民有来往的掸人说,掸部族之间经常有冲突,造成女人多,男人少。那几个调查队员有可能被捉去当劳动力了。

听完奏报,牛弘让张鲁先回去,自己要好好想一想。

帝国现在的橡胶需求量尽管不大,但将来如要展交通,橡胶是必不可少的。天然橡胶以其优越的性能,较高的耐磨性,既使有了合成橡胶,也不能替代。

根据自己常握的现代信息,现在割胶用的巴西橡胶树也只适合在热带生长。印度洋孟加拉弯一侧的掸人区有橡胶树就不足为奇了。

秦帝国时期,帝国的版图已拓展到滇池地区。为了加强控制,修建了从蜀中到滇中的官道(因当时的官道规格为五尺宽,所以称为五尺道)。

张蹇出使西域后,带来了帝国的南边还有个叫天竺的西域国家的信息。孝武皇帝觉得从河西走廓去南边路途太远,曾计划从永昌郡南下,与天竺人建立关系。

为此,大汉帝国修建了更加便捷的官道,一直修到澜沧江边,还在永昌郡设置了五个县。改变原来那种象征性的对滇中的管理模式,使滇中的管理与中原一样子。但孝武皇帝的与天竺联络的计划没有成功。

因为出永昌郡往南,还没有正式的国家,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部族村寨。孝武皇帝派遣的使团一行近五十人遭到了抢劫,无功而返。

现在帝国民间通过永昌郡南下与掸人和印度次大6地区有一些贸易来往,规模不大,都是一些结队而行的马邦。没有象河西走廊那些驼队那样形成气侯。

掸人目前还属于比较原始的村寨部族,不是奴隶制。帝国被捉的那几个太学生如果跑不出来,也许就被迫成为他们部族的成员。

牛弘忽然有了个想法,能不能现在就制定并实施一个南下战略呢?

在南边印度洋孟加拉湾沿岸,目前正处于权力真空。月氏帝国的影响力还没有达到这儿,这一片沿海地区,东侧还属于原始部族村寨式社会结构。西侧的印度次大6,只有在几百年前的孔雀王朝时期,有过短暂的统一。孔雀王朝覆灭后,就变成了一盘散沙,分成很多部族不象部族,国家不象国家的社会结构形态。很容易各个击破。

对于大汉帝国来说,南下比北上更有战略意义。北边大多是一些生态脆弱区,既使弄回来也不能进行大规模开。在对北方的游牧部族进行生存方式的改造之前,那一大片土地是不稳定的,不能马上用帝国的管理体制来管理。

南边就不一样,帝国西南高原到印度洋那一大片地处迎风坡,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想什么时侯开都行。

那里的居民基本上生活在固定的村寨,不象北方游牧民族一样到处跑,容易管理。

从帝国的长远展来看,控制孟加拉湾,甚至比西域都护的战略意义都要大。这样不仅可以使帝国在印度次大6的影响与日俱增,更可以使帝国从单一的大平洋帝国转变成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的级帝国。

主意一定,牛弘就召集帝国高层开会。

牛弘先介绍了张鲁下面的寻胶树小组在永昌郡现橡胶树,以及橡胶树主要分布在掸人区的情况。当听到洛阳太学的太学生被捉的消息,帝国高层很揪心。他们只是孩子,又不是去打仗,就莫明其妙地被捉跑了。

刘庞为了让大家轻松一下,说那肯定是传说中的女儿国,把年青男子捉去当附马的。

刘庞的笑话没有让大家轻松,作为大汉帝国高层,现在一个决定对西北境外的影响力已经很大了,但对掸人,真有种鞭长莫及的遗憾。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汉灵大帝最新章节 | 汉灵大帝全文阅读 | 汉灵大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