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旗 正文 节二十二 国士!

作者 : 猫吃狗粮

中堂大人欲置任某于炉鼎之上乎?

乍闻此言,张佩纶竟倒吸了一口冷气,黑得深不见底的瞳仁幽幽一闪,已是晶然生光!他觑着任令羽道,“治明兄此言何意?”

“幼樵兄相府娇客……”,任令羽伸出根手指点了点自己,又指了指张佩纶,慢悠悠说道,“此事于任某只是揣度,但于幼樵兄……”,任令羽顿了一下,“想必却是心知肚明!”

张佩纶缄默不语,只是用一双晶亮的眸子死死的盯着任令羽看了许久,这才幽幽的道,“初读治明兄所著之《日本兵备略》时,已知治明兄有知兵之能!今日一会,方知治明的才略远非区区‘知兵’二字所能局限!当真是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此急智,张某自愧不如!”

话音方落,张佩纶便向任令羽一拱手,黑胖的圆脸上已是一片庄重。

任令羽的面上亦已浮上敬重之色,“幼樵兄不为尊者讳,果然君子坦荡荡,任某佩服。”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区区一句谚语,便等若是承认了李鸿章对自己的任用是别有所图!而李鸿章又是张佩纶的什么人?为人如此坦荡,不由得他任令羽不生出三分敬意,也多少有些明白了那个一生都对那些“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出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的清流党人厌恶不已的李中堂为何独独会对眼前这个昔年的“青牛角”青眼有加——因为张佩纶活得真实!

~~~~~~~~~~~~~~~~~~~~~

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理想主义者,而另一种人则是现实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往往坚信人生的价值更在于对原则的坚持,譬如宋代那位大名鼎鼎的东坡学士,在他看来,入仕为官的意义就在于使世间百姓的日子能过得好一点——所以当旧党当政时,苏轼就会认为他们抱残守缺,使民不得生息;而当王安石的新党执政时,他又觉得新党的改革过于剧烈,有残民以逞之嫌……

一生都习惯高唱反调的最终结局就是被新旧两党同时排斥,黯然流放海南岛。

而现实主义者则与理想主义者完全不同,在他们看来,人生的意义更多的在于目的的实现,而手段和原则则都是服务于最终结果的。和眼前的一切相比,未来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忍它、避它、由它、耐它、敬它、不要理它,再过几年且看它”,为了最终目的的达成,忍一些让一些退一些鬼一些,哪怕坏一些又有何不可?

李鸿章无疑是个极为典型的现实主义者,这从他那句著名的“人生如朝露,倘及时得手,作成一两件济世安民大事业,不更愈于空言耶?”就可看出一二。

而张佩纶则是个标准的理想主义者,就任令羽看过得记载而言,这位昔年的清流领袖无论春风得意还是仕途坎坷,都始终不改其在儒家传统道德上的坚持,无论是当年初入御史台时以一管狼毫向涉嫌贪腐的户部尚书王文韶发起的挑战,还是后来庚子国变后“咳血升许”,单骑北上重入李鸿章幕府以“累画勤王和戎之策”,也都是出于对儒门“家国至上”传统的坚持。

而李鸿章之所以对张佩纶倍加欣赏与爱护,固然有当年与张佩纶之父张印塘并肩战斗的情谊在,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对后者“实心任事”的人生态度的赞赏,以及对张佩纶“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理想的心有戚戚。

理想主义者张佩纶所追求的“家国天下”,恰恰与现实主义者李鸿章所奋斗的“济世安民大事业”相互重合,这恐怕才是老李一生都对张佩纶青眼有加的根本所在!

~~~~~~~~~~~~~~~~~~~~~

“不为尊者讳?治明兄谬赞了……”,张佩纶温和的道,“张某只是不愿治明兄对中堂暗生怨怼,徒然生分了而已。须知治明兄的才干,中堂也是相当赏识的。”

“中堂与你我不同”,张佩纶继续劝慰着任令羽,“张某早已是昨日黄花,而治明兄毕竟也是刚刚游学归来。须知官场上枝蔓纵横,倾轧皆在暗处,雾里看花,敌友难辨,中堂之所以待治明兄如此,也实在是有他自己的苦衷。”

“幼樵兄放心,这一节上,在下还是明白的。”,任令羽轻轻点头——他的愤怒本就不是来自于对被李鸿章算计的怨气,而更多的还是源自于对未来的迷惑与彷徨。

“在下之所以心生愤懑,更多的还是来自对我大清东边那个邻居的担心。”,任令羽已经微微蹙起了眉,“自光绪十四年我北洋海军成军以来,三年间倭寇水师已由英吉利和法兰西国添购新式快船3艘,其本国亦有2艘快船在建,再加上任某所献的那艘船模,倭寇水师之战力已渐凌驾于我北洋海军之上!而我北洋海军这三年来却未添一船一炮!”

“任某此次归国,乃是白身报效,本就不能使我北洋海军在船械上略有增添。如果再因任某的任用,而使我北洋海军又添内耗,那任某岂不是家国罪人?”,说道这里,任令羽的眉头已经皱成了一个川字!

这是他的真心话——在3年后的那场战争里,只要北洋海军折戟海上,那自朝鲜、辽东、山东一线数千里海防便会顷刻间门户洞开!日本陆军这6大常备师团近10万精锐之师便会蹈海而来,在我数千里海防上的任意一点随意邀击,而只要日本陆军的军靴踏上中国的土地,以其在战力上对清朝陆军的绝对优势,其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任意纵横,甚至直逼京畿,逼迫清政府签订城下之盟!

这是在任令羽原来的那个时空中早已被历史证明了的战法,而要想使这一幕不真正发生,任令羽能想到的唯一应对就是——打赢那场海战!

于日本而言,其联合舰队一旦控制了海上通路,那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几乎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中国而言,惟有争得制海权在手,遏制住日本陆军的登陆企图,那才有争得一个不胜不败局面的可能!

3年的时间太短了,短的根本不足以打造出一支成规模的近代陆军——现在组成日本陆军基干的六大师团,从1871年,明治天皇组建天皇直属的“御亲兵”时算起,到正式成军足足用了17个年头。而近代中国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陆军——北洋六镇,自其在1894年筹建之日算起,到1905年六镇成军,亦是用去了10年!而今日的中国,又到那里去找这10年光阴?

相对而言,北洋海军此时已是朝廷经制之军,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其装备、训练、指挥体系建设等都已成型——一言以蔽之,如果说依靠改造过北洋海军尚有可能为中国在甲午中争得一线生机的话,那试图另起炉灶编组陆军进而实现与日军的陆地决战的构想就只能说是痴人说梦!

任令羽是个现实主义者,所以他不会去做那个和他军校本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陆军梦。但即便是回到他既定的“求胜于海上”的路线上来,他也首先必须说服眼前这个相府智囊,让他劝说李鸿章放弃让自己和海军中的“闽党”正面交锋的想法。

大战在即,海军中本就内耗深重,实在是不宜再火上浇油了。

~~~~~~~~~~~~~~~~~~~~~

“治明的意思,在下已经明白了。”,张佩纶正色道,“在下今日回去就会像中堂禀报,暂时留住严几道的的水师学堂总办之位。”

“在下几日后还将亲赴水师学堂,像严几道说明,是治明兄在中堂面前历陈,这才保住了他严几道的位置,也正是得益于治明兄的开解,才是的中堂决定不再追究水师学堂参与北洋大约管学生名单被篡改之事。”,张佩纶继续道。

“这如何使得?”,闻弦歌而知雅意,任令羽立时就明白了张佩纶这句话当中隐含的深意。

保住了严复的位置,又答应不再深究——说白了就是不追究刘步蟾的责任,这不啻于给海军中的“闽党”同时放出了两大和解的信号!

团结“闽党”是任令羽早已定下的思路——不管对刘步蟾有怎样的月复诽和冲突,但对于除方伯谦外的“闽党”诸管带在甲午战争中的壮烈表现,任令羽一向还是钦佩的。况且,在今日的北洋海军中,“闽党”早已是尾大不掉,一旦真正的排斥掉构成舰队军官团核心力量的“闽党”,那也几乎等同去抽去了北洋海军的脊梁。

只是直到刚才,任令羽还一直没有想到如何和因刘步蟾而与自己早已生分了的“闽党”们缓和关系的对策。却没料到竟会在张佩纶处得到这样的惊喜。

“有何使不得?”,张佩纶自嘲的一笑,“马江之败,败就败在以在下这个外行掣肘了福建水师!若在下是个懂海事的,能在‘扬武’舰上驻节,又岂会在法舰骤起发难时让我福建水师各舰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

“张香涛杂、陈伯潜庸、吴清卿轻、清流当中尚可称德才兼备者,唯幼樵一人而。”,任令羽语气诚挚,“昔年乐道点评清流诸子,以幼樵兄为才智第一!今日一见,方知恭王果有知人之明,幼樵兄君子坦荡,在下佩服。”

他此时的敬佩已是全然发自内心——1884年的马江之败,更多的是因为当年“甲申易枢”后新上台的孙毓汶等军机大臣在涉外事宜上全无经验,却对身处前线的张佩纶和福建水师横加干预——仅仅是其所发出的“彼若不动,我不先发”一道指令,便缚住了福建水师的拳脚。

正是因为这一道“不开第一枪”的中枢指令,使得福建水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法舰驶入马江,并任由其抢占有利阵位,将开战的先机拱手让人,焉有不败?

而马江战败后,这些中枢的军机大臣们却又将所有失败的责任一古脑的推倒了张佩纶的头上。可今天听张佩纶回顾马江之败,却又哪里有对这些军机大臣们一字的怨怼?

宁肯自身含羞忍辱,也要顾及朝廷体面,为了北洋大局,可以将结好“闽党”机会毫无犹豫的赠给自己,仅仅这一个顾大局的气度,就让任令羽不能不对着张佩纶写上一个“服”字!

所谓国士,当如是!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旗最新章节 | 龙旗全文阅读 | 龙旗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