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旧事 正文 要变天☉第二十五回(二)

作者 : 水蠆

俞咨皋率领船队迅向前方的两条红毛船靠近。

他迫切求战并非是他俞咨皋穷兵黩武而是他亟需一场战斗来亲身体验红毛的实力。俞咨皋知道这番红毛来犯与前几次不同。红毛兴师动众而来不大兵打得他们心服口服这些不知好歹的畜牲是决不会向朝廷低头的。

此外俞咨皋如此这般也是有心给福建水师一个下马威。上一回张嘉策和红毛打得一仗说起来俞咨皋都觉着丢人这不得不让俞咨皋对张嘉策和福建水师心怀疑虑。俞咨皋肩负重任而来他担心由于福建水师不济坏了自己的大事!所以俞咨皋也需要一场胜利来消除福建水师上下的心病同时展现自己的强势以便自己将来接受福建水师。

俞咨皋现邦特库时双方相距四十里之遥若邦特库落跑俞咨皋也是无可奈何。因此俞咨皋端着千里眼忧心忡忡地注意着敌人的动向。不过在他的船队迅前行了十五里后俞咨皋终于欣喜地现那两条红毛船居然不走看样子反有一战的心思。

看到红毛船如此这般俞咨皋心中大呼痛快他抽*动着满是皱纹的脸皮向身边的徐一鸣道:“传令接战!”

……

若论邦特库个人的意思他是不愿同眼前这几条明国战船交战的。显而易见在船只的数量上邦特库处于绝对的劣势至于双方的火力对方也很有可能强过自己起码他很难占到多少便宜。但是去岁与福建水师的一战给东印度公司上下的印象都深刻非常!东印度公司区区八条船在福建水师上百条战船中间杀进杀出如入无人之境!若非后来自己失误叫明军捡了个便宜那场战斗几乎可以说是完胜。

正是因为那次战斗使东印度公司上下对大明水师愈不放在眼里。尽管邦特库相信远离这些敌人是最好的选择可是他不得不将这个事情拿到随船评议会进行讨论决定。其结果当然不是邦特库所愿看到。评议会以绝对多数赞成通过决定与眼前的那支船队交火。

邦特库不能抵触评议会的决定因为东印度公司以及整个尼德兰都在宣扬民主而痛斥独裁。民主与自由是尼德兰的最高追求所以根据东印度公司的规定邦特库即使是船长也不能违背评议会的决定。于是他只能选择战斗。

邦特库只有两条船他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因此他不能与对方相向而行否则在搓身而过的一瞬他将遭到严重的损失。于是邦特库以“格罗宁根”号为先“维多利亚”号在后成纵队在海面上兜了一个圈子。他打算咬住对方的旗舰一举摧毁它!

擒贼先擒王这个道理并非只有汉人明白。

双方相距不足十里之时俞咨皋忽然现红毛船掉头向东行去。他以为对方要逃于是紧忙下令追赶。俞咨皋不是张嘉策他手下的队伍也不是无胆的福建水师。若是二打一的局面他俞咨皋再不敢冲上去拼一拼将来他可是无颜去见九泉之下的父亲了。

当然俞咨皋很快就现对方并非要逃。“格罗宁根”号和“维多利亚”号在海上兜了一个圈子然后将船对准了俞咨皋。在那一瞬俞咨皋的帅船竟是与邦特库的“格罗宁根”号相向而行的。

“放!”

“放!”

几乎在同一时刻俞咨皋帅船上的一门头炮和“格罗宁根”号的两门船炮在相距两里的距离上先后喷出了怒火。浓烈的硝烟腾空而起炮弹滑出炮膛飞向各自的目标又几乎同时在距离目标不远的海面上激起一道道水柱。

“左转舵右边炮预备!”

“右满舵左舷炮预备!”

一击不中之后两支船队立刻反应将船舷面向对方以图迅进入射角。

“放!”

“放!”

两边的炮火再次响起!但是这一轮火炮射的时候双方的距离仍近两里之遥。在这起伏不定的波涛之上两里的距离足以令所有火炮失去准头。双方的炮弹果然再次落空全部沉入了水底。

俞咨皋面带微笑看着右舷方的敌船面对对方猛烈的炮火纹丝不动。此刻他在享受这硝烟弥漫的感觉。俞咨皋在广东的这些年里没有懈怠这四条战船都是他呕心沥血打造出来压箱底的家当。

这四条船不但动用大量的铁力木打造在船形上也汲取了泰西的一些做法不但加强了船体的强度船舷的厚度也足有尺余。此外他利用香山澳的便利给这四条战船每船配备了一门三千斤的红夷炮做头炮还为每船装了八门千斤佛郎机、四门五百斤狼铳作边炮。俞咨皋的这四条六百料战船称得上是大明水师最精锐的战船即便与红毛船相比差距也缩小了许多。正因为有这样的利器傍身俞咨皋才敢于如此强硬地与红毛在海上一争雄长。

经过最初的几番交手局势已十分明了!事实果然如他所料对方不但在数量上胜过了自己在火力上自己也很难占有优势。尽管俞咨皋的炮弹尚不曾击中“格罗宁根”号但是从那一道道溅起的水柱他便能够判断出来对方的船上的火炮十分强大。邦特库看得出来与“格罗宁根”号相比甚至与“维多利亚”号相比俞咨皋的火力仍有不足。但是他更知道在近距离上即便是“格罗宁根”号也不可能完全抵御对方火炮的打击“维多利亚”号更是不成!同时从对方炮的度来看他们的舷炮应是后装的在射上也优于自己。

几轮炮火过后俞咨皋同样也模清了邦特库的底子。他信心十足地命令道:“贴上去打垮他们!”

──────────────

?

&1e>.

pp;}

&1t;/>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国朝旧事最新章节 | 国朝旧事全文阅读 | 国朝旧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