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理想年代 第二十章

作者 : peteone

巴老笑了笑,礼貌地说:“总督先生的好意我们心领了,这次来香港是为了文化交流,不没有政治目的,不劳贵政府费心了。”

霍英东听巴老的话,说:“李先生,香港文化界同仁欢迎大陆的文化团体访港。”

做了个请的手势,把队伍带回人群前,总督无奈的跟随。人们隔着围拦和巴金、艾青握手。金庸代表香港文化界发了言,巴金即兴地演讲,他感谢香港同仁的盛情邀请,回忆年轻时在香港的时光,两岸同根同种,文化自然是相通的,希望以后多增加交流,拉进彼此的距离。短暂的停留以后,我们还是坐上英政府的车子。

团里有16个人,几大包的行李,印度阿三专门雇车搬运,我嘱咐他们一定小心,是贵重物品――――十几件中山装,巴老、艾青等穿过的,几十年后是文物。现在巴老他们西装革履,神采奕奕。这身正装是赶制的,在船上,每个人都试穿了,巴老说,他好久没穿这东西了,都不习惯了。七十年代的西装,我嫌样式呆板,套了件自己的西服,阿曼尼的仿制品,真品在我家阁楼里挂着呢。

艾青老先生瞅见我这身打扮,说:“小喜的西服真挺,你做的?”

人穷了,衣服都是扯布做。我说实话:“是我兄弟做的,他心灵手巧。”

“给我试试。”艾青老先生跟我商量。我把衣服月兑给他。休闲西装就是显身材,针脚下的恰到好处,艾青老先生一米七的个子,很精神。

我说:“艾老穿得真合身,这件就送给您吧。”

艾青老先生摆摆手不同意,把衣服月兑下来。我什么都没说,提出一件一模一样的西服,换洗的。我说:“艾老就拿那件吧,料子好一点。”

趁机攀亲戚:“跟艾老这几天,就觉得您特和蔼,亦师亦友。唐突的说了,很多时候您更象朋友,别客气了。”

“那我就真不客气了,先穿着了。”艾老哈哈大笑,西服一直在身上。

有一天,巴老跟艾青老先生说:“你这西服哪来的?”

“小喜做的,我借来穿穿。”

“给我试试。”

艾青老先生没给。

我乐坏了,拿我那件送巴老,说:“您拿我这件吧,这西服做得好看,您应该穿得好看点,对香港的友人礼貌嘛,”

王喜用两件西服就获得巴金他们的好感,手段是极其的卑鄙、阴险。

团里有文学家、音乐家、诗人、画家、导演、编剧,十五个男人。唯一的女性是翻译,叫赛可,精通的是俄语和英语,还有粤语,这是人才!也是用条裙子挖来的。我的衣服就象是李梅亭的药箱,取之不尽,要在关键时刻起关键作用。

英政府派来的车队,三辆劳斯莱司打头,后面全是宾利。古董车型我不怎么适应,虽然一辆得两三百万。然而英国从香港身上赚到的是这些的何止千万倍。即便如此97年回归以前英国人险些只给中国留下二十亿资金,辛苦他们真是挖地三尺了。

从维多利亚港到港岛中区上亚厘毕道的港督府,我一直看着车外,努力和21世纪的香港对比,一样的特色。我以为城市的上流社会适合做城市的标志,底层民众才是城市的容貌,标志可以随时更换,容貌却无法改变,是经过上百上千年的沉淀的东西。21世纪时,到香港旅过游,和晶晶姐,我们不是两个好孩子,晚上偷偷从酒店溜出来,一路杀到油麻地的庙街,路上人多得差点走丢,找到香港名声在外的大牌档,点菜,我在广州跟过一年的工程,粤语说的地道。

“大陆的游客吧。”大牌档的老板用普通话说。

“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板错愕地说:“看出来的,凭直觉吧。”

在自己的家乡不觉得,到了异地身上就飘着乡土味,老板多加了个烧鹅腿给我们。唇齿留香,从此爱上了粤菜。

车到了总督府,开个简单的新闻发布会,港督派了个人陪同我们,走走过场就不管了,霍英东请我们到香格里拉饭店,徐克都来坐陪。巴金和艾青坐头桌,身旁坐得全是刘以鬯一样香港响当当的人物,每个桌子安排我们几个人,我坐在第四桌,最后一桌。因为都是文化圈的人,说话还是比较愉快轻松。

“你是王喜先生吗?”同桌的人问我。

我点点头说:“我是王喜,请问您是哪位。”

“我是苏和安,《推理》杂志的编辑。”

原来是他,这个苏安和后来和倪震一起办的《鬼故事》畅销全港,此人最擅长写离奇的故事,他说:“在《世界月刊》上看见你的推理文章,觉得很不错,有兴趣来《推理》吗?”

我笑了说:“我可是《世界月刊》的副主编。”读侦探小说是我学钱钟书的消遣方式,口味比较叼,喜欢高罗佩、星野光之类的小说家。《世界月刊》小说版块一直为我留着。

“我知道,但我认为香港的发展空间更大,这里比大陆更自由,不是吗?”

这回我不笑了,说:“我这本杂志在不怎么自由的大陆发行是十五万每月。”

《鬼故事》最高也只达到十四万每月,更别提一本快扑街的推理小说杂志,苏安和碰了一鼻子的灰。我还是很好奇他怎么知道我,就问了苏安和。

他没好气的说:“还不是你那本杂志的发行太广,我好奇地买了本,说实话一本光摘译文的杂志也只能在大陆才卖得出去,在香港,版权官司就玩死你,不注重自身发展,没文化底蕴的杂志,就只能风光一时。要说唯一的亮点还是你写的小说和社论,相信我你在那个杂志社没前途的,来香港吧,凭你的文笔肯定在香港有一席之地的。”

这人有点意思。

“你认为我能不能把《世界月刊》搞火?”我问。

“很难,大陆人根本不熟悉这个世界,想做本时世杂志,不可能成功。除非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班底,往国外走。但是看你对发行量洋洋得意的样子,想也不会实现了!”

我笑了,说:“未必,你说大陆会有人读侦探小说吗?”

“不会。”

大家的不了解是到了很尴尬的局面,我说:“英国人和你说的?你认为有人愿意把一部电影翻来覆去的看几十遍,上百遍?”

苏安和仔细的想了想,摇摇头。

“那是了,以前是封闭了,所以现在大家对文化的需求是不是更多了。办杂志是个好渠道,快捷和量大。我承认抄国外文摘是我的策略,见效快,文章质量稳定,但非长久之计,我们也在努力的转型,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太缺少办杂志经验的人。”

苏安和没想到反被我挖,哭笑不得的样子,这诱惑的确很大。

我忽然说:“苏先生办杂志是为了什么?”

“有一部分是钱,有一部分是为了让别人读我的杂志而得到快乐吧。”

“来大陆吧,我做担保,跑关系,这事应该可以成。”

苏安和没同意了,说:“倪匡以前就是大陆的,我怕我也不习惯。”

我点点头,说:“大家还是多了解吧,你会发现有许多地方跟你的想法有所不同。”

“是啊,我原以为大陆没有强人,看来是幼稚了。”

我们没再说杂志的事情,改谈主流的文学,我告诉他,以后主流文学只是快餐一样的消遣品,在21世纪这种说法人人皆知,理所当然。但跟苏安和说,他不信,一个出版侦探类大众文学的人不相信――三十年后一个十几岁p大的小孩就会写小说,万人看。这些都是真的。

(今天的完结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生之理想年代最新章节 | 重生之理想年代全文阅读 | 重生之理想年代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