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天已被嗜血红光染遍,暗夜里,天际那道帷幕炽烈得令人几乎窒息。到处充斥着鲜血的腥味。随着一声巨响,瀛国皇城的宫门被攻破。
“杀——”领头的铠甲战将挥舞着长剑,目光如炬,如同一头发狠的野狼。他的身后,是一片黑压压的勇士,正向火焰冲天的皇宫涌动。在他的号召下,三千敢死将士冲锋陷阵,抛头颅,撒热血,一步步逼近象征着瀛国统治权的正大皇宫。
“王爷!皇上**宫中!已探得尸首!”
“大事将成!”穿着黄金铠甲的王爷看着此时就快被插上轩辕台的军旗,瞬间百感交集。
就在此时,一只弓箭从百米开外飞了过来,径直插入将军左胸。将军扶住箭身,抬头定睛一看,那着素白净衣女子的纤纤身段映入眼帘。那女子似早已料到败局,已穿好寿衣预备。王爷正欲说什么,又一转眼看到军旗已立于轩辕台之上,惊喜悲痛俱时袭来,两行泪刷地倾注而下,遂昏迷倒地。那一刻,四下将士为胜利欢呼雀跃。
醒来时,王爷发现自己憩于金碧辉煌的宫殿当中。底下人当即告知他一切。太医说,那支箭险些中了心脏,万幸稍稍偏离,这才把他从鬼门关抢了回来。
“万灵庇佑,恭喜圣上!”王爷听闻太医如此称呼自己,回想昨夜的死战情景,明白天下江山已入自己瓮中。
他嘴角泛起一点笑,旋即又质问道:“那女子呢?!”底下随从将士有一名唤作石常锐的,是王爷,不,是如今皇上的心月复,此次逆反夺位便是二人合力谋划的结果。他深知王爷与那女子的轶事,早将此事做了轻便处理。
“回皇上,末将已将其安置于仁庆宫中,未有圣令,末将不敢妄动。”王爷看了石将军一眼,投以赞许的目光,随即翻身起床,
“摆驾仁庆宫!”
仁庆宫里,前朝皇后正襟危坐,似乎等待王爷良久。皇后仍身着昨夜的素衣,清瘦得尤显可怜。王爷一踏进里屋,见皇后惨白面容,一时忘了质问她昨夜张弓行刺之事,心口反而隐隐生疼。
皇后并不言语,王爷便自寻了一处地落座。接着冷冷说道:“是什么日子,竟穿着寿衣,真是晦气!”语气似怪非怪。皇后等着王爷开了口,正色厉声:“大胆!王爷好不懂尊卑辈分!竟敢这般无礼。王爷不要忘记,当下你虽夺了权,却并未登基昭告天下,如今的王朝还是从前的王朝。我仍旧是你的皇嫂——”
“皇嫂?皇嫂!我早该知道如此,你果真被皇兄所俘,对我早已绝情!”皇后眉心抽搐,却未言语。
“你敢说不是吗?如今竟自居皇嫂,你可自知我从未将你视为兄嫂!”
“那又如何?是你亲自将我送入他的手中,从那时起你就应该预知到有这般时刻!”
“这般时刻?这般又是哪般?我岂会没有料想过今时今日?可笑我猜对了江山的走势和结局,却猜不对你的心!”
王爷早已痛苦不堪。昨夜百步之外受她决绝的刺伤,倒下的那一刻他看她一眼,已经明白她的心早就游离在外,不会轻易回头。她是怎样的女子,他懂得。
“吟歌,你是在怪我吗?怪我当初把你送到他身边充当我的耳目吗?”。王爷虽对皇后情深,却也愚笨,知无可能却又企图挽回,此时软下性子仿佛乞求着她。
皇后几近泪流,却强忍着,对于她,眼前的男子带来的只有伤痛,她浮现起从前二人欢好时的情景,可恨最终他竟然为了江山舍了自己,而自己也不过是诱饵,是棋子!她恨,所以她变心。可这怪得了谁?心要倒戈,千军万马也不济事。
“你再说什么对我都毫无意义了。弑兄篡位,觊觎兄嫂,你当遭天下人唾弃耻笑。”
“你……这天下原是我的!是皇兄,至今我顾及兄弟情分才仍称其为兄!否则他充其量只是个窃贼!是他篡改父皇遗诏夺我皇位,现如今我不过是要回自己的东西罢了!而你!你本该是我的女人!”
王爷急火攻心,胸口渗出血来。石常锐慌忙上前帮助止血,示意皇后不可再妄言。王爷似恼羞成怒,甩开石常锐的手,对着屹然不动冷若冰山的皇后背影怒目嗔道:“明日就举行登基大典,吟歌,你是朕的皇后,别无选择!”王爷扬长而去。
既然已得不到你的心,我必定要得到你的人!这是作为你异心的惩罚。我虽对不起你让你以身犯险,你却也辜负了我!你将我拱手送人,早该知道这颗心也会一去不返。你将我视作工具,你的皇兄却对我百般珍惜。纵是他盗了你的江山又如何?女子关心的,从来不是这些。
若要提及王爷平生事迹,只怕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他自然是个厉害角色,从前养精蓄锐,包括亲奉心爱女子至别人手中,都是为了有朝一日挽江山,正名分。从前他叫康静王,但那是从前。如今,他丝毫不再有孱弱之势。他亲自葬送了过去的自己。当初见皇兄颇为吟歌所倾倒,他计上心来,忍痛割爱。对于他,江山美人,孰轻孰重,不得不顾全大局。成大事者有此等魄力,不为一时儿女私情所绊。他以为二人情深,事成之后一切依旧,岂知……
只因一时意气,康静王将登基大典此等要事匆匆提上议程,巨细事宜并不统统周到,但更令人咋舌的是,他竟要封“前朝”皇后为后!文武百官皆陈词上奏,俱言此事如何如何荒唐。康静王一意孤行,怎知吟歌拒不受封,更放言如若皇帝执意要立自己为后,她只有以死谢罪,祭奠宫火中亡命的先帝。派去授冠行礼的太监回报了此事,康静王——现已是当朝皇帝——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后来,皇上折中追封她为前朝的端元皇后,身份还是前朝皇后,只是现在由他尊奉,以示恩泽。此举总算稍稍平了一众大臣心中忿怒。
端元皇后身居仁庆宫,过着无趣无欲的深宫生活。未能以身殉国,她已觉愧对自己身份,丈夫已死,她更愧对郎君情意。皇帝虽知二人情分早已不堪,但开始总不自禁出神出到了仁庆宫。只是端元皇后只做冰冷样子,他最后终究去得少了。哪知这局面不过支撑一月有余。端元皇后竟突然转变性情。一日,皇帝偶然路过仁庆宫,顺路进去瞅两眼,她竟留他用膳!这在之前,怕是想都不能想的。这一个月多来,两人话都说不过几句,何尝有这对坐相视的机会!
莫不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皇帝虽不解,倒也不作其他设想,一切疑虑都被欣喜若狂的心情掩去。但他岂知,这里面藏着一个惊天秘密!
这一切还得从石常锐说起。
石常锐是皇上的得力心月复。前面已经提及,康静王此次能够一举成功,石常锐功劳不小。瀛国素来有个传统,皇子自幼跟着师傅读必修书籍,修养王孙气概。此外,还必须练习骑射剑术,锻炼戎马风范。无论读书还是练武,都必须有人陪练。这些人选一般来说都是贵胄王臣的子弟。石常锐便是名将之后,自小被选为十三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康静王,当今的圣上的侍读和陪练。他与皇上两人从小厮打玩闹一起长大,接受的其实是一样的教育,因此无论从文理修养还是功夫手段上来说,都并不逊于皇上。古人常说顾名思义,其实石常锐的英才,从他响亮的名字便可窥视一斑了。此外,石常锐对皇上表现出来的,更是一片丹心。也因为这层缘故,皇上登基之后对他格外开恩。此话又怎么说?
原来,石常锐有个发小夫人,名唤温云,年方二八,嫁入石府。这石夫人聪慧端庄,更难得的是才智颇高,并不输于男子。值得一提的是,她还精通医理。当然,这都得益于温太医,也就是温云之父、石常锐的丈人。温太医原是前朝太医,领衔太医院,德高望重。温太医生得个好女儿,更是有个好外甥女。吟歌便是他同父异母的幺妹的女儿,算起来,正是吟歌的母舅。因这层缘故,石常锐成亲那天,吟歌也在场,皇上才一睹吟歌芳容,从此结下孽缘。
皇上登基之后,为了铲除异己,将前朝大臣尽数更换。这样的人事更换,在宫中安全方面贯彻得十分彻底。为防下毒,御厨换了一班人马。在太医院方面,则统招天下名医,将原本那批人打发了回去。温太医是前朝太医中惟一没有被动的人。因为他是前朝皇后的母舅?那倒不是,若这样说,那他反而该死。真正原因,其实是皇上对石常锐的体恤。当时皇上攻下正大皇宫,第二天昏迷,第三天登基。温太医眼疾手快,赶在皇上登基前就已拟好请罪书,自言为前朝皇后的母舅,应受株连,不敢以前朝遗臣身份再侍新帝。恳求赐死。他料想康静王绝非善类,不可能轻易放过自己。
温云为此心忧如焚,本知皇帝顾念吟歌的缘故会格外开恩,怎知这糊涂父亲竟自陈罪状心求一死!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这样一来,父亲对前朝的念想和对先帝的一片赤胆忠心却轻易暴露了!凭皇上的心智,不可能不隐约猜出他本意。如此一来,迟早会有性命之忧啊。
情急之下,不得不让石常锐斗胆求情。但幸运的是,石常锐还未开口,皇上倒先提起此事。不仅没让温太医有性命之虞,还让其留任太医院首席太医之位。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好的,但温云隐约之间又有些不安,究竟是哪里出错,她也说不清。只是毫无根据地感觉皇上似乎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石将军安慰她,皇上亦是念恩之人所以才如此。温太医倒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但比起安心和侥幸的心情,他似乎更多了几分怅然无奈和看透。
怎知,宫中是非纷杂,温太医终于还是难以离身。而将他陷入困境的,正是那和他有血缘关系但其实并不太亲的前朝皇后,吟歌。
吟歌居然有了身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