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年 第七节 二论春秋

作者 :

褚先生缓步走在长廊内。刚才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心下已另外有了算计。这两个女子都是才华出众,让人不禁升起爱惜的心来。如此女子,若是真的落入了东宫韦良娣手下,反倒可惜了。

她转过长廊,正迎上内文学馆掌事太监崔公公往前殿走来。

崔公公见了她,侧身一步,低身行礼,道:“褚先生。”

“崔公公何事?”

崔公公拂尘在手,低身说道:“上官婕妤来了,在您的处所等您。”

“知道了。”褚先生微微点头,转身往后堂走去。

内文学馆后堂是执教先生和掌书们居住的地方。褚先生统领内文学馆,故而单独辟了一个院落供她居住。眼前是一个四合环抱的小院,院子正中生着树,一树华盖高高地举向淡青色的天空。褚先生缓步而来,她一身暗色团云纹交领广袖长袍,腰上双双系着的香囊玉佩随着她的步伐微微晃动。太初宫的内文学馆完全仿照大明宫的馆舍而制,一花一木都几近相同,行走其中,总让人恍然有身在长安的错觉。

长安,多么遥远而熟悉的名字。那个城市的热烈和阴冷如同一张张发黄的纸页,随着时光一并被叠压在乌木架子的最深处。偶然翻开,仍然可以看到那一年冬季封存的大雪。

那一年,长安的冬异常寒冷,一场大雪几乎将整个大明宫掩埋。

那一年,上官仪获罪,全家被杀,年仅七岁的上官婉儿随母亲配入掖庭为奴。当时褚先生还是长安宫中内文学馆的一个掌书。

天阴冷阴冷的,掖庭宫内炭火不齐,因寒冷而病重的奴隶宫人不在少数。当时还是高宗在位,圣上重学,故而内文学馆里总是笼着炭火,温暖如春。那天下午,褚先生独自整理书库,忽然听到内殿有声音。她走到门边一看,正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女孩用手去捧那烧红的炭火。这便是褚先生第一次见到上官婉儿,她一把把那女孩拉开炉边,厉声责问她到底要干什么。七岁的上官婉儿眼中有泪,却仍旧执拗着不肯低头:“母亲病重。我取些炭火,给母亲取暖。”

时至今日,褚先生仍旧记得当时的婉儿带给她的震撼。什么孔孟之道,伦理道德,都不及那女孩的一句话动人心魄。

那日起,褚先生便尽力照料着她们母女。可惜上官夫人经历浩劫,身心俱疲,终于还是在那年春天到来前溘然长逝。七岁的女孩沉默地看着侍卫将母亲的尸体抬走,却在那天夜里伏在褚先生的膝头哭了一夜。那以后,上官婉儿便跟随褚先生入内文学馆读书,勤奋努力胜过任何一个宫人。褚先生就这么看着她长大,看着她以诗文赢得女皇的青睐,看着她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就像看着一棵幼藤,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

转眼,竟已二十多年了。

东门外,上官婉儿的步辇静静停靠。几日前她就接到了褚先生的请帖,因为忙着武承嗣的葬礼,拖到今日才来。褚先生远远走来,她缓步下辇,低身道:“先生。”

即便是如今的身份隔着千万重,再见儿时的恩师,她也还是恪守着师生之礼。

“上官婕妤不必多礼。”褚先生上前扶住她。

两人携手走入房中,入席正坐。

上官婉儿今日穿着正紫蜀绣的圆领窄袖宫装,外搭玫红披帛,头上倭堕髻,未饰珠翠。因着与褚先生的旧交,上官婉儿说话便少了许多弯子:“这几日公务繁忙,今日才来,还请先生见谅。”

“婕妤言重了。”褚先生含笑说道,“我前日得了两篇文章,心里判不出个高下,想请婕妤指教指教。”

褚先生起身,从墙边的乌木立柜中取出两页手稿,送到上官婉儿面前,说道:“婕妤请看。”

这两页手稿,就是那日杨辰的《春秋》诗和宋雨晴的《春秋赋》。

上官婉儿细细一看,说道:“这诗入题新颖,格调宏大,胜在立意,比起这篇千言长赋确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儿。不过,仔细读来,还是这篇《春秋赋》文字功底更扎实些。”

褚先生微笑道:“婕妤鞭辟入里。”

上官婉儿浅笑,道:“我这些话,恐怕早已在褚先生心中了吧?先生特意请我来必然不是只品评文章这么简单。究竟何事,还请先生直言。”

褚先生微微一笑,暗叹上官婉儿的聪明,说道:“实不相瞒,这两页诗赋,分别出自新进的东宫采女之手。”

上官婉儿挑眉,继而微微颔首,道:“果然有才情。”

褚先生略微一顿,说道:“我记得,陛下前番曾命婕妤在内文学馆主持会试,意在为杨公主选伴读,只是这宫中女官,未有能让陛下和婕妤满意的。”

上官婉儿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蹙眉说道:“待选的良家女可是太子嫔妃啊。”

褚先生微笑说道:“选上了,才是太子嫔妃。选不上,与普通宫人何异?采选大典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再说,那韦良娣是何人?这些女子即便入了东宫,也不一定会有什么好下场。”褚先生一顿,也察觉出自己刚才的话有些不妥,话锋一转,道,“早日为杨公主选好伴读,既圆了陛下的心愿,又为婕妤了了一桩事。”

杨公主是神皇是陛下母族的孤女,虽非亲生,却备受神皇陛下宠爱,单从这选公主伴——出一二。宫中女子众多,有才华者也不在少数,可就是挑不出个让神皇陛下满意的人选,故而一直拖到现在。

若是此次真能选到得力的人,神皇陛下一高兴,兴许能冲淡武承嗣之死带来的阴云。

思及此,上官婉儿复又将那两份诗赋拿起来读,问道:“先生看来,谁才是合适的人选呢?”

褚先生从容答道:“论文才,此二者都是个中佼佼,《春秋赋》甚至略胜《春秋》诗一筹。不过既然是选伴——人品的。”

褚先生顿了顿,说:“这《春秋赋》出自大学士宋之问长女宋雨晴之手,据我看,她恃才傲物,为人未免太清冷,不及这春秋诗的作者大方伶俐。”

“此诗出于何人?”上官婉儿问。

褚先生答:“此女名叫杨辰,是弘农杨氏的传人。”

“弘农杨氏?”上官婉儿一怔。竟与神皇陛下生母同出一族,那和杨公主也是同族的姐妹了。

如此门庭,如此诗才,应该足以打动神皇陛下了。

诗作捏在手中,上官婉儿微微点了点头。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太平年最新章节 | 太平年全文阅读 | 太平年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