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年 第五十一节 一字之差

作者 :

)

外殿内传来脚步声,李隆基大步走来,身上甲胄铿锵,出冷硬的声响。他行至殿中,拱手一礼,道:“姑母,南衙十六卫皆已到齐。洛阳已尽在我们掌握之中。”

“好!”太平公主扶案而起,高声道,“立刻召集百官进宫!”

“是!”李隆基转身走出殿外。

太平公主侧身回首,一双眸子散发着前所未有的光彩。这神态上官婉儿太过熟悉,经年过往,每一次阴谋将成,神皇陛下都会露出同样的笑容。

“婉儿姐姐,咱们走吧。”

上官婉儿低眉垂首:“是。”

走出麟趾殿时,上阳宫钟楼急召百官上朝的钟声刚刚敲响。浑厚的钟声回荡在夜幕之上,惊醒一树乌鸦,鸣叫飞离。

钟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内,一下一下,震着杨辰的心房。一瞬间她的头仿佛被人狠狠地敲了一下,那么多的思绪涌入,如同湍急的瀑布喷涌而出,措手不及。

她明白了,上官婕妤的路数,东宫的谋划,她全明白了。

只要将这段时间以来遗漏的细节串联,全盘计划,也就浮出水面了。

首先是崔湜拜访上官婕妤。永泰郡主死后,韦氏和武氏的力量都遭受了重大打击,崔湜是武三思的亲信,他在那个时候来观风殿,必然是为了借助上官婕妤的力量重整武氏势力。后来,在自己生辰那天,上官婕妤亲自去了东宫,直到晚上才回来。上官婕妤也在暗中联络韦良娣,而韦良娣与武三思早就是一条船上的人。婕妤去东宫的目的,极有可能和崔湜来观风殿的事有关。

所以,上官婕妤、韦良娣、武三思,他们之间一定在密谋着什么。他们的目的很容易猜测,必然是扶太子登基。可他们究竟是如何谋划的呢?

元日之后,上官婕妤突然改变态度,公主府一行之后就断了和东宫的联系。婕妤怂恿太平公主在圣上回洛阳的途中发动政变,甚至连圣旨都准备好了。婕妤明明知道太子登基才是对她最有利的结果,更何况韦良娣尚未到一败涂地的境地,婕妤为什么要突然抛弃以前的政治同盟呢?难道,这些也是东宫谋划的一部分……

杨振只觉得自己头都要炸了,几日来上官婕妤所说的话不停地在她耳边回响。一瞬间,杨辰脑子里一片空白,耳边只剩下了一句话:

“……只要掌握了其中机巧,就算毫无实力的小儿亦可登上皇位。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权谋之趣,就在其中……”

上官婕妤没有舍弃东宫。她是要借助太平公主手中的兵权发动政变,目的却是扶太子登基!

杨辰的目光缓缓向下,终于,落在了眼前的圣旨上。

……传位于李旦……

这就是婕妤故意隐去“相王”这两个字的原因。“旦”之一字,只要再添上一半,就是“顯”!

上官婕妤是要利用最后的机会,在太平公主的眼皮子底下修改圣旨,然后在百官面前宣读。想是武三思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圣旨宣读完毕,百官即拥戴太子登基。那个时候,太平公主手里就算有兵权也不敢轻举妄动,除非她不怕背上一个弑兄夺位的罪名!

好险的一步棋。她只是想一想,就已经出了一身冷汗。

钟声停息,整个大殿寂静得有些窒闷。耳边扑通扑通的异响,是她自己的心跳声。

现在该怎么办?是袖手旁观、任由局势发展,还是顺时而动、完成婕妤的使命?

眼下太平公主突然将计划提前,或许就是已经发现了东宫的谋划。理智告诉她,现在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安全的选择。

可这是打击李隆基的最后一个机会,她怎能甘心就这么放弃!

桌案上没有纸,没有墨,没有水,只有笔架上空悬的一根小狼毫。杨辰抬手将狼毫取下,含在嘴里将笔头润湿,然后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沿着圣旨上着墨的痕迹勾抹起来。锦缎材质本就不吸墨,被水一化,很快就沾黑了笔头。感觉墨色已经接近了,杨辰深吸了一口气,向着那个“旦”字落下笔去。

她知道,这一笔改变得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更是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她的手有些抖。不是因为胆怯,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狂热,正席卷着她的所有神经。

她越写,越能肯定上官婕妤的心意就是如此。婕妤将“旦”字上面的“日”写的窄而扁,下面一横中间的墨迹明显断开了些。杨辰本就工于书法,摹写半个字并不是难事,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墨色。一笔写成,她须再将笔头放入口中濡湿,然后重新去别的字上“借”墨。殿内安静极了,她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全身的血液都往头上涌,冲得耳膜轰隆隆直响。

殿外传来一些声响,似是有人朝这边过来了。的确是人的脚步声,很多人,纷沓而至,步履繁杂。杨辰屏气凝神,强迫自己的手不要发抖——还差一笔,就差一笔了!.

夜色下,百官打马走出提象门。众人都是听着夜召的钟声爬起来的,一个个须发散乱,脸上犹有倦容。今夜洛阳城内的武卫似乎多了不少,每过一坊就见武卫队戴甲佩刀,明火执仗往来巡查。夜召入宫已是不寻常,再加上这么多的武卫……人们已经从夹杂着松油味道的晚风中嗅出了些玄机。

张柬之骑马走在最前,出提象门时正遇到崔玄暐和桓彦范。三人无声地交换了一个眼色,心里都已明白,恐怕大事不妙。

是上官婉儿临阵倒戈?还是太平公主已经发现了全盘计划?张柬之握紧马缰,催马向前,恨不得亲眼看看皇宫之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百官在上阳宫门前下马。正门前卫兵分列两侧,金吾高举,形成一条狭窄而逼仄的路。百官站在门前,一时有些踟蹰。忽而身后有人说道:“宋相来了。”

百官不自觉地让出一条路。人群中,宋璟大步走来,一袭正紫官袍,长须在风中有些微的散乱。文武群臣纷纷拱手见礼,宋璟一路走到最前,与张柬之相对一礼,道:“中书令。”

“宋相。”张柬之拱手道,“神皇陛下已起驾去往长安,不知是何人斗胆,敲响夜钟。”

这句话说得极为聪明。未经圣意敲响夜钟已是僭越之罪,不管里面的人是谁,先把这个帽子给他扣上。

宋璟捻须一笑,一双深眸黑亮,道:“夤夜闻钟,必有大事。我们还是先进去看看再说吧。”

百官都屏气凝神听着他们说话,宋璟此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看眼前这个架势,只怕是进去容易出来难。

就在此时,远处一辆紫顶马车辚辚而来,正在众人身后停下。锦帘一掀,梁王武三思掀袍走了下来。

“诸位,不进宫面圣,都在这儿堵着做什么?”武三思手端朝带,眯缝着一双眼睛看着众人。

宋璟微微一笑,躬身退步,道:“梁王先请。”

武三思亦是不客气,排开众人,大步朝着正门而去。待他走过,宋璟方才抬步往前。张柬之和崔玄暐二人交换了一个眼神,也掀袍往前走。身后,百官纷纷跟上。

走过门前的一刻,张柬之看到了戎装戴甲守卫宫门的袁恕己。二人眼神交错,袁恕己微微点了点头。张柬之的目光越过他,昂首挺胸向前走去。

宫城夹道内每隔十步就有一明火执仗的金吾卫兵,一个个沿着夹道站立,仿若一条火龙穿过整个皇宫。明灭不定的火光照射在官员们的脸上,有人神色凄凄,有人满面肃然。行至内宫门楼,忽而前面一声惊呼,众人抬头一看,只见门楼之上赫然吊挂着两具尸身。那两人皆是一袭纯白衣袍,头发披散,一阵风过,两具尸体晃晃悠悠地转了过来,竟是内宠张易之和张昌宗!

众人尚未缓过神来,门楼上豁然一片光亮。火把的光芒中现出两个女子的身影。太平公主盛装华服,扶栏而立,身后是锦衣散发的上官婉儿。

武三思立于百官之首,仰面看着她们,双眸微眯,泛出冷冽寒光。

太平公主睥睨着台下众人,高声说道:“各位臣工。内臣张易之和张昌宗挟持神皇陛下于上阳宫,意图谋反,已被相王领兵诛杀,曝尸于此。”

大臣们不是傻子。两个男宠想要在金吾卫的眼皮子底下挟持陛下,不用想也知道绝不可能。可太平公主这么说,也没人敢跳出来问。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公主千岁,相王千岁!”众人怔愣之时,武三思忽然扬声喊道。所有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应声朝礼。

太平公主侧眸看着门楼下的武三思,唇边泛起一丝笑意。好个聪明人,见风使舵这一招用得比上官婉儿还要伶俐。

门楼下,宋璟扬声问道:“公主,不知陛下是否安好?我等老臣能否入内拜望?”

“陛下也有话要交代各位。”太平公主略一回身,道,“诸位,随我来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隆重推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太平年最新章节 | 太平年全文阅读 | 太平年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