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西部的山区里有一个叫上濂的村子,人口大概有两千人,有十种姓氏,以陈氏姓为最多,其次依次是谢、张、蔡、何、冯、钟、莫、赖、邝。村里大部分的年轻男女常年累月都到外面的省市打工或者做生意,剩下在村里的人以种植业为生,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玉桂、巴戟等、一些农作物。村子四面环山,都是几十米到几百米高的山地丘陵。村子成一条尺子状,弯曲的延伸十几里,所以也称曲尺村,村委会在村里的中部。这里是居民集结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村小学所在地,主要集居了陈、谢、蔡、冯、莫、何。本来还有姓张的,不知为何在这里张氏姓是不是因为风水问题?大部分已经迁走,剩下的人都相继过世,已经不复存在了。一条小河把村子划分为北村和南村,河水长流,清澈见底,常有村民在那洗衣服,挑水食用,自谢晨生出生之后拉了自来水就再也没有村民挑水食了。谢晨生就出身在南村的一个姓谢的农民家庭里,他出生在阴历丁卯年十月十一日辰时,听说他出生的时候是多年来难得的寒冷,出生时天刚刚放亮,所以取名叫谢晨生,刚好祖先传下来的族谱中到他那一代是生字辈。他爷爷谢耀桂已经是六十六岁了,在六十六岁的晚年盼来了第一个孙子当然很疼爱,出生那天就急急忙忙的走了四五里路去找稳婆。当他到了稳婆家已经冻得直哆嗦,话都说不出来,一手抓着稳婆就走,当时那稳婆也知道他儿媳妇快生了,所以不用说也知道情况。谢耀桂排行老三,和妻子何氏在村里被村民称呼为三公三婆,由于夫妻俩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好心人,帮助过不少同村的人。谢耀桂和妻子育有三女二子,大儿子早年夭折,直到四十五岁中年才盼来唯一的一个儿子谢发颁,也就是谢晨生的生父。谢发颁娶妻陈氏,生了二子一女,大儿子谢晨生、二女儿谢锦蓉和小儿子谢铭生。谢晨生出生不久就过继给了他已经过世的大伯做儿子,在家里谢晨生管自己的生父生母叫叔叔、婶婶。关于谢氏家的来历,根据韶关流水簿记载,谢氏开山祖谢大吉是从福建的珠玑巷来到了广东的德庆府,后来再迁到了官宁。谢大吉刚到官宁时,认识了一位姑娘,两人惺惺相惜,说话投机结为好友。经过一天的交谈,觉得这位姑娘年纪不大,却满月复经纶,顿生好感。离别时,谢大吉在这位好友挽留下,答应在官宁住上一段时间。之后两人朝夕相处,无话不谈,时而写诗互相歌颂,时而写文章相互做文化交流。几天后姑娘的父母也觉得谢大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与自己的女儿很般配,有心招他为婿。谢大吉觉得官宁这个地方:“镇民气质而精悍,文化底蕴深厚,有诗书之气。而难忘乡父老,崇尚读书诗,宁吃木薯粥,供儿上学堂。”于是答应了这门亲事,在官宁扎下了根。成亲当晚,谢大吉突然诗性大发写下了:“大应九天日,文章礼岳新。高曾轩澜桂,發生振揚星。”谢大吉是“大”字辈,儿子是“应”字辈,孙子是“九”字辈,照此类推······直到谢晨生这一辈已经是第十七代传人了。谢大吉在官宁扎下根到了第七代都是单传,没有开枝散叶。第七代后人谢善礼觉得这地方不旺丁,于是又搬离官宁有十几里远的上濂村居住,结果生下了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在梧州当上了大官,之后除了清明回来祭祖外,就一直在梧州居住。正所谓:“一代亲,二代表,三代慢慢了。”慢慢地就没有后人回来过了。另外两个儿子各执一房发展,形成了大房和二房,后来是不是因为环境还是历史的原因?谢家忽视对后人的教育?还是谢家的风水问题?就再也没有人才出现了。到最后,就发展成为如今两百人的谢家村······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