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几天热热闹闹的春节过去了,今天是人们的第一个工作日。其实我的作息时间已经没有了定律,即使在这喜庆的大年里,我照常去追寻着张爱玲,照旧不误的去解读着张爱玲,辛辛苦苦地去探索着张爱玲。这样的书痴恐怕没有几人。管它呢,自己喜欢就行,自己喜欢就做,自己的生活自己定,自己的日子自己过,不要去管闲言碎语。
在这几天安静的大年里,我拒绝电视,拒绝喧嚣,拒绝客套,拒绝热闹。我走进了曾经与张爱玲有过接触的人:顾淑琪(张爱玲的同班同学)、麦卡锡(张爱玲的朋友美国新闻处处长)、水晶(张爱玲最信任的美国“张学”研究者)、宋淇(张爱玲的出版经纪人)、夏志清(张爱玲的恩师)、胡适(张爱玲的恩师)、白先勇、王桢和(台湾名作家)、胡兰成(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赖雅(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平鑫涛(张爱玲的出版商)等等
在追访张爱玲的朋友里,认识了很多知名人士,也给我增添了丰富的阅历,他们的一句话,他们的一回首,他们的一回眸,他们的一挥手都将给我就留下深深的记忆,与无限的凄美
平鑫涛:上海40年代《万象》杂志的老板,也就是柯灵的老板平襟亚的亲侄子,平鑫涛现任台湾《皇冠》出版社董事长,他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年轻时期的张爱玲与平襟亚的《万象》杂志结下了深厚的文学之缘,而后又和我的《皇冠》愉快地长期合作长达30多年之久,前后50年,张爱玲与两个平氏家族的出版事业紧密携手,这样横跨两代的渊源,也许正如她的第一本书的书名一样,可以说也是一个‘传奇’吧。”
“自从张爱玲定居美国之后,彼此已经三十多年不曾见面,平日较少联系,因为知道她性喜清静,所以连电话号码都不问,平日仅靠书信往来。”
“张爱玲的生活俭朴,写来的信也是简单之至,为了不增加她的困扰,我写过去的信也是三言两语,电报一般,连客套的问候都没有,真正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为了快一点联系上她,平日去信都是透过她的住所附近的一家杂货店的传真机转达,但每次都是她去店里购物时才能收到传真,即使收到了传真,她也不见得立刻回信,中间可能相隔二三十天。我想她一定很习惯这种平淡却直接的交往方式,所以彼此才能维持三十多年的友谊而不变。”
“虽然张爱玲淡漠红尘,不问是非,但对自己的作品,张爱玲是始终严肃以待。”
“张爱玲的去世,可以肯定她的作品绝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保持永恒的定格."
“从1966年4月,我的《皇冠》出版社与张爱玲,展开了长达30多年的合作情谊,及至1994年6月出版了她的最后一部《对照记》,共出版了16部著作。作为《皇冠》50周年之际,籍此对这位文坛大师,表达尊敬和怀念。”
这以后《皇冠》于2005年又相继出版《同学少年都不贱》、2009年出版了《小团圆》。这两部都是张爱玲的绝世遗作。(这样算来《皇冠》共出版张爱玲的18部著作了)
我在这个节日里闭门阅读,收获很大,阅读了大量的张爱玲侧枝资料,以使我对张爱玲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阅读张爱玲,真的要用灵魂去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