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第一五三章 张爱玲的“心心相念”的记忆

作者 :

张爱玲在短短的一个冬天,在麦克道威尔文化营的一个短短的时间里,就又一次地将自己全部地奉献了。这似乎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张爱玲了,那个矜持、高傲的女人,那个将自己连同自己的心都紧紧包裹、深藏密贮的女人,那个孤僻得不近人情、自爱得有些自恋的女人,她还是张爱玲吗??

她不是了!自从她踏上“克利夫兰总统号”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张爱玲了。那个张爱玲已经永远地留在了中国,留在了她和她的才华都在其生根发芽的土地上。现在这个叫张爱玲的人,只是一棵只身被移植的橘子树,一个仅仅想要生活下去的普通女人。她卸掉一身繁华,退去了所有美丽的色彩,她已经被还原成了一个最平凡的女人,一个孤独,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中年女人。

中国是一个农耕民族,中国人要有一块可以扎根的土地才会有安全感,可是张爱玲没有这块土地。

这是张爱玲在胡兰成之后,她再一次接纳的一个新的男人。然而,这已经是10年的青春光阴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然而,张爱玲不是曾经对胡兰成说过么:“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张爱玲也确实是这样做过。

1947年,张爱玲的朋友龚之方曾经婉转地向她提过桑弧,她毫不犹豫地否定了。当时张爱玲只有27岁。其实我们在看了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后,就已经发现张爱玲在离开祖国以前是和“燕山”(桑弧)热恋的。然而,在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没有公开之前,国内外所有的“张学”专家都认为赖雅是张爱玲第二次接纳的男人。这个国际性的玩笑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会发生。包括你,包括我,包括他,包括所有的凡人都会有这样的国际玩笑发生——玩弄所有人的意识。

而现在,尽管赖雅也幽默风趣,但到底已经是一个64岁的老人,比较起当年年轻而有才气的桑弧,自然不如。为什么现在张爱玲身陷情网,倒肯接纳这样一个年迈朽老的老男人呢?

其实,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张爱玲会与一个64岁的老人有什么“同房之好”。

难道张爱玲愿意永远地听赖雅这样幽默爽朗地讲下去……;

难道张爱玲希望赖雅永坐在她的身边……;

难道张爱玲就是喜欢听着世界上最聪慧的大脑胡编出来的最有智慧的话语……。

这就是张爱玲的难言之隐。或许是当年她还正陷于胡兰成分手的苦痛中无法再接受新的人,或许桑弧的单纯明朗与她希望的成熟魅力并不相符,但最大的原因,可能并不在于这些,而在于经济原因。否则,张爱玲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爱上64岁的赖雅吗?这不太可能。

赖雅的才力远在于张爱玲之下,她自然谈不上欣赏,赖雅的悟性较之胡兰成也是差得甚远,再说,张爱玲经过情感的剧痛,赖雅即使有胡兰成的悟性恐怕张爱玲也不会有多大兴趣。关键问题还是在于经济。

张爱玲的优秀作品《倾城之恋》里的徐太太说过:“找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真的”。她是多么讥诮这样的人生啊,而现在,她不能不调整自己。以前在上海时,她是曾经当红的女作家,她有足够的信心发展自己的创作并以至取得稳定的收入,她不想再“爱”人,自然不会考虑再嫁人的问题。想当初,即便是相当优秀的桑弧,她也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而现在自身到了美国,没有任何人知道她,认可她,她的创作的前景并不如意,她也很明白自己恰如无根之萍,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文艺营的免费居住也是有期限的。到了6月底自己的期限就到了,她就得离开文艺营了。

在美国,她全无收入,新的小说尚未写出,一旦离开文艺营,她就会重新陷入异常困窘的经济状况。因为这种考虑,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她可能是选择赖雅作为经济依靠的。

浪漫与现实的结合,理想与窘况的挣扎,使张爱玲投向了赖雅那并不强大,但也还是温暖的怀抱。

赖雅虽然年岁偏老,但是心理倒还年轻,鹤发童颜,脑子里总是有新奇之念和一个理想的世界,而且对她即热情又关心,这使得离国万里、孤身流亡在外的张爱玲不能不感到一种慰藉。

张爱玲到底还是需要一个安稳温暖的家,没有人天生就愿意与孤独为伍的。

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同房之好”最初的结合,是出自双方的感情需要。可是后来,当赖雅要离开麦克道威尔文艺营,到耶多文艺营去逗留一段时间,张爱玲感觉出了自己对赖雅的依靠。她像一个情人一样送赖雅去车站,向这个比自己年长29岁的美国人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同时尽管自己所面临的主要是经济问题,但她仍旧是送给赖雅300美元现金,让他带到耶多文艺营去补贴赖雅的生活费。

目前的状况张爱玲已经在为赖雅操心了。这使一向无人过问,居无定所的赖雅大为感动,美国人自顾自的个性,对比出了张爱玲待人的大度与周到。不管怎样,张爱玲最终接受了这样一个令她意想不到的事实。这些行为使我们不难想象张爱玲已经选择了赖雅。

赖雅到了纽约北部的耶多文艺营以后,就开始与张爱玲通信往来。这样,分别的短暂的日子里,无疑给两位都需要安慰和支持的独身者提供了认真思考的机会。

赖雅一生交游广阔,挥金如土,然而从来都是他给别人钞票,这还是第一次有人主动给他送钱,而且还是一个比自己小了近30岁的异国情人,一个孤身投奔美国的新难民。

从前得过他资助而成功后却又对他凉薄无情的人太多了,相比之下,这温柔敦厚的东方女子带给他的,不仅仅是惊喜,不仅仅是赞叹,还有深深的感动甚至愧疚——她给予他的太多了,而他能回报她的太少了。

赖雅在耶多文艺营给张爱玲写了一封又一封的情书,诉说自己的思念与盼望。

从表面上看,张爱玲与赖雅无论是年龄还是文化背景,都有“南辕北辙”般的差异,张爱玲正值女性的成熟年龄,事业上也有很大的发展余地;而赖雅虽然性格活跃,但毕竟已经是64岁的高龄,他性格散淡一辈子,事业上显而易见也不会再有多大的改变,更何况,他俩的政治观点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张爱玲不关心政治,惟恐与政治沾边,虽然为了生计,写过两部有反gong倾向的长篇小说,但事后也很后悔。

而赖雅则不同,他是共产主义的狂热追求着,就连斯大林清洗苏共元老的莫斯科大审及其在外传闻甚烈的血腥统治,他都曾经一度设法去辩解和容忍。他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报道,干脆不听、不信、不看。

据后来张爱玲自己对外人讲过,1966年,中国开始史无前例的特殊时期时,美国的《新闻周刊》上有专文报道,张爱玲拿给赖雅看,赖雅则认为一定是“反面”的,便拒绝看。很显然,他们是有差异的。但实际上,两个人的性格天生就有一种契合的缘分,这就是两个人都没有一种刻意的追求,而是率性、自然、本真的生活。因而,使两个人在认识很短的时间便能互相认同、接受并考虑结婚的可能。

自从1926年赖雅与吕蓓卡离婚以后,赖雅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漂亮而又聪明的女人,但没有一个女人能让赖雅动心去结婚。当然,也没有一个女人有胆量去和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浪漫文人结婚。

这时候的张爱玲也还在为能够申请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延期而努力,因为她的限期是6月30日,夏季一到,她的居住就没有了着落。她于4月初提出了延期的要求,但是因为名额已经事先分配完,她只有等到9月、10月才能重新入住麦克道威尔文艺营。

张爱玲幸运的很,恰巧这时候有一位文艺营的营友罗丝·安德逊告诉张爱玲,她有一套公寓此时正空着,答应张爱玲夏季可以到她在纽约市的w第99街空着的公寓去住,张爱玲总算把这个阶段的居住问题解决了。于是,期限一到张爱玲就准备搬到纽约朋友罗丝的空房子里。

后来,张爱玲告诉赖雅,她已经获准下次去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申请,但夏季没有名额,要到9、10月份才可以住进文艺营,而夏季这时候她已经住到纽约的w第99街的一位朋友的空房子那里去。然而,赖雅也紧跟着再次申请9月、10月入住麦克道威尔文艺营。

不久后,赖雅也被获准在10月份可以再次返回麦克道威尔文艺营。赖雅期待着到时候10月份他们俩可以再次在麦克道威尔重逢。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章节 |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全文阅读 |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