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第一五四章 张爱玲的第二次婚姻

作者 :

张爱玲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为期6个月的居住期结束了。

等到张爱玲一搬到纽约市的w第99街的营友罗丝的空房子里后,她就惊讶地发现自己怀孕了。这让她又惊又怕,她马上写信告诉了赖雅。

1956年7月5日,赖雅接到张爱玲的来信真是又惊又喜,赖雅正在思考着这个突如其来的惊喜……

张爱玲还没有等得及赖雅的回信,她就立即又坐上了火车赶到赖雅所在的小镇萨拉托卡泉的罗素旅馆。

这个时候的赖雅在耶多文艺营的期限只有六个星期的期限,也早已经到期结束。期满后,赖雅他就搬到了这个萨拉托卡泉小镇,赖雅就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一个叫罗素的旅馆中。

这个小镇虽小,但环境清雅,是纽约上流社会的避暑胜地。自从赖雅收到张爱玲的信说:张爱玲她已经怀上了他们的孩子。这个消息无疑刺激了赖雅,让他大吃一惊。虽然赖雅在心里深爱着张爱玲,也渴望着和她住在一起,但谈到婚姻,赖雅总还是觉得顾虑重重。

以前在麦克道威尔文艺创作营时,有几次,他也想对张爱玲说出这个要求,但最终都是理智战胜了情感。

他自己年轻时就讨厌过安稳的家庭生活。现在,他离婚30多年了,独来独往惯了,他怕伤害张爱玲。再说,他已今非昔比,身体不好,创作力又减弱,没有固定居所,又没有固定收入,朝不保夕。这能让所爱的女人幸福吗?思考再三,赖雅觉得自己应该负起责任来。他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去开创今后的共同生活。在这之前的30多年里,赖雅是重来不再考虑婚姻的。

但是张爱玲怀上了他的孩子,他不能不向张爱玲负责,因为,仅以他与张爱玲情人的身份,张爱玲都已经向他尽了自己的责任。何况张爱玲又是那样一个集才华、风貌与品格于一身的有魅力的东方女性。他改变了30多年来那个不再结婚的主意。

赖雅在收到张爱玲怀孕的信后,怀中揣着张爱玲的来信,在微雨中散了一会儿步回来,经过慎重思考,赖雅做了一个重大决定:立即向张爱玲求婚。赖雅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求婚信,信中还写了一些笑话,他甚至能够体谅张爱玲此时的苦恼,希望自己的信能够给孤单留在纽约的张爱玲一些安慰。写完信,尽管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赖雅还是冒着风雨步行到邮局去寄出了这封信。

可是,这时候的张爱玲来不及等到收到赖雅的信,她已经快到了这个叫萨拉托卡泉的小镇了。

第二天赖雅就接到张爱玲的电话。(赖雅才发出的信张爱玲就到小镇了)说她已经来赖雅这里。张爱玲由于过于焦急和忧虑,希望能亲自得到异国男友的安慰,她希望知道自己怀孕这件事,赖雅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因为她已经把赖雅当成了自己在美国的亲人了。从这一点我们又可以看出张爱玲并不比她笔下的主人公们更洒月兑。

当赖雅知道张爱玲已经出发来到萨拉托卡泉小镇与他见面的时候,他快乐地将此事告诉罗素旅馆的老板娘罗素太太,说他马上就要和他漂亮的中国新娘结婚了。这使罗素太太和她的儿媳都很兴奋。当张爱玲到达后住在罗素旅馆时,受到了两位罗素太太的热情欢迎。

当他们两人一起到餐馆用餐时,赖雅当面向张爱玲求婚,并认真地与张爱玲谈了一次话,并且同时要求她在有必要的时候去做人工流产,并表示到时他会陪在她的身边,会和她在一起的,这多少帮助张爱玲消除了恐惧。赖雅的确也表现出了一种恰如其分的责任感。不过多,因为不要小孩;也不过少,他能理解张爱玲此时的心理需要。赖雅做得非常明智。

张爱玲最终是听从了赖雅的要求:坚决不要孩子。赖雅称孩子为“东西(thething)”,要求张爱玲去纽约的西奈医院拿掉那个“东西”。张爱玲在年轻的时候并不特别喜欢孩子与动物。但这次毕竟是亲骨肉,怀孕也给她带来些许不同寻常的紧张与兴奋,然而赖雅既然不想要孩子,她也不愿意使他为难。

赖雅在和张爱玲的谈话中,还为她描绘了一副美好的前景。他安慰她,鼓励她,给她讲解纽约的掌故与轶闻,还对她说:“等你身体好起来,我们就结婚。将来,我会帮你多介绍一些美国的出版人,我相信,你一定会比你说的那个林语堂更有名气的。等着我们有了一点积蓄,就一起去旅游,增广见识。我知道你还想念东方,我也想去看看这个古老的中国。”

张爱玲被描绘的这个美好的前景给迷住了,张爱玲并决意同他一起大展拳脚,共同登上创作的高峰。而她来到美国,不正是为了开始自己生命的第二个春天吗?这个时候的确不适合养儿育女,更不能把自己拖累成一个家庭妇女。何况,生一个混血儿的孩子,她有什么能力给孩子的幸福带来保障呢?来到美国几个月了,她仍然感到有一种“隔”的感觉,好像月光照在白手套上,隔得叫人难受。混血儿,更是“隔”的吧。

还有,赖雅还能奉献给他的女神的唯一的礼物,就是一个美国的身份,以及一张证书——用婚姻为她换取在美国长期居留的美国绿卡。

张爱玲自己心里想着:这些,只要能实现一半,也是好的。

我们的张学研究者们,和我们今天的张迷们无法推断“不要孩子”究竟是不是出于张爱玲的本心?还是由于现实的无可奈何?当时张爱玲已经36岁,再要有孩子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但当时,他们的生活颠簸动荡、居无定所,也没有固定收入,赖雅的身体又不好。张爱玲在做出决定前,肯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那个小生命,来得太不是时候了,注定与红尘无缘。其实孩子是我们的延续,是一条血脉绵延不绝的延续。许多年之后,自己不在人世了,可这个世界上仍然有自己的一部分在生生不息地活着,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他们的后代,(这是不是就是我们俗人与张爱玲之间的境界区别)。可是现在,她要亲手斩断自己与未来的联系,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这次流产手术使得张爱玲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失,她躺在病榻上,清切地感到那小小的生命离开了自己的身体,甚至连一个手势一声叹息都来不及做。

这之后,张爱玲有过一段时间病得很重。这可能与人工流产有关。后来,她在她已经完本的英文小说《赤地之恋》中增加了女主角被共产党干部当情妇遗弃后,做人工流产的情节,对临床体验冷静的描写非常细致,以及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痛苦之情,更可作为有其亲身体验的证明,因为没有亲身体验是写不出流产当时的痛苦和失掉孩子的痛苦。

然而,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与人无尤。自始至终,她对赖雅没有半分抱怨。这段期间,赖雅陪同张爱玲游览了萨拉托卡全小镇。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小镇,街钟和路灯古色古香,张爱玲很喜欢这个地方,流连忘返。

张爱玲得到了她期待的安慰,到了晚上,两个人又愉快地谈起了他们下一步的文学计划。张爱玲打算创作构思两篇古典的中国故事:《僵尸车夫》和《孝桥》。赖雅则计划商量着今后与她合作翻译中国诗集。

他们经常到附近的餐馆美美地吃一顿青鱼,吃过以后都是张爱玲付的帐,张爱玲离开这个小镇的时候又留给赖雅一张300美元的支票,作为她来小镇的开支,也作为这段时间的生活费——她仍旧习惯于同别人在经济上分得清清楚楚,只有她帮人,没有她欠人的。

张爱玲仍旧像当年帮助胡兰成一样援助赖雅,可见她对所爱的人的慷慨之情,也可见她对赖雅的感情之真。其实这笔钱完全是她对赖雅的经济上的支援,这让我们回想起张爱玲与姑姑、与炎樱都是锱铢必较,历来有对经济的明算账的习性,但对赖雅如此关照,也可见她已经将赖雅作为自己的亲人了。

事实上,300美元对于拮据的张爱玲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因为她的内心有着很传统的中国式贤淑美德,她即对他倾身相许,就自然觉得应该与对方同甘共苦。至于“甘”、“苦”各皆如何,她一时还来不及理会,但共同对付生活,在她确实非常明确的。

10年前胡兰成在被追捕与困难中,她也是一次又一次将自己的稿费寄过去,然而胡兰成却总是毫不顾惜地背叛她。

而今的赖雅不是胡兰成,说起来,这个年迈的美国男人,倒确实是张爱玲一生中唯一爱过她、关心过她的人。

她的残暴的父亲,她所仰慕的胡兰成,都没有始终如一地爱过她。而能享受一种永久的、始终不渝的爱,是一个人的真正的财富。张爱玲经过十多年的坎坷遭际,真正懂得了这一点。

一个月以后,也就是1956年8月14日,张爱玲与赖雅在纽约市政府公证结婚,正式结为夫妻。

按照美利坚合众国法律,结婚至少需要两位证婚人。赖雅请了自己的一位好友玛莉·勒德尔;而张爱玲则请了炎樱来为自己证婚。这时候的炎樱心里在想当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时的场面;现在她与赖雅结婚,自己仍然第二次为好友证婚。

这第二次的婚姻同第一次一样,仍是那么的简单,而又郑重。生命到处都在重复,然而炎樱多么希望,张爱玲的这一次选择是对的,再也不要重复从前的路,再也不要受到伤害。她心里默默地祈祷张爱玲,祝福张爱玲。

不过此婚姻不再同于彼婚姻,胡兰成追求张爱玲基本上是为了满足他的占有各式女人的癖好和一时的热情,胡兰成是从来就没有为张爱玲考虑过的。现在赖雅对张爱玲的爱心与关怀,确实让张爱玲真真切切、着着实实地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赖雅毕竟已经是65岁的人,不但没有机会重振他的文学事业,而且在随后的几年里身体也渐渐地不及以前。

所以说,这一次的婚姻虽然说多少是合乎了张爱玲以前的“现世安稳”的平实愿望,却同时也把她自己带入了更为艰难辛苦的谋生之路,使得她自此以后的生活总不免有一种风雨飘零的感觉。

少年时期她逃离父亲的家时所体会到的“惘惘的威胁”那种感觉,这种感觉也因此而无时不在地光临着她在美国的生活岁月。

婚礼之后,张爱玲和赖雅在纽约一直呆到10月份,赖雅陪同张爱玲遍览了纽约风光,这让张爱玲十分的高兴。在这个“蜜月旅行”里,张爱玲终于有了一种“归家”的感觉。尽管这个家是暂时租来的。但是,对于从小缺少家庭温暖,又在外面漂泊多年的张爱玲来说,她实在太需要一个宁静的避风港湾。

漂泊太久的心灵,需要一个可以憩息的岸。这一天她盼望得太久了。因此,张爱玲十分珍视这份可遇不可求的姻缘。还有就是张爱玲太喜欢大城市了,在大城市里的她才感觉像真正在自己家里一样。

10月过后,由于他们都再次获准到麦克道威尔创作营的居住,他们又一起返回了麦克道威尔文艺营。

如果说,张爱玲的第一次婚姻是出自她对爱的追求,是对男性的非理性的崇敬;那么在这个第二次的婚姻里,张爱玲是清清楚楚看着与赖雅拉起了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张爱玲第二次婚姻的唯一的期盼,是她心甘情愿的归宿。

张爱玲她从不注重形式,只关心这内容是不是遂她心愿。以赖雅的才华,赖雅的为人,在美国这异国他乡之中,他们完全可以营造一个自己的精神家园。

嫁给赖雅,就等于给自己找到一个精神家园。张爱玲想得就这么简单。她答应嫁给赖雅,与其说爱,不如说是倦——她太飘零了,她太孤单了,她太疲倦了,她仿佛一直漂在海上,卷在浪里,她好想好想抓住一根浮木,让自己稍作停息。

这一年,赖雅65岁,张爱玲36岁。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章节 |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全文阅读 |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