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第一六0章 张爱玲的“相亲相爱”的记忆

作者 :

自从张爱玲和赖雅搬到旧金山以后,在他们有序的生活中,他们渐渐地爱上了这个四季如春、整洁干净的旧金山。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外出的次数多起来,同人群也很接近,有时还一起参加一些舞会。

渐渐地,他们在这座城市里都有了各自的好朋友。赖雅常常与一位叫约·培根的画家在一起,赖雅和培根他们俩在一起游遍了旧金山的街头巷尾。因为有几条街道建在陡峭的小山上。有一次,赖雅偶尔在斜坡上滑倒,幸而并不防事。在赖雅滑倒后腿脚有些方便,于是培根每星期开汽车来一次,把赖雅带去购买一周所需的日常用品,直至赖雅行走自如。

在旧金山这段时间,张爱玲结识了来美国后的第一个好朋友,一位极为热情的、研究艺术的、从事绘画的美国女子爱丽斯·琵瑟尔,她比张爱玲小几岁,是研究艺术的,这与张爱玲的少年爱好是相吻合,因为张爱玲过去也很喜欢绘画,曾经还梦想着当一个艺术家。也是因为在张爱玲的少女时代就非常喜欢美术,所以对各种颜色有一种特别的敏感,因此张爱玲非常饶有兴趣地欣赏着爱丽斯的画作,对爱丽斯的画作除了很感兴趣也大加赞扬。

张爱玲和爱丽斯她们俩常常在一起逛唐人街、或到意大利区的交界处的华盛顿公园促膝而谈,呼吸着晚风吹送的花香,谈论着艺术或是感情。宽阔的草坪,散落着巨大的树木,清风携带着淡淡的花香飘来,她们俩在草地上坐着,两个人谈得很投机,几乎无话不谈,和爱丽斯谈画时会使张爱玲回忆上海的往事,那段生活,隔着十多年的烟雾,真是恍如隔世之感。张爱玲总是在这个时候会向爱丽斯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

张爱玲深情地说着:“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东方,在中国的上海,有一个古怪精灵的女孩子,她每天每天都在做着她的‘天才梦’……”张爱玲的眼睛遥望着遥远东方的天宇,犹如一本尘封的厚厚的老相册在她面前悄然打开。那上面的黑白照片,古老、陈旧,带着古老中国的文化芬芳……爱丽斯总是出神地听着她讲。对爱丽斯而言,这一切是那么神秘、悠远,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在公园的长椅子上,在飘坠的秋叶中,在薄凉的暮色里,张爱玲与爱丽斯肩并肩地坐着,看着细弯弯的月亮一点一点的升高,脆亮。也许是因为爱丽斯完全不了解中国,完全不了解上海的文坛,完全不知坐在她面前的是中国的第一才女。

其实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出张爱玲在内心始终是一个小女孩,是圣玛丽亚女校那个带着轻微的“蕾丝情结”的教会女生。她不喜欢和很多人在一起,却需要至少一位亲密闺友。比如在上海是炎樱,在香港是邝文美,如今是爱丽斯。爱丽斯成为张爱玲少有的几位朋友中的一位。

张爱玲是不轻易与人来往的,一生喜独处,而不喜群居,知交只有少数几个,习性使人很难接近,但是一旦成为了朋友,她会畅所欲言,开朗活泼,像是换了一个人。

这时候,我想张爱玲一定会同爱丽斯谈起自己有过的显赫家族、事业顶峰、甜美的爱情。张爱玲会不会与爱丽斯谈起那个自己曾经疯狂的爱过的那个很有才华的男人,后来这个男人又伤害过自己……

有时,两位好朋友也会一起去唐人街都板路的点心店去啜茶细谈,或者回到布什街公寓,张爱玲还请爱丽斯吃赖雅准备好的红洋葱的色拉与主菜。张爱玲甚至有一次送了几张中文菜谱给爱丽斯,这里面都是张爱玲和爱丽斯喜欢吃的中国菜。爱丽斯不会做中国菜,爱丽斯更看不懂中文的菜谱,怎么做中国菜当然不懂。但在张爱玲来说,却是表达了一种情谊。张爱玲还曾把自己写的英文小说签了名送给她。许多年来这本书和这张菜谱爱丽斯都一直珍藏着。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张爱玲在爱丽斯的眼里,张爱玲自然不能算是一个出色的小说家,但张爱玲是一位值得永远怀念的好友,感觉她的友谊弥足珍贵。她感觉与张爱玲交往,犹如咀嚼一枚青橄榄,历久弥新,让人回味无穷。

到了这年的8月14日,是张爱玲与赖雅结婚3周年的结婚纪念日。3年来,他们相濡以沫,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他们决定小小地庆祝一番。

这天下午,他们先散步到唐人街那家张爱玲喜爱的点心店买小吃,随后,又到意大利区买女乃酪和咖啡。回家后,两人吃了一次烛光晚餐。晚上,则去看了詹姆斯·史都华和李丽美主演的一部新片《桃色凶案》。进场时电影已放了一半,但他们毫不介意,又兴致勃勃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罢电影,两人又到附近的托尼氏餐馆以咖啡和热蛋糕来作为这一天的纪念。这一天相当愉快。

这时候的张爱玲健康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开始是张爱玲的眼睛出现了问题,眼病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一开始怀疑眼睛是溃疡,后来又发现是新配的眼镜不合适,最终也没有找出问题的原因。其实际情况是屡次的生活变动,不稳定的情绪波动,以及持续不断的用眼累眼,使张爱玲患上了这种神经性眼疾。

此外,还有一种自从来到美国就患上的无名疾病,一直也没有诊断出来,此病就是一发作就要呕吐,不能吃任何东西,一般要发作三、五天,休息好了,病也就好了。现在猜测此病就是在刚到美国的那年感恩节的晚上,与炎樱一道回来在路上遇到风寒时染上的。

1959年11月,张爱玲接到将正式加入了美国国籍的公民的通知,将成为她从前想都没有想过的真正移民。这个时间距她来美国有4年的时间,距她嫁给赖雅已经3年半的时间。当张爱玲收到入美国国籍的通知书以后,就为此事忙着拍照、准备民事提问等美国要求的相关手续。直到8个月后的1960年的7月,张爱玲终于通过了美国繁琐的入籍手续的层层关口,由赖雅和培根两个人作为见证人和担保人,正式取得了美国公民的身份。这一年,张爱玲满40岁,是中国的“不惑”之年。这是赖雅送给她的人生最宝贵的礼物。

张爱玲旅美4年后成为了法律意义上的美国人,不知道她当时的心情是喜、是抑或还是忧呢??也许,此中的滋味,惟有她自己心知肚明。日子似乎可以就这样平静地过下去了。

张爱玲对赖雅的关心也越来越令赖雅感动不已,甚至连赖雅的女儿霏丝到他们家小住,她也能同赖雅一起热诚相待赖雅的女儿,不但陪她逛旅游景点和商店,也陪她专门去唐人街吃中国菜。

赖雅的独生女儿霏丝经常来到旧金山看望老父。霏丝是一个能干而精力充沛的女人,目前正在华盛顿芭蕾舞学校中任行政管理员和教师。霏丝有三个10岁以上的儿子,最大的儿子捷乐米快要读大学了。赖雅年轻时对家庭生活毫不在意,到此时已颇有悔意。他十分乐意享受儿孙满堂的幸福。常常津津有味地看着他们游戏,对他们七嘴八舌地讲学校里的趣闻也很有兴趣。

然而,对赖雅、霏丝他们的家庭聚餐,张爱玲是很少参加的。由于张爱玲很小就是深受“后母”之害的,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自己也成了“后母”。而且,这个“后母”是如此的特殊,年龄几乎与他女儿一般大。由于年龄上的相仿,张爱玲与霏丝两个人对赖雅的感情或多或少有些对立感。因此,张爱玲不希望过多地和霏丝正面接触。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张爱玲的处世哲学与智慧。

而赖雅的身体则每况愈下。赖雅在张爱玲的提心吊胆中,赖雅的健康状况有一段时间还是能维持过去的,每当他觉得腿和脚疼痛时,张爱玲都会悉心帮他按摩。

有一天,赖雅又发作腿痛,张爱玲长时间地跪在地上为他按摩。又有一天,他突然感到有一种极大的压力冲入躯干中,张爱玲万分着急,立即请来一位医生为赖雅诊断。而她自己的眼病,头痛病却是一拖再拖,不愿去看医生。此时她的体重只有一百零三磅。但张爱玲仍旧像在上海那样津津有味地享有生活,品尝生活。

我们看看赖雅的一段日记:“我和爱玲在食物上下点功夫。多半她喜欢我的小改变和小小嗜好……爱玲帮我搓揉后背,带着对父亲的仰慕。真舒服。上床睡觉,她过会儿也睡了,今晚还是暖和。”像这样相亲相爱的记录,在赖雅来说,是他从心里感到无比幸福,他的晚年非常的满足。

张爱玲有许多奇怪的兴趣。比如,在她40岁这一年的生日那天,也就是她刚刚成为美国正式公民的时候,硬拉着赖雅陪她去看月兑衣舞。赖雅为了庆贺她40岁的生日,陪着兴致极高的张爱玲,在破烂不堪的总统月兑衣舞院子里,看了一场很俗的月兑衣舞。

张爱玲看得津津有味,她完全没有雅俗之分,只是关注着那些浓烈的色彩,夸张的动作,浮华外表下掩盖着的复杂心情。也全然没有顾及一旁的赖雅感觉味同嚼蜡。也许,丰富的生活是小说创作的生命源泉。张爱玲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寻求扩大视野的场所,多年前在上海,她也是这样去看这个戏,看那个戏,在当时都认为是一件俗不可耐的事情,而体面的小姐、太太们一般是不会光顾这些场所的。而张爱玲为了她的素材乐此不疲。

闲暇的时候,他们俩都是在阅读。他们常常是好书共赏,佳作共析,其乐融融。中国古人说:“红袖添香夜读书”。不知道,赖雅是否感受到了这种福气?好书、佳人、红烛,构成令人神往的意境。

有一天,他们看完电影,一道散步回家,赖雅问张爱玲:“前几天,你的那位香港朋友又来电,说你能不能再写一个剧本,你想好题材了吗?”。

张爱玲知道赖雅有话要说,就反问赖雅:“你有什么建议给我吗?”。

于是赖雅绘声绘色地讲起来,一边打着手势加强语气,又像在指挥乐队。月亮的光柔柔地洒落下来,照在落叶飘拂的街道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会儿前一会儿后。

张爱玲安静地聆听着赖雅讲剧本的事,其实张爱玲的思想已经暇飞到当时与桑弧讨论《倾城之恋》剧本时的情形。这次与宋淇的再一次合作,张爱玲不由地轻轻地吐露了一句:“真想再见见他们。”

“见面?那你不是要回香港?”赖雅一惊,再也讲不下去了。

几年来张爱玲的写作在美国都没有较大的发展。尽管她也很勤奋,写了很多可以糊口的剧本、翻译类的东西,但她自己写的东西始终没有找到出版商。尽管美国的出版商并没有看好张爱玲,或者说对她的作品没有信心,但张爱玲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她相信自己的作品会有读者。但读者不在美国,而在曾经使她红极一时的东方。

1959年的一天,张爱玲曾瞒着赖雅到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去打听去香港的费用,约需要1000美金。

很久以来,张爱玲一直在酝酿着一个计划。当然,在没有成熟之前,她是不会对任何人讲的,包括赖雅。

这时候,他们刚刚移居旧金山,手头非常拮据,她偷偷打听去香港的费用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的。因为手头拮据使张爱玲便放下念头,安心写作。到了1961年的夏天,张爱玲已经清楚如果不去香港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自己前途很是渺茫。

于是,张爱玲还是决定向赖雅提出了自己的“东方之行”的计划。张爱玲来美国多年,作品的销路一直不好。她的英文小说在美国和英国都没有找到出版商,每一封退稿信对张爱玲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时候,张爱玲在暗暗地计划着去香港和台北旅行一次,看看能不能为自己给未来的出版找到更多的机会。

岁月无痕,它悄无声息地覆盖着张爱玲,包括覆盖了她的传奇,覆盖了她的梦想。她在什么地方寄存着她的传奇??寄存着她的完美??在美国,没有人知道她的过去,她的内心,她也从来没有对人提起过。

张爱玲又一次命运的选择,重返香港会有怎样的命运在等着她!!!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最新章节 |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全文阅读 |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