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锦商 147美化

作者 : 靓

)

北封县的巧味道酱泡菜、极品火锅烧烤城,同时开张,大受欢迎。

不久,好儿家又买下一家新铺,托高山找了掌柜和账房及伙计。

之前好儿在提出开海鲜干货铺后,后来母女俩跟常乐私下又深谈过,阿旺、小树都在场。好儿的提议是开海鲜干货铺,请常乐入股成为股东,常乐手头银钱不足,就以干股形式入股。又将干股为何意,干股股东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详细解释给大家听。

在这里,好儿将干股股东的权利责任及义务稍微变动,即干股股东和真正出资的股东一样,承担同样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这种承担与所拥有的股份是否虚拟、多少无关。

好儿家以赠送方式给予常乐干股百分之四十,利润分红则视今后的销售情况而定。

为避免日后横生枝节,好儿提出,赠送是有期限的,即日后常乐拥有足够的资金后,再把干股转为正式存在的股份,常乐转为正式股东。

既要报恩,也要考虑恩人的感受,这样一种方式,是不错的选择。

常乐是做买卖的,本身也不笨,哪会不知好儿家这么做的真正原因?一点点的欣慰被感动完全覆盖,他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只觉得心里就像住进了一个太阳,散发着明亮的温暖,却不会灼伤。

常乐与陈有平马上去海珠镇进货。

考虑到北封县当地没有海味,恐不知如何吃法,货源进回来后,常乐、陈有平二人又赶着将每一种海味的名称、吃法及烹饪方法,列写在一张张分隔好的小方纸,再把纸贴在小木牌上,每一种海味对应一个小木牌说明,并明码标价,不讲价,批发另议,让进店的顾客一目了然。

好儿用小袋子分装了一些蟹肉干和小虾皮带回家,研磨成粉。她要尝试在不同的极品粥、不同的汤里加入一点蟹肉粉或虾皮粉,看味道会如何变化。

好儿每天都在厨房捣鼓,有时会让小安做帮手。

阿旺和小树看书累了,也会跑去厨房跟着忙活一阵。而好儿做出来的试验品,阿旺和小树当之无愧成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之后是温氏、陈小安、付秀梅……在温家的所有人,都能荣幸地品尝到好儿亲手烹调的吃食。

得到这些人的夸赞好儿觉得还不够,她担心万一自己做的不够好吃,而这些人为不打击她,故意都说好吃呢?所以,一段时间内,她一趟趟地往镇上跑,拿去给钱掌柜、罗广明、韩广斌品尝,到了县城,又烹制了拿去请钱松劲品尝,得到一致好评后,好儿笑得就跟初升的太阳一样,让人为之炫目。

温氏也想不到,自家的小闺女对厨房这么有兴趣,手艺还那么好,转而又有些得意,自个厨艺不错,小闺女这是继承了她呀。

温家的长工们看见她,一个个是笑容可掬,东家的小闺女人甜美没架子,做了好吃的就端来请他们吃,这样的待遇,那大户人家里的管事恐怕也没有得享受吧。尤其是看到好儿笑得眉眼弯弯的甜美无邪模样,有女儿的就情不自禁想起家中的孩子,没儿女的更是兴起了早点找个媳妇,将来也生个如好儿这般可爱的女儿的念头。

好儿却在完成各种试验后,不再进厨房了。大家没得美食品尝了,一时倒有点不适应过来了。随后又释然而笑,小孩子么,兴趣总是来得快,去得快,东家的小闺女不过八岁的年纪,他们跟个小娃儿认啥真。

常乐不再做掌柜,而是提升做为大管事,由他统管所有店铺的日常事务处理,遇重要事情再跟温氏禀报即可,月钱自然也跟着翻倍。

刘四宝、常乐的升迁,被制成几份通报,送达温家各处店铺告知。

“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够勤快,只要你能力出众,只要你忠心如一,你也会受到重视,得到升迁的机会,拥有更好的待遇”。通报最后的几句话,激励了大家向上的奋发心。

出了正月,阿旺和小树返回县城继续读书,林小当跟在小哥俩身边,作为小厮负起日常起居的照料。

温氏又通过北封县的高山,再买来两名丫鬟和两名男仆。

新买来的两丫鬟,一个是十三岁的彩霞,一个是只有十岁的阿饭。彩霞和阿饭都是山区里的孩子,彩霞是为了哥哥娶媳妇而自愿卖身,阿饭是因为家太穷,又长得不好看,被爷女乃一句话卖了换钱养家。

被卖到牙行的女孩子,日后的命运通常跟丫鬟月兑不了干系,因此牙行里会有人专门对她们进行做丫鬟的相关培训,这样也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温氏是老顾客,跟蔡家是熟人,高山跟蔡严深有交情,心里也着实对温氏有钦佩,便嘱咐管事婆子单独对这两丫头进行更专业的教导,晚了几天才将人亲自送到温家大院来。

温氏将家中下人重新做了安排,彩霞服侍自己,陈小安、阿饭服侍好儿,付秀梅作为内宅的大管事,东信媳妇提出来,负责管理长工及下人们的衣物管理。新来的两名男仆,包揽喂鸡喂猪任务,平时听候陈六声调遣。

好儿觉得彩霞、阿饭的名字不好听,给她们另改名,以平字开头,彩霞更名为平彤,阿饭更名为平卉。

二月春风似剪刀,落日河彼岸,又见农人们及耕牛忙碌的身影。

彼岸这边,也有七八人在忙碌,他们是温家的长工,正在挖除道路旁的杂草,放倒杂树,再栽种上新的树苗。这些新树苗中,有经过沙盘扦插育成苗的杨柳、野生桃树、野生李树,野生杜鹃、灯笼花,除了灯笼花,全部是从山上寻挖来的。

很早的时候,还住在温家小院时,好儿就有将家门前美化的想法。如今时机成熟,漂亮的新家有了,长工下人也有了,是时候动工改变了。

从大院门前三极台阶下,铺了八块青石板一直延伸至路边,青石板两旁及石狮子周边,铺了细碎的鹅卵石及细沙,这些小石子和细沙都是从河里捞来的,用石碾来回压平紧实。在留下的空位再栽种上野菊花、鸡冠花、凤仙花,每隔既定的距离栽上一棵杨柳。道路靠墙这边,及靠落日河的另一边,栽种的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些花卉及野生果树了。

温家没田地耕种,除了照料菜园果园,大家就利用闲暇时间,每天都干一点,新来的丫鬟、男仆也都要上阵,温氏得空也会亲自动手。一两个月下来,温家大门前左右两边延伸数百米范围内,包括道路在内,全都栽上了花草树木。

好儿没有参与劳动,她在抓紧时间抄写封神榜后面的内容,明南靖来了两次信函追讨手稿,好儿只回了一次信,信中一张白纸,画了一个小人,枕着书本,拿着笔杆子,四仰八叉地呼噜大睡。旁诗一首:春眠不觉晓,封神枕梦了,夜来风雨声,呼噜知多少。

好儿想象着明南靖看到信笺时的喜剧表情……

三月,*光更加明媚,移栽来的野生桃李树,粉红雪白的小花飞满枝头,移植的杨柳女敕芽点点冒尖儿,花卉一片女敕绿,隔着河岸望过去,温家大院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常宽想起弟弟的话,适时地对父母道:“爹,娘,你们看温家,家门前布置得真好看。”

说完又朝媳妇蒙氏递了个眼神。蒙氏会意,特意走前几步,故作惊诧地道:“嗳,真是漂亮啊!温慧娘当初不愿在村里起房,怕是就想到后面了吧,在村里头起房,哪有这么宽的地方种花种树?爹,娘,待会收了工,咱上温慧娘家瞅瞅。”

常四叔颇有意味地目光在大儿子儿媳脸上扫过,尔后在河对岸停留了一会,咳了一声,“都赶紧给我干活,争取这两天把豆都点种完。”

常四婶猫腰点豆,脸上悄然带上了笑意,她都听出来了,这段时间,两儿子儿媳经常赞叹温家宅院地址选得好,建在落日河对岸是靠山面水,最好的风水云云,总之种种好处是说了又说,连她小孙女小孙儿都背下了好几句话,老头子是个一点就透的,哪会听不出来?

当初在村尾买地,常四婶也没觉得不好,可现在看到温慧娘家,常四婶忽然觉得,儿子儿媳说得也许对,建在落日河对岸,背山面水,视野辽阔,离庄稼地也近,自家的坡地就靠在落日河岸边,如果把家搬到那边,日后一走出家门,就能看见自家的坡地,以及部分的农田和菜地。最主要的,是可以跟温慧娘家做邻居。

想到这里,常四婶也兴起了跟儿子儿媳同样的心思,就笑着开口道:“活儿是一辈子干不完的,一会咱们早点儿收工,去慧娘家看看。”

蒙氏一听,欢快地道:“娘,干脆我现在就过去跟慧娘打个招呼,让她家中午做饭,多备咱们几人的饭菜。”

常四婶哭笑不得道:“咱们一家都去蹭饭,不得让人笑话去。你小闺女玲儿还在人春儿娘家里,不要了?”

常四叔瞥眼老伴、儿媳,“少说两句胡话,说话的功夫都能干完活儿了。”

“哎,你们快看,有马车往慧娘家去了。”蒙氏忽然指着河对岸说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隆重推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农门锦商最新章节 | 农门锦商全文阅读 | 农门锦商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