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社区手记 前言 魔石的传说

作者 :

谒云:

“我生百千万劫,

惑尔丈寸埃间。

通明三界六道,

横超十二因缘!”

在这个世界上,藏有三大魔石。一颗是之石,如果找到了它,你就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实现自己的梦想,叱咤风云、建功立业。一颗是通明之石,如果拥有了它,你会明悟真理,演算因果,辟邪趋利,赢得富贵。最后一颗,是治愈之石,如果得到了它,你就会免于世间所有伤痛,获得健康幸福……

……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如果忽略山野间凋敝的村落、破旧的房舍,这里的风景,也可以称得上山清水秀,风光霁丽。

这里,是一所乡村小学。一名老教师拖着病体,面对绕在其身畔的孩子们,讲了最后的一课。

这最后的一课,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的。

刚开始,孩子们问的,都是一些学业上的疑惑。直到后来,有一名大一些的孩子,开始问一个让他苦恼很久的问题:“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另外一名更大一些的孩子迟疑着,犹豫了一下,接着问:“对呀,还有,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老师沉默了。只有对人生明悟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他欣慰的同时,又感到担忧。然而,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面对这群从六岁到十六岁不等的孩子,他只能用更简明的词句,在孩子们心中,预先埋下一颗种子,期望日后,这颗种子,会在他们的思想中生发,从而引导他们的人生。

于是,老师经过思考之后,说:“这个世界上,藏有三大魔石。一颗是之石,如果找到了它,你就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实现自己的梦想,叱咤风云、建功立业。一颗是通明之石,如果拥有了它,你会明悟真理,演算因果,辟邪趋利,赢得富贵。最后一颗,是治愈之石,如果得到了它,你就会免于世间所有伤痛,获得健康幸福。”老教师喘息了一下,接着说:“只要你还活着,只要你不断地学习,三大魔石最终会现身于你。”

在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老教师被送出山,他住院了。三天之后,他告别了人世。

老教师原本是下乡支教的大学生,后来却立愿扎根乡村,教了一辈子书。他的学生,有不少功成名遂,然而,乡村太小了,太落后了,他们都没有回来。但是,在老教师辞世这一天,他们都回来了,济济一堂。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曾经,都是围绕在老教师身边学习。他们,是师兄妹。

最后,那些师兄师姐,问起来:“老师最后说了什么?”

那最小的一批学生,有的,是第一次经历生离死别,他们都还沉浸在伤痛之中,没有回答。

只有最小的一名孩子,大声说:“老师让我们去寻找三大魔石!”

这个孩子还太小,拖着两管鼻涕,旁观灵堂热闹的他并无悲伤,显然,他尚不能理解死亡的含义。但是,他的回答,却令师兄师姐们诧异了。当了解关于三大魔石的说明之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沉思。

这些学生,后来在各行各业,有不少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面对记者的采访,不论是医生、学者,还是商界豪富,甚至包括某著名黑色道大佬,他们众口一辞,说:“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找到了魔石!”……

于是,魔石的传说在江湖间不胫而走,并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链。

有人制假售假,在市场上公开出售魔石,并创新性地为魔石进行分级分类,比如学业类、财富类、爱情类。又比如一级魔石可以实现小心愿,八级魔石可让你圆高考状元梦,十级魔石可以让你在官场主政一方等等,价格当然也是高低不等,贵的竟达百万之资。

有人创立了魔石研究学校,各个学校均自称是该老教师的直系传人,宣扬在本学院学习的学子,最终都能炼成魔石。他们宣称,魔石只能出自本身修炼。修为高的,魔石从体内自成。从而不少结石病人,坚决不肯取出体内结石,他们认定,自己体内的那些小石子,就是自身修炼生成的魔石。于是,他们忍耐非人的痛苦,目标是把那颗石头子修炼得大些、大些、更大一些。而一旦取出结石,竟然有人信以为真,争相以高价购值!

各种魔石学会更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人研究发现,魔石自创世之初已经存在,乃造化之石,偶然现于世间,必兴风浪。为什么该老教师得到魔石,世间仍一派平和呢?原来,该老教师为免世间众生疾苦,自隐于山野间,天天为魔石诵经念佛,化其戾气之故。并经多方考证,认定该老教师是魔石的第三十代传人云云,言之凿凿,仿佛确有其事。

不少老外则热衷于创立魔石探险队,前往世界各地寻找魔石的踪迹。某些队伍歪打正着竟然找到了古城遗迹,竟然找到了古文物群,从而发家致富。

而关于魔石的书藉、博览馆、教学光盘、时兴游戏更是层出不穷,纷繁一时。

久而久之,有关魔石的一切,就象一切时髦运动一样,烟消云散,只留下或多或少一些信众,执迷不悟,一生求索。多年之后,还有不少人在古玩市场出没,汲汲以求,希望运气好了捡个漏子,得到一小颗魔石……

恰在此时,在万山之众,群峰之颠,有一个人偶然中重观历史,目睹了这一切。

他一手支额,一手扶着水晶球,慵懒中,无聊之状毕现。看着水晶球内显现的世间百态,他一时哂然:“魔石?呵呵,有趣!”

一念之间,风浪已生……

不久,江湖上出现了一首谒语:

我生百千万劫,

惑尔丈寸埃间。

通明三界六道,

横超十二因缘!

该谒语莫名其妙传遍了五洲四海,街头小儿也能吟诵得朗朗上口,但不明其义。

有人把它当作儿歌,有人漠然无视。知道意思的一笑置之:“好大口气!世间岂有人能担此任?或达此境?”唯有一须发皆白的《周易》学者,听闻此谒,掐算一翻之后,喟然长叹:“妖孽生焉!”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阳光社区手记最新章节 | 阳光社区手记全文阅读 | 阳光社区手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