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黄昏带有一种慵懒迷朦的美丽,淡淡的夕阳弥漫在天空,让人不禁沉醉其中。然而,宣室殿内却是另有一番景像,翻阅奏折的刘彻,随着一张张奏折的翻开,放下,脸色亦变得越来越难看,那漫天的怒火亦随着最后一张奏折啪的一声落于伏案之上,将随侍在一旁的杨得意吓了一跳,悄悄抬起眼眸往刘彻的方向瞥了一眼便立即垂下了头。刘彻倒未注意他的小动作,心中想的是,他倒不知他才刚登基不久,他的那些皇叔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如今以淮南王为首的那些番王们此次联番请奏上京明为恭贺新皇登基,实则是趁他根基不稳好夺权,这些老家伙的心思他哪里猜不透,又想起父皇临终前嘱咐,初登基在处理政务上若有疑惑之处,可与皇祖母述说,便收起心中的怒气,对一旁的杨得意道:“将这些奏折收着,摆驾长乐宫。”
刘彻到长乐宫时,阿娇和陈玉亦在,不知陈玉与太皇太后说了些什么,说完后还狠狠地瞪了一眼阿娇,太皇太后愣了一下,便忍俊不禁的咯咯直笑,阿娇亦是双颊通红,眼波流转,还略带着难为情,还好刘彻的到来为她解了围,对着太皇太后娇嗔道:“皇祖母,彻儿来了呢。”刘彻向太皇太后请了安,好笑的看了阿娇一眼,便问道:“皇祖母和玉表哥聊什么呢?这么开心?”太皇太后和陈玉还未来得及说些什么,便听见阿娇急急道:“没什么,没什么,就是二哥说了个笑话,觉得好笑。”刘彻看着阿娇那窘迫的神色,似乎不太相信,怀疑的眼神盯着阿娇,仿佛说真的么?倒是太皇太后听阿娇这快嘴快语的回答,扑哧一笑:“阿娇,你都嫁人两年多了,还是一国之后,可偏生性子像个孩子,和你二哥闹脾气也就罢了,偷偷给他下泻药可就不对了,你看看你二哥这脸色差的,下次可别这样啦。”
阿娇红着脸抬眸看向径自生气的陈玉,有些愧疚,也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嘴硬着嘟囔道:“明明是二哥老欺负我,人家只不过稍稍刁难了她喜欢的女子,二哥就凶我,真正儿的见色忘妹。”陈玉满脸恼色的看着她,阿娇朝他调皮一笑,做了个鬼脸,那可爱的神情令陈玉的满腔怒火一下子便熄了。刘彻看着阿娇那得意的神色甚觉莞尔,意味深长的眼神深深看着阿娇,看得她不好意思,低下了头,这才抿嘴一笑,转身对陈玉说道:“不知玉表哥看上了哪家姑娘,兴许朕可以为你旨婚?”太皇太后亦笑道:“是啊,阿玉,是哪家千金入了你的眼,说与皇祖母听听?”陈玉本就是个急性子,经刘彻和太皇太后这一调侃,哪还忍得住,忙解释道:“皇祖母,外孙真没喜欢上哪家姑娘,是阿娇自个儿瞎猜,其实完全是个误会。”
太皇太后未深究,只是语重心长的说道:“也不知你们三兄弟是怎么回事,二十好几的人了,个个都未成亲,你母亲亦向哀家诉苦,两年前总算与须儿说了门亲事,林尚书家的女儿,哀家见过还算是知书达礼,温婉可人,虽不是绝色,但亦算清秀佳人,谁知须儿临到成亲之际,留下一封书信,随着李广的孙子李陵一起参军,远赴边疆,你母亲那么高傲的一个人,还得低声下气的给林尚书赔礼道歉,才将此事了结。”阿娇一脸震惊,好像完全不知有此事,愕然的望着太皇太后,又看了看陈玉和刘彻,见俩人未有多惊讶,便明白只有她一人不知情,愣神间便听刘彻笑着打趣道:“皇祖母,这长安城不知有多少女子暗暗倾慕三位表哥呢,也许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一个接一个的成亲了,您就别太担心了。”这番话倒是将太皇太后逗笑了,自说道:“是啊,儿孙自有儿孙福,哀家老啰,可是管不了你们了。”刘彻忙谦逊道:“皇祖母可不老,这大汉江山还得靠您了,其实孙儿今儿来还有一事向您请示。”
也不避开陈玉和阿娇,便继续说道:“今儿收到几位王叔呈上来的折子,无不是即朕刚登基,以拜见新皇为由进京,初始朕想着也未有什么,后来朕派杨得意暗中查了这几位王叔的关系,才发现他们都与淮南王叔私交甚密,淮南王叔治理有方,在淮南百姓中的声望亦极高,本是好事,可朕还查到这些年淮南王叔暗中招兵买马似有谋反之嫌,朕只怕这次进京恐有意外。不知皇祖母以为如何?”
太皇太后沉思了会道:“你皇祖曾赞刘安小小年纪便文学出众,不似他父王那股子狠涙之气,当年他父王谋反失败当众自杀,许是至今仍未释怀。如真像你所说,他有意谋反,也不无可能。哀家认为,此次各方番王进京可允,但你亦须做好防范,即使他进了京,亦折腾不出什么幺娥子。”然而刘彻还未来得及说任何话,太皇太后语气陡的一冷:“彻儿,你登基以来实施新政,本未错,但你错的是大力提拔那些以儒家为学的大臣,打压以道家为学的臣子,使得朝堂上下儒家与道家之学互相抗争,难道你忘了,大汉自开祖,一直以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了如今的文景之治,你要将你皇祖和你父皇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失手于他人吗。近日,哀家听闻陈绾在宫中大力宣扬儒家之学,败坏道家思想,在哀家看来非常不可取,不管是道家,儒家还是其他道学之派,只要利于国家的发展,就是好的学派,这些你自个儿好好想想吧,不能偏向于儒家之学,还需给道家之学一个说法,皇祖母言尽于此,时间不早了,你和阿娇先行回宫吧,哀家还有些话对阿玉说。”刘彻听完太皇太后的话,沉不住气欲解释什么,却被阿娇摇头的眼神制止,俩人便给太后行了礼走出了长乐殿。
一出长乐殿,还未走远刘彻便迫不及待的问道:“阿娇,为什么你制止朕向皇祖母解释,如今大汉虽经济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但左有匈奴对大汉虎视眈眈,右有西域小国两边围困,朕实施儒家之政亦是想着收复匈奴,将大汉的版图扩至塞外,阿娇不信我吗?”。
阿娇听着这些充满雄心壮志的话语,握着刘彻的手,坚定的说道:“彻儿,阿娇信你,阿娇亦相信不日你定能打败匈奴,使大汉不再受匈奴的侵扰,但彻儿你忘记了吗,抗外必先安内,如今你初登基,朝堂已分为多派,你明白吗?”。深深的看了眼刘彻,阿娇未说其他话,只是等着他能想明白。
作为一个帝王,刘彻并不笨,相反,他似乎生来便是做帝王的,听了阿娇的话,他立即明白了症结所在,皇祖母虽不插手政事,但在朝中却仍有威信,窦氏一族在朝堂上影响力甚深,只有当皇祖母将所有政权交到自己手上的那一日,便是他实施新政之初,想通之后,他便对着阿娇淡淡一笑,有些苦涩,亦带着些释然。看着刘彻那牵强的笑容,阿娇便知他是想通了,心中酸涩无比。但这就是皇家,她能为他做的也仅仅是在他困难时,无助时,疑惑时永远陪在他身边,尽她所能陪他守住江山,想着这些,握着刘彻的手便越加的紧,似乎是一种无声的安慰。可如果此时的她能遇料到之后的结局,是否仍会义无反顾的以这颗赤诚之心守护着刘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