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方书院,一片书声琅琅,一身深蓝色宽袖长袍,长须五寸的老夫子跪坐在案几前,伴着学子们的书声,摇头晃脑。
陌风逸一身玄紫色箭袖衣袍,懒洋洋地侧躺在案几旁,煞有介事地看着一群学子一边念书,一边做“颈部操”,他的嘴角划过一丝笑意,好似看到了什么极好玩的动物,一双眼睛微微眯着,露出的瞳孔中放射着黑玛瑙一样的光泽。
陌风嘉一脸严肃坐在人群中,瞪大了眼睛看着书册上的文字,字斟句酌。
老夫子读到一半,瞪了眼陌风逸,陌风逸笑了笑,晃了晃脑袋。
老夫子又看了一眼端坐在中央的陌风嘉,见他注意不到自己,轻咳了一声,陌风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没有意识到,几个读书的学子偷瞄了夫子一眼,几声笑意,那夫子心中不悦,放下书本,沉声道:“停。”
众人听此,立刻停下动作,抬头看着堂前的夫子。
老夫子看着陌风嘉,整肃道:“陌风嘉,请起身。”
陌风嘉这才听到,看了眼夫子,拿起书站起来。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远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还。穆无穷兮,胡可甚言!……且夫天地为盆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老夫人放下书册,看了眼陌风嘉,“此言何意?”
原来是要考他!
众人听此,全都来了兴趣,这可比摇头晃脑读书要有趣得多,全都聚精会神地看着陌风嘉,看他如何反应。
陌风嘉看着书,想了想,道:“万物变化,根本无有停息,运转连续,变迁月兑化。上述万物变化之理,深微无穷,不能言尽。天地是一个大熔炉啊,造化就是那冶铸的工匠;阴阳所以转化万物,故喻为炭。聚合离散,生生灭灭,哪里有一定的法则?千变万化未尝有终极之点!即在贾谊看来,由于“气”永无休止地聚和散,产生了一切有“形”之物,其中聚与散又取决于阴阳的相生相胜、相反相成和互相转化。整个自然界犹如一个以造化为工匠,阴阳为“炭”,铸化物为“铜”的大熔炉……”这是根据原主的记忆来描绘的,很符夫子所希望的答案。
那夫子拈须微笑,点了点头,正要评价,却不料陌风嘉还没有说完。
“但是,”陌风嘉放下书册,看着夫子,“更为精确的说法是,场是一种连续体,它在空间中无处不在。但它又表现为具有不连续结构的“颗粒状”粒子,如电磁场就是以光子或粒子的形式表现的“自由场”,电磁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光子来实现的。这两种显然对立的概念又是以动态的方式统一的,并且永不停息地相互转化着。”
陌风嘉想了想,又道:“如一个质子、一个反质子和一个π介子,它们自发地从真空中产生又重新消失在真空中。真空决非空无一物,相反地,它含有无数的粒子,它们不停地产生着和湮灭着,在空间中流动,以此,才形成了天地熔炉。”
夫子:“……”
众人:“……”
电磁场是什么?光子是什么?质子是什么?那个派,又是什么玩意儿?
那众学子一脸糊涂地看着夫子,夫子亦是一脸茫然,他尴尬地轻咳了几声,不能表现出自己不懂,笑了笑,示意陌风嘉坐下,道:“言之成理。”
至于怎么个言之成理,他自己也不懂!
为了很好地掩饰这种尴尬,他忙又看向陌风逸,整肃道:“陌风逸,你且起身。”
陌风逸笑着,懒懒起身,向夫子邪邪地鞠了一躬,那夫子见他神色,顿觉不妙,却仍是狐疑着低低道:“刚才所读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人此中来。你来解释一下。”
陌风逸放下书,满含笑意,睨了眼夫子,放开膀子高声道:“啊……人间四月的芳菲呀,尽了,山寺里面的桃花呀,开了!我恨啦,这春天的逝去!啊,没想到啊,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竟在这深山寺庙里面啦!”
夫子:“……”
众人:“……”
意思是这样没错,但为毛听着这么奇怪?
陌风嘉看了眼弟弟,摇了摇头,道:“肤浅,这只是浅显的解释,桃花在阳春三月开放,四月桃花早已谢尽。可为什么庐山香炉峰峰顶的大林寺的桃花在四月才刚刚盛开?”他转身看着老夫子,认真道:“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讲,高空的气温要比地面低。这是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到太阳的热辐射,受热膨胀成为暖空气而要上升。越往上,气压越低,就越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变小,所以温度便会下降。这样,由于空气不断变冷,山上就变成了“寒宫”。干燥的空气每上升l00m,温度会下降1℃。而如果空气潮湿,由于温度下降液化时就会散发热量,使空气变暖,这时每上升l00m,温度只会下降0.6-0.71℃。”
“春季庐山上要比山下的九江气温平均低5℃,夏季山上要比山下气温低6.6℃左右。5-7℃的温差在气候上要相差1个多月。即庐山山顶农历四月的气候相当于山下九江市的农历三月初的气候。所以说山下桃花“四月芳菲尽”,而庐山顶上大林寺‘桃花始盛开’。”
夫子:“……”
众学子:“……”
听不懂!
夫子脸色发红,看着一旁的学子,咳了几声:“好吧,就到这里,继续读……”
“学生还有问题想请问夫子,”陌风逸笑睨了眼涨红着脸的夫子,一脸认真道:“刚才学生读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五绝名篇《蝉》,不明白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呢?”
那夫子看了眼陌风嘉,有些不敢开口,见陌风嘉一脸严正地看等待自己解释,心中一寒,低低道:“额……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意思是说,说蝉声之所以能致远,并非是借助秋风的缘故。”
“那为什么不是借助秋风的缘故呢?”陌风逸继续刁难道。
夫子脸上一囧,这个他怎么知道,记住诗文的意思不就得了吗?谁知道虞世南为什么这么写?!
陌风嘉见夫子吞吞吐吐说不出话,不耐烦便道:“这个很简单嘛!首先,“居高”能“声自远”。根据声波的物理性质,当它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度比它的波长大得多的障碍物时很容易被反射;当遇到线度小于其波长的障碍物时,就会朝各个方向散射;当遇到一些松软多孔的物质时,声能就很容易被这些物质表面的气孔所吸收。由于近地的障碍物,像是建筑物、灌木丛、草皮、土壤等等较多,因此,声波近地传播就很容易被反射、散射和吸收。而蝉是“居高”而鸣,高处空旷,障碍物少,蝉声在传播过程中被反射、散射和吸收得很少,自然也就能传得很远了。”
“其次,声音的传播与“秋风”的作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和介质所处的状态,比如温度、密度等有关。与风同向的声速等于风速加上静止空气中的声速。由于高处风的速度大,近地的风因受地面许多障碍物的阻碍,风速要小。所以,声波在高处传播的速度比在低处传播的速度也要大些,不同时刻声波的波面在高处的间距要比在低处的间距大些。结果,声音的传播方向便向下弯曲发生声音的折射现象。因此,风的存在在蝉声传播的过程中只是起了改变声音传播方向的作用,由于声速一般为340m/s,风速一般小于10m/s,声速比风速要大得多,所以,风在改变传播速度方面的作用是很小的,对声音传播的远近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夫子:“……”
众学子:“……”
陌风逸根本没听进去,却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然后睨了眼夫子,笑道:“夫子明白了吗?”。
额……那夫子脸上一囧,红着脸尴尬地点了点头,“为师……明白了……”
众学子相视一望,脸色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