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第九回洪秀全落第思反金田村农民起义(上)
第九回洪秀全落第思反金田村农民起义(上)
诗曰:自从孔子开师门,可怜天下读书人。明知学问不值钱,依然用功到更深。半饥半饱好骛远,全心全意梦青云。王侯将相多粗鲁,达官显贵少斯文。
姑妄言之:中国古代,有两个“坏人”,一个“好人”。第一个“坏人”是后稷,发明了种庄稼。本来,上古先民以渔猎、畜牧为业,辅之以自然采集;人们逐水草而居,虽说生活不太稳定,但却活得悠哉游哉。自后稷首创农业耕种之后,人们被迫“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劳累亦难得温饱。嗣后,出现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农民便被压到了社会之最底层;劳动果实常常被统治者搜刮一空,辛劳之后却只能以糠菜度日。是故,农家子弟没有一个甘心当农民者,无不渴望着“一朝鲤鱼跳龙门,子孙万代月兑苦海”。倘能如愿,便视为三生有幸。第二个“坏人”是孔子,发明了教书、上学;且美其名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此以后,历朝历代确实有无数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三更灯火五更鸡,一心只读圣贤书。然而,仔细考查,不难发现: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来多。在封建社会,绝大多数文人把读书只是当作“敲门砖”,企图通过科举之路,博取功名,跻身官场。应该承认,的确有一少部分人科举成名,做官为宦,光宗耀祖。但更多的人则名落孙山,羞愧满面,无地自容。呜呼!十载寒窗,千辛万苦;考场败北,希望破灭,更是苦上加苦。追根索源,制造这种痛苦之始作俑者,便是孔子。另一个“好人”是秦始皇,发明了当皇上。当皇上多好!驾驭百官,富有四海,金银如山,美女如云,至高无上,言出法随。吸引得天下英雄豪杰人人心驰神往,个个垂涎三尺;伺机提着脑袋拼一场,渴望着黄袍加身坐龙床。就连那些微末小吏,都个个心存妄想,无不处心积虑往上爬,勾心斗角盼升官;其最高奋斗目标,不外乎是“混个皇上当当”。
上述妄言,看似闲话,亦非闲话。何以见得,有人为证:近代中国曾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此人出身农家,却不想当农民,十年苦读,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难以进入官场,愤怒之下扯旗造反,终于称王,差点儿当了皇上;可谓集农民、书生、皇上三者于一身;此人便是洪秀全。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长的方脸圆额,鹰鼻阔口,眉展英豪之气,眼露傲慢之色。洪秀全原名洪仁轩,后因萌发反志而改名为“秀全”。“秀全”二字拆开为“禾、乃、人、王”四字;“禾”、“我”二字谐音,故“禾乃人王”者,我乃人王也,是为“秀全”。洪秀全家有薄田十余亩,其父和两位兄长自耕自种,虽然谈不上富裕,却也衣食无忧。洪秀全七岁入私塾读书,聪明勤奋,学业优异,深得父兄称赞,勉其刻苦用功,以期他日科举成名,光耀门庭。然而,由于父兄溺爱,也使洪秀全养成了唯我独尊、任性叛逆的性格。十六岁时,洪秀全赴广州应秀才考试,在街头偶遇两名基督徒散发传教之小册子——《劝世良言》,便随手拿得一本,在寓所粗略翻阅一遍即装入行囊。次日进场应试,结果落第而归。洪秀全情绪低落,其父兄劝勉道:“汝还年轻,来日方长。切勿气馁,发达有时。”第二年再次进城应考,依然失败而返。连续两次考试失利,使洪秀全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归家即病,一连四十余日卧床不起;持续发烧,口说呓语,晕去复醒,精神恍惚。似梦似幻之中,洪秀全感到被人带上天堂,见到上帝;上帝向他指出妖魔迷惑世人之种种情形,授予他一把宝剑,令他把闯上高天的诸多妖魔一一斩除。随后,上帝称他为次子,命他下凡人间除妖救世,作万国之主,掌人世太平。梦醒之后,病体渐愈,又调养数日,即下地助父兄务农。父亲见洪秀全身体虚弱,便托人为其在本村村学中谋得教师一职。当上教师,自然免去了耕田之累。终年与四书五经做伴,必然深受儒家思想之影响。“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支配着洪秀全继续苦读,希望通过科举入仕,挤进官场。二十六岁时,洪秀全第三次到广州参加考试,又一次名落孙山。急切渴望功名,却屡次遭受失败,让洪秀全无比愤恨;回家后把自己关在一间小房子内,苦思冥想了数日,思想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写成七律一首,其诗曰: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震东南日月边。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诗言志。从这首诗来看,此时的洪秀全已经萌发了“反志”。他虽然牢骚满月复,但是为了生计,还得继续教书;同时心存一线希望,期冀下次能侥幸成功,依旧刻苦读书,昼夜用功。到三十一岁时,洪秀全第四次踏进考场,拼力一搏;谁料苍天不遂人愿,再次惨败而返。
洪秀全实在不是一块读书的材料,四次考试,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更谈不上中举人、中进士。羞愧、愤懑、绝望之中,他的思想发生裂变,忍不住满腔怒火喷涌而出,仰天狂啸道:“我要当皇上。”“我要是当了皇上,由我来主持科举考试,让天下的考生任我录用。”他把满月复的怨恨转化成一股戾气,又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同官府黑暗、百姓灾难联系起来,决心探索一条推翻清朝统治、解救天下黎民的道路。
扯旗造反,绝非易事;推翻满清皇帝,单靠一己之力,无异于蚍蜉撼树。洪秀全明白,要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就必须动员民众;而要动员千千万万的民众起来造反,谈何容易。他越想越多,越想越烦。在极端的迷茫和烦躁之中,他的目光停在了案头一大堆书卷上,一股莫名其妙的怒火从心中升起,正是这些四书五经、儒家典籍坑害了自己。“烧掉它”,这个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点来火种,抓起一本书撕成两半就烧了起来。一本接一本的撕,一本接一本的扔到地上烧。望着跳动的火苗,长期郁积在胸中的愤懑得到了发泄,使他感到一丝少有的宽慰。无意之中,洪秀全的手模到了十多年前得到的那本宣传宗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不由得心头一愣,自语道:“此书可以不烧。”说来真是鬼使神差,他开始仔细阅读这本小书,竟然深受启发。洪秀全接受了其中之说教: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彼此应该平等,大家都应该只拜上帝,而不应该敬拜其它鬼神和各种偶像。联想到十多年前的梦境,自己曾经上过天国,见过上帝;上帝呼他为次子,上帝便是他的天父。忽然之间茅塞顿开,洪秀全感到眼前一亮,迅速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创立一个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
带着这种想法,洪秀全找到一同在村学中教书的好友冯云山和族弟洪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