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第三九回唐才常密谋勤王李鸿章奉旨议和(下)
第三九回唐才常密谋勤王李鸿章奉旨议和(下)
唐才常心急如焚,四处筹款,均告失败。情急之中,他委托日本浪人游说湖广总督张之洞,表示自立军可以拥戴张之洞踞湖广而宣布**,组建新的国家政权。张之洞在详细询问了自立军的计划和兵力等情况后,含糊其辞,不置可否。送走客人,张之洞立即将此情电告天津的李鸿章。李鸿章复电,要张之洞速发雷霆之威,剿灭自立军,捉拿唐才常。此时,唐才常依然蒙在鼓里,幻想着能与张之洞合作,在湖南建立自己的朝廷。不料,他用金钱收买的哥老会头目、清军官吏探知他手中无钱后,纷纷背叛,跑到张之洞处告密。
张之洞接到李鸿章的复电,又不断接到哥老会头目、清军官吏的告密,立即调动兵马,与汉口租界内的英军联手,于8月21日一举捣毁了唐才常的总部,擒获了唐才常等首要分子二十余人。次日,张之洞下令,把唐才常等人押赴刑场,斩首示众。随后,张之洞派兵在湖北、湖南各地大肆搜捕,先后杀死参与自立军的哥老会头目四五百人。就这样,康有为、梁启超所策划的武装起义,尚未发动,便被彻底剿灭。后人有诗议唐才常曰:
密谋勤王事未成,身首异处悲秋风。成败并非天意定,遗恨惟缺识人明。
张之洞忙了一个多月,扑灭了辖区内的火苗,便发电报告诉李鸿章:“湖广境内,会匪已全部廓清。”李鸿章得知后,即在俄**队的保护下,赶往北京,参与议和。
李鸿章进京后,和庆亲王奕劻一道,分别拜会各国驻华公使,千方百计打听议和的条件。然而,议和条件却迟迟不能出笼;原因在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在如何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问题上,各有各的打算,彼此矛盾重重,互相吵闹不休,一时难于调和。尤其是英、俄两霸之间,争夺更为激烈。美国第二次提出“门户开放”政策。除重申第一次“门户开放”的原则外,还在“保持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完整”的幌子下,又增加了“华人治华”的原则,即维持慈禧太后为首的现政权,作为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统治中国的工具。
列强互相争吵了近四个月,方才达成一致意见。1900年12月24日,美、俄、英、德、法、日、意、奥八国,加上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等十一个国家,共同提出了十二条《议和大纲》,迫使清政府无条件接受。奕劻和李鸿章名义上是全权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列强完全排斥在外。所谓议和,只是在列强之间商议,奕劻和李鸿章只能把外国人议定的大纲,转奏给躲在西安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见《议和大纲》上没有把自己作为祸首惩办的条款而非常满意。她立即批准了大纲,向北京发出上谕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帮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悔,惭愤交集。着奕劻、李鸿章将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数日后,列强又开出了“惩办祸首”的条件,即惩办那些曾表示支持义和团的清朝大员,共计十一人,其中身份最高的是端亲王载漪。曾经下过宣战诏书的慈禧太后最怕列强追究她的罪责,现在,当她弄清了列强只追究到端亲王就可以满足,而她仍然是列强所需要的统治者之后,便心甘情愿,满口答应。她立即下令,按照列强的要求,把端亲王载漪定为斩监侯,发配新疆充军,其子“大阿哥”随后废除;庆亲王载勋、赵舒翘赐自尽;徐承煜等四人斩立决;董福祥革职;徐桐、刚毅、李秉衡已死,追夺官爵。
列强没有提出割地的要求,尤其是照旧承认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朝廷,这使慈禧太后感激涕零,欣喜无限。但是议和还只有一个大纲,细目还有待商定。她思前想后,又发出上谕,告诉李鸿章议和的原则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就是说,她要把“中华之物力”尽量奉送出来,竭力巴结那些盘踞在北京的“与国”,使它们感到大清王朝是值得“保全”的。至此,清廷已完全堕落为西方列强的驯服走狗。
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使清政府起到“以华治华”的作用,通过奕劻、李鸿章敦促清政府及早“革新”,速行“变法”。为了迎合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意图,博得列强的欢心,慈禧太后反复筹思了一月之久,终于痛下决心,实行变法,推行新政。她向全国发出上谕,称:“法积则敝,法敝则更,要归于强国利民而已。只有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事穷则变,安危强弱全系于斯。”同时,她又规定了变法的范围。“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月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显然,慈禧太后的变法,不允许改变封建**体制,只是要变通某些方法。这与洋务派所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完全一致的。
过了两月,慈禧太后下诏在北京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办新政的权力机关,任命奕劻、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等六人为督办政务处大臣,大张旗鼓的宣传变法。清政府照会各外国列强,称:“敝国现已力行新政,正期图报各大国之惠于后日,望贵国始终至诚。敝国稍苏喘息,整顿内政,将来中外必能益加修睦,与各大国永享无穷之利益。”
当慈禧太后在西安故作姿态,高喊变法的时候,在北京城里,各外国驻华公使则吵吵闹闹,争权夺利,用了九个多月的时间,才商定了议和条款。面对列强的汹汹气焰,奕劻不敢有任何异议;李鸿章数次争辩无效,反被洋人恶言窘辱,只好含羞忍耻,签字画押。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各外国列强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偿列强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万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外国派军队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列强通过该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十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中国的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全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清政府除了田赋以外,几乎别无财政来源。惟有加重搜刮人民,再拱手送给列强。清政府成了名副其实的“搜刮政府”、“赔款政府”。使馆界的设立,成为中国境内的“国中之国”;大沽等炮台的拆除,京榆铁路驻扎外**队,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控制之下,外**队可以随时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
李鸿章在签完《辛丑条约》后,如鲠在喉,老泪纵横,挣扎回到家中,即大口吐血,一头栽倒在地。被家人救醒后,他嚎啕痛苦,悲愤欲绝。是夜,李鸿章躺在病床上回首往事,自己苦心经营数十年,办洋务、搞外交、购军火、练水师,为求国家自强而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谁料,到头来却在列强炮火、慈禧婬威之逼迫下,屡屡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背上千古骂名,败得如此之惨!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今生不幸,万代蒙羞。李鸿章流着滚滚热泪、咳着口口殷血,吟成律诗一首。诗曰: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路吊民悬。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寰海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缠绵病榻,一月有余,终在国人的万口唾骂中死去。他的失败,就是大清国的失败,也是中华民族的失败,其实质是封建**制度的失败。
茫茫神州,路在何方?泱泱大国,谁能救亡?人民,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挽救国家之危亡!可惜的是,清政府不是依靠人民,而是愚弄人民,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从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在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但是,它所留下的“溅血横尸,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足以轰全球人之耳,电全球人之目。虽未达其灭洋之目的,而亦开历史之光辉,使四万万中国人知耻而后勇,奋发而抗争。义和团在反帝斗争中之翊翊精神、雄雄气象,彰显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大无畏气概,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阻止了其瓜分中国的迷梦。后人有诗议之曰:
义和团民壮心雄,奋起灭洋血战勇。民族精神惊世界,浩然正气贯长虹。
《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陆续撤出北京。奕劻把这一特大喜信电告西安的流亡朝廷,慈禧太后闻讯激动得手舞足蹈,一面下令准备“回銮”,一面公开发布文告,赌咒发誓,要推行新政,文告称:“变法一事,关系甚重。朝廷立意坚定,志在必行。尔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补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
慈禧太后一行出逃一年零四个月,各省解往西安的军饷、经费超过五百万两白银,粮米七十二万担,贡献给慈禧的私财约七百万两。1901年10月,朝廷起身“回銮”,单是装载这些财物就用了三千多辆大车。从西安经河南到北京,全程二千七百多里,修筑专用“御道”,沿途建起三十七座富丽堂皇的行宫。调集了十余万大军护驾,仪仗、宫辇、轿马、车队绵延三十余里;扈从浩浩荡荡,旌旗遮天蔽日,一路吃喝玩乐,极尽豪华奢侈。每到一处,大肆收受贿赂贡献,恣意挥霍百姓血汗。
1902年1月7日,銮驾进入北京,留守京城的文武官员俯伏道旁,叩头迎接;城中家家摆设香花灯烛,鸣放鞭炮;慈禧端坐轿内,一脸喜气洋洋。銮驾行经东交民巷,各外国使馆人员纷纷站在阳台上观看。慈禧太后看见洋人,急忙在轿中站起身来,满面含笑,频频点头致意,向外国公使表示回礼。
慈禧太后对洋人既憎恨又欣慰,既厌恶又感激;是洋人把她赶出了北京城,又是洋人饶恕了她宣战的罪过。重回北京后,她的心情极为复杂;不得不思考与洋人的关系,终于认定了只有主动巴结、曲意顺从洋人,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十多天后,慈禧太后一反过去的高傲态度,破天荒地召见各国驻华使节。劫后的颐和园草草整修,匆匆装饰,仁寿殿中特意安装上西洋电灯,添置沙发。当外国公使到来时,慈禧太后竟然降贵纡尊,出门迎接。入殿就座,外国使节列队行五鞠躬礼,慈禧太后主动站起身来,手模脑后发髻,双腿微曲,施旗礼答谢之。又令太监呈上名贵珠宝、珐琅瓷瓶、翡翠玉器等礼品,请各位公使“务必笑纳,以谢友邦保护之意”。三日后,慈禧接见外国使节的夫人,又是设宴款待,又是赠送厚礼;又是陪同游园,又是合影留念;极力巴结讨好,曲意谄媚奉承。这真是:人无**之性,即为奴隶;国无**之权,即为殖民地。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慈禧太后带头崇拜洋人,引得清政府各级官吏纷纷争相效尤。他们恬不知耻,自轻自贱,时而请洋人听戏,时而请洋人游玩,时而请洋人宴会,时而请洋人跳舞。上至朝廷大员,下至微末小吏,皆以敬拜洋人为荣。清政府成了名副其实的“洋人朝廷”,各级官府争相聘请洋人为顾问,洋人在各级衙门中颐指气使,操控大权。洋人放个屁,都比圣旨的作用还大。这才是:认贼作父失人性,崇洋媚外丧国格。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