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间半年过去了,如今已是康熙十二年的四月,自从按察使大人派人下来彻查萧俊遇害一事后,萧俊感觉似乎日子风平浪静了许多,但他心中却也并不轻松,这彻查一事,不可能永远查下去,仇家必定是隐于暗处,等待着下手的良机。浪客中文网
进入四月,天气渐渐暖了起来,此时的县学之内,萧俊正在和其他的秀才们讨论朝廷最新的邸报,今天的邸报上载录了一桩重大的消息,广东平南王尚可喜裁请归老辽东,朝廷诏令平南王撤藩,别的生员听到这则消息,倒也没表现出太过异样的神色。
但萧俊的心中却是猛得一惊,虽然他对三藩之乱了解的不是十分详细,但多少也是知道一点儿的,从邸报上来看,分明就是三藩之乱将至,自己才过上了几天的太平安稳日子,这战乱就要到来了?
他努力的搜肠刮肚的寻找于梦境中得到的关于三藩之乱的点滴记忆,看样子,似乎不久之后,驻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驻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三个藩王,就要联合起来发动叛乱了。好象叛乱了很久,最后吴三桂应该是败了(废话)。似乎在某部电视剧里看到过吴三桂的兵马曾经打到湖北,不过电视剧中的东西,胡说八道的居多,当不得历史,但是历史上吴三桂及其盟友确实占据了很大很大的一片地盘,将清朝逼得手忙脚乱,这一点他倒是可以肯定的。
只可惜,一旦进入梦境之后,他便完全忘记了现实的存在,不然的话,倒是可以利用梦境会好好查一查藩乱的资料。还有个问题,那便是按照梦境中学到的知识推断,这个世界应该是个平行世界,社会的发展应该是略有差异的,若是按照原来世界的历史去作为判断依据,细节上有可能是不准确的。
在赵无极送的那部明史中,对吴三桂记载得也是极详尽的,这部明史的作者,显然对吴三桂的感觉是极其矛盾的,这位作者认为,虽然表面上吴三桂看起来反复无常了些,先降大顺,后降大清,最后亲手灭了南明故主,但实际上几次重大的决定却都是为势所迫,出于无奈,毕竟身居高位,其一举一动,皆干系天下,以及手下数万将士,其内心真实的想法究竟如何,别人自然是无法知晓。
这部明史在最后的结语中,也只是按儒家的忠孝节义为标杆,给了吴三桂以“爱命惜身,见利忘义”的评价。
“平西王势大,现在大江以南,只知有平西王,不知有朝廷,这撤藩一事,怕是有敲山震虎之嫌啊?”就在此时,一名姓吴的秀才手捧着邸报,颇有些忧心冲冲的说道,同时也打断了萧俊的思绪。这位吴秀才平时议论时政还是颇有些远见卓识的,在县学中也是小有名气。
“朝廷如今只让平南王撤藩,平西王势大,朝廷虽有撤藩之意,但应该不会让平西王撤藩的。”另一名姓张的秀才发表着不同的见解说道。
县学教喻李大人对萧俊十分看重,见萧俊一直在微微摇头,便询问道:“子玄,你一直在摇头,对这件事情可是有什么看法?”这个时代的人都是有表字和名号的,萧俊中了秀才,便按照文人士子的规矩,给自己起了个表字,叫子玄,因他是道家高徒,又给自己起了个康乐散人的名号。
萧俊心中正忧虑着战乱将至的事情,叹了口气说道:“现在平西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朝廷和平西王之间必有一仗,今上年轻气盛,怕是不仅撤了平南王的藩,连平西王他们的藩也会一并撤了,三藩坐拥强大的实力,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叛乱是必然的。现如今八旗兵承平已久,虽然武力犹在,但却失了锐气,战力下降严重,朝廷又将绿营兵分得极散,几十人甚至几人分守一处,建制混乱,互有统属,仓促集中到一起,疏于训练又配合生疏,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极易溃散,不打上几次败仗,很难将这些绿营兵磨炼出来,再加上江南赋税重地烽烟四起,这军饷也是个大问题,因此这绿营兵在开战之初也必定会败多胜少,吴部势必袭卷半个中原,就算是一直攻到直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吴三桂有个致使的弱点,就是此人量小,目光短浅,又优柔寡断,和今上相比,这吴三桂相差十万八千里都不止。以子玄之见,这动乱至少会持续数年,朝庭才会慢慢扭转劣势,将平西王击败。”
萧俊一番“高论”侃侃而谈说完,却忽然发现周围寂静的可怕,所有的人都张大着嘴巴看着自己。
半晌之后,李教喻这才面露一丝心悸之色、神情严肃的说道:“子玄还是年轻气盛啊,竟敢私议藩王,妄议八旗王师,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我朝律法诬陷必反坐,子玄竟然敢直言藩王谋逆,此言若是传出,那可是凌迟之罪啊,今日之事,到此为止,任何人不得透露出去,我们今日的言论一旦传播开去,定会引起本城的动荡,若是传入它地,造成它县的动荡,到时侯,局势便难以收拾了。我等也会受到连累,有妖言惑众之嫌。轻者革去功名,重则有牢狱之灾。子玄今后切记约束自己的言行,须知祸从口出。”
众秀才此时也都从呆若木鸡的状态中缓了过来,纷纷神情凝重的连声称是,萧俊则是暗自擦了擦冷汗:“一时性起,差点忘了,这可不是言论相对自由的后世,以后说话可得谨慎些。”
第二天,萧俊一改往日的作息习惯,除了例行的养气之外,开始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习练武艺,并且开始习练龙门十三枪,八卦刀和武当镖拳这些功夫,以前只是习练木剑,现在却是将赵无极当初留给自己的精钢长剑取了出来,并且按照自己的身材打造出数口精钢长刀、长枪、和飞镖之类的器械,冷兵器时代,对兵器的要求是极高的,一把优质的长刀,造价低些也得十数两,为了节省银子,萧俊只花了二两银子弄了把普通军士用的那种差一些的长刀,长枪也只是用细竹条捆在一起,外包一层麻布做杆,上边安一个铁头的那种最差的军用长枪,对于飞镖,他倒是不敢降低要求。好在这东西体积小,花费的银钱也少些。当初他从那两名入室的刺客身上搜出了十几两银子,因此倒也没有动用燕氏的积蓄,置办完了刀枪之后,余下十几两,萧俊则是置办了一把质量上乘的硬弓,在县学分习“射”科的时候,萧俊发现自己居然射击天赋极佳,第一次模箭,便是箭箭中耙,随着这些日子时常习箭,这箭术也是大有长进,如今置办了这张硬弓,便可以对付本事高出自己一大截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