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深决定迁往西陵,李存义、孙禄堂送行过去。舒蝤鴵裻在那儿两人结识了刘晓兰、宋世荣等。
宋世荣带他们去观赏这里的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松林。
数以万计的古松、古柏把这一带装点得清秀葱郁,古朴大方。清西陵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
“空气好才能出好功,氧气多一点是一点。”郭云深说。
刘晓兰比李存义大20岁,和李存义很快成了忘年交。
刘晓兰是直隶河间府南里店村,自幼喜好拳术,学过多种拳法,尤喜实战,八极拳最为精纯,其根底最为深厚,当时名闻遐迩。经商至山西遇李老能先生,系直隶深县人氏近乡人也,二人一谈非常投机投缘。经试技,刘晓兰觉得形意拳灵动多变、神妙莫测,遂拜李老能先生为师习形意拳,经十几年研炼得以大成,为李老能先生“八大弟子”之一。
刘晓兰爱讲“拳无拳意无意”这句话。当李存义问刘晓兰啥叫“拳无拳意无意”时,出神入化的境界。刘晓兰便在那个方砖铺地处练“鹰捉”,只见他慢慢悠悠无声无息地一步一步地抓过去,并无出奇之处,可脚下的方砖却都被踩碎了。往前抓十几步后,他狸猫倒上树一回身,只一纵就回到了原处,脚刚落地又弹出十来步远,进退如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只见一条黑影往来,看不清人形,轻如鸿羽,重如山岳,快如疾风。站在一旁看的人个个瞠目结舌。
刘晓兰说:“把方砖踩碎,我不是故意、刻意的。”
郭云深在一旁说:“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奇。”
当李存义与孙禄堂向宋世荣请教,宋世荣就用“大白话”和日常能够看见的现象来给晚辈解释种种神奇的内劲效果。
他说咱们形意劲的威力究竟如何,它的产生机理又是怎样的呢,我对形意劲有六个比喻。
1、出手如同链子锤。
很多朋友都认为内家练法松柔无力,养生尚可,技击效果不佳,甚至自作聪明的添上了很多“功法”,追求力量或硬度,殊不知南辕北辙,离内劲越来越远。我觉着练五行拳之前要打下劈掌,要求上肢丝毫不用力,用腰背把手拿起来,再顺着重力自然撂下去,动作顺畅之后,再利用身体的运动给它加速。这么说也许有的人还想象不出这种劲力的效果。笔者试举一例,有一种简易暗器,就是用根绳子系个二两沉的小铁锁,当甩手流星使——不少“江湖打斗术”的研究者都很推崇它。宋氏形意习练者经过内功锻炼,日久功深,把胳膊练得像两条老藤,手头则沉甸甸的,象个铅砣,这种力量甩出来,落在血肉之躯上,威力可想而知。此劲出自易筋易骨之功,一旦练出,终身不退。张贵良先生临终前几小时,给弟子们最后一次讲拳试劲,一掌撂下,大弟子(已有三十多年的功夫)的胳膊当时就抬不起来了。下劈掌修炼本极容易,只须牢记胳膊不使劲,一点点把沉劲摔出来既可。可惜习武之人往往好打,爱抡胳膊,总想发力。殊不知上肢三节有一点发僵之处,则如同用使木棍的力量去使流星锤,所练皆非,故此关反而最难过,慎之慎之!
2、后背起伏如蹭痒。
后背是整体力传递之中很重要的一环,形意门里有句口诀:“前手打人,后背使劲”,尚云祥先生讲得很生动,“就是狗熊在树上蹭痒的劲”,《内功四经》和太极拳诀里也提到“贴背”。从生理结构上讲,乃是脊椎立柱之后,斜方肌、背阔肌均匀的向两侧展开,并向前束裹,厚实如熊膀,形成“圆背”,这种状态可以称之为间架圆整,保证了根节(腰胯)产生的力量可以顺达梢节(发力点)。但这只是初步功夫,使用时还要保持抱圆之形,所发之力尚为冲撞力,方向性明显,平直而缺乏变化,发力前还需要预留空间加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进一步锻炼背部筋肉(俗称两膀扇儿)、肋部筋肉的开合之功,使其具有极大的弹性,达到“骨动肉不拘”,开如弓崩弦断,合如兽夹咬闭,为发惊弹冷炸之力打下基础。发力时以腰胯为轮盘,脊椎为传动轴,左右两背上下相错,带动双臂自由挥舞势如浪翻,即太极所云“牵动往来气贴背”,到这时始可真正不受外形拘泥,任意发挥。
3、丹田抖擞如同金鸡抖翎。
丹田是人体总重心之所在,丹田抖绝之劲是各种力量之源,以丹田的抖擞催动后背翻浪,如滔滔浪涌,连绵不绝,又干脆利索得象金鸡抖翎,猛虎宗身。这样即使被对方缠抱得很死,也一样能发出冷脆的爆发劲,少林拳讲“千金难买机灵颤”就是此义。正因为丹田抖擞是内家拳看家的宝贝之一,所以历来只见用法,不见练法,而且“丹田”一词,源于道家,很多人把它与玄学相附会,编出各种奇妙的理论,于拳术实修毫无意义。其实构成拳术运动中所谓“丹田”的就是腰、月复、裆、胯。李旭洲先生详细记述了它们的关系及应用中的开合、蓄发、虚实等变化之法。
只有具备了开合功、抖绝劲,在实战中,才能发挥粘连绵随,大胆进身,做到“打人如亲嘴”,诚如李旭洲先生在笔记中记载“武当拳之长处,愈进身则愈得势,若退至圈边,为他种拳术之长处得以发挥也
4、腰脊拧弹滚翻如同弹簧。
我在形意拳每式中加进了八卦、太极之理法,其表现在于举手投足都由腰轴的转动和划圆而产生,故对腰脊的要求极高,不但要强壮似虎,更要变转如龙。太极拳动作每一种开合即由卷放而成,卷放至于极点即是蓄发。蓄发之枢机在脊,非以脊做蓄发之领导,则不能全身均蓄发。我的三体式在传统斜中寓正式的整劲基础上,将腰转四十五度,成正三体式,身正胯斜,空胸紧背,腰椎如弹簧发条般拧上劲。在所传拳架中也有独特的龙形劈拳,势如龙行浪中,蜿蜒游动而整劲不失,“辗转合身不停步,束展二字一命亡”,把形意的龙形三折身练功、技击之妙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形意与八卦合一,内家拳“鹰熊龙虎”四相的奥义也尽在其中了。
5、发劲时骨架接如斗榫。
6、劲走螺旋如同冲击钻。
以上局部功夫具备之后,还需明全身各大关节的接骨斗榫之法,在发劲时形成刚体效果,保证腰胯抖擞之力没有多余损耗的传至发力点,即常说的‘龟尾转抖’之劲,这才是形意的抖绝劲。大致过程是,腰胯的抖转形成脊椎的拧转蓄劲,脊椎一蓄即发,那种螺旋、弹抖的力量,沿着骨架传递到梢节,形成类似于冲击钻的穿透性杀伤力。最后两个,一个是结果,一个是效果,不是练法”。
李存义和孙禄堂告别郭云深回返路过保定时,李存义提出找郭云深的弟子刘微祥切磋武功,孙禄堂同意,忽又说不如去踢个武馆痛快。李存义劝阻不住。
终于找到一家武馆,孙禄堂进去后不打招呼就开打,一拳打得一个人鼻子流血,又一踢得一个人捂着肋骨瘫到地上。李存义急忙上前把他抱住。孙禄堂挣了挣,没挣动。武馆内另几个人问为何打人,孙禄堂说我来比武的,叫孙禄堂。
“你这是比武吗,你这是打架。”李存主一边批评他,一边把他抱出了武馆。
见到刘微祥后,发现刘微祥的劈拳与诸家不同,问这是啥拳,刘微祥说他练的是山西老式劈拳,是师叔白西园教的。
“白西园是谁?”孙禄堂问。
“白西园的巧,宋世荣的柔,郭云深的力。”刘微祥说。
经刘微祥介绍得知,白西园是北京大兴人,在宫廷里当御医。自幼喜武,拜李洛能为师。在李洛能弟子当中有三个人功夫尤为奇特。其中宋世荣的轻功为最好,郭云深的名劲和功夫最好,白西园的手法最为巧妙。白西园在其弟子当中文化最高,以他为主整理了形意拳谱。
孙禄堂便要求刘微祥引荐自己去跟白西园学艺。刘微祥说:“恐怕我没那么大的面子。”
李存义和孙禄堂刚出了刘微祥的家门,有人数近百的一伙人从埋伏中出来,都擎着明晃晃的器械杀将过来。他们不冲李存义,专追孙禄堂。孙禄堂这回不爱比武了,撒丫子开跑。那伙人不舍而追,孙禄堂便只好发挥长跑短跑交替跑的长项玩命地跑。
孙禄堂跑返至西陵,还在回头瞧呢,虽然他知道仇家追不到这里,也不追至这儿。
孙禄堂回西陵找到郭云深。郭云深说我也想去看看白师弟了,便带了孙禄堂一到北京。
白西园听了郭云深的举荐,欣然应允。
白西园尤其对养生深有研究,他的五行相生祛病心法及坎离相交心法让孙禄堂倍感美妙。他传授形意拳、三体式与别家不同。三体式初练时和诸家一样,随着功夫的见长后手前移到肘尖下,甚至还可向前。他传授的形意明劲练出后然后转换为暗劲,一般三年即可。发力以丹田鼓荡配合**劲来发力。他的五行拳推手法甚是独特绝妙。他的劈拳也与诸家不同,他练的是山西老式劈拳。他把河北形意的劈拳称为“鹰啄”,而他的三体式以练暗劲为主。五行拳推手法以练化劲为主。用法不以力降十会,而以巧妙制敌,去掉了形意拳的硬打硬拼。他的形意拳以暗劲和化劲为主。初练时以单式为主,不让练连环拳。等明劲练出后再让练连环。
白西园的形意拳功法特点为以三步功即明劲、暗劲、化劲为基础,三年一转功,达到神明,明至一触即发。技法特点为以五行相生为己任,以进法、月兑法为目的,还原于自然之中。
孙禄堂受益匪浅。接着便随白西园研究易经。
白西园把他整理的形意拳谱抄予了孙禄堂一份。
白西园性恪开朗、身体矫健、步法灵活。健康长寿,技击尚巧,自然能够取得健身、技击,功德艺境并行不悖的正果!程庭华佩服白西园这一点,常来拜访。这天拜访白西园时见到孙禄堂后,聊天后非常喜欢孙禄堂,于是主动提出来教孙禄堂八卦拳。孙禄堂说你真好,你是第二个主动要教我武功的人,第一个是李存义,他主动教了我形意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