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涌动的日子 第三十六章 久违的科举制又回来了(三、四)

作者 : 晨钟孤鸣

3

二月四日,省分行已批复。二月五日,《长江行北港市分行公开招聘副科级(含助理)以上干部的实施方案》作为文件附件已印发各支行和市分行机关各部室。

这次公开招聘的职位共有二十五个,其中:正科级七名:市分行风险资产部经理、市分行农业信贷部经理、市分行会计电算部经理、市分行稽核部经理、温石县支行行长、唐桥县支行行长、富丰县支行行长;副科级七名:市分行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市分行稽核部副经理、新城县支行副行长、宁溪县支行副行长、叠峰县支行副行长、岭南县支行副行长、潇水县支行副行长;助理十一名:按缺岗情况酌情分配。正科、副科和助理都有不同的基本条件和应聘资格。在具体操作中有八个步骤,一是下发招聘通知,二是公开举荐报名,三是资格审查,四是进行笔试,五是面试答辩,六是员工代表推荐,七是组织考察,八是决定任用。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招聘领导小组、评委专家小组和资格审查小组。

干部公开招聘的消息,像一场急促的雨,密集地敲打在镜心湖平静的水面上,泛起微微波澜,向四周一圈圈地扩散开去。大家奔走相告,互相传递着信息,那些自感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少壮人士迎来了机遇,那些资历浅工龄短的高学历年青人看到了希望。有人感到很失望,有人感到很兴奋。

钟山乔坐在文一帆的办公室里,一付心事重重的样子,是应聘还是放弃,拿不定主意。

文一帆说:“我的意见还是要报名,还有一段时间考试,复习范围叫华文修他们帮你归纳一下。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千万不要放弃。”

两人正谈着,电话响了,文一帆看了下来电显示,是邓鹏飞的电话。钟山乔准备离开,文一帆示意他留下。

文一帆按了免提。

邓鹏飞的声音飘了进来:“文处,这是怎么回事,我在这里干得正欢的时候,我的位子却让大家都来抢。这是我的老婆,怎么安排那么多人来相亲。我怎么办,你给我参谋参谋吧。”

文一帆和钟山乔都笑起来了。

文一帆说“这还不简单,参加竞聘嘛,你从来都没有怕过谁,总不会在这个破考试面前做狗熊吧!你的老婆?在明媒正娶前,也只能算相亲,你只不过比别人来得早一点罢了。”

“运气真不好。既然你支持我,那我就考考吧,能透露点复习范围吗?”

“暂时没有,到时候,只要我知道,会告诉你的。暂时不要猜测题目,老老实实地看书吧。”

“那好,知道你很忙,挂了。”邓鹏飞挂了电话。

文一帆刚放下邓鹏飞的电话,唐桥的曾思懿也来了电话。

“文处,像我们主持工作的副行长也要参加竞聘吗?如果过不了,我们怎么安排?难道工作业绩一点都不考虑?”曾思懿显得很焦急。

文一帆说:“曾行长,说实在话,这次干部公开竞聘,我们也感到意外,前不久,市分行党委正在考虑干部的调配问题,你看看,也做了无用功。这次干部公开竞聘的形式改变不了,不考虑特殊情况,省分行在我行坐阵,方案都是他们起草的。你的工作情况我们知道,党委都很满意,前不久尹行长还表扬了你,对你评价很高。现在,你不要想多了,静下心来复习吧,凭你的能力,没有问题的。”

曾思懿叹了口气说:“也该当我真倒霉,那么多年干部任职都是平平常常过来了,我一主持工作就要考试。如考不上,转不了正倒无所谓,这张老脸真不知搁到哪里去,笑都要被别人笑死。啊,文处,有复习资料吗?”

“暂时没有,如明确了复习资料,我第一时间告诉你。”

“那好吧,有机会一定要给我开绿灯咯。我就碰碰运气,考考看吧。”

“好的,预祝你成功。”文一帆按掉了免提。他转过头来,看着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中校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好笑,这天下,看来没有不怕考试的人。

他轻声地对钟山乔说:“你的问题本来这次解决了,可惜的是这场暴风雨来早了一点。尹行长很看重你,万一这次没成,总会给你想办法。我对你是有信心的,不要把考试想得那么可怕,这是第一次,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何况还有我们在支持你。你一定能成功。啊,出题的人年前不会确定的,如没有特殊情况,我会让包处去。在复习的范围上,与包处多联络。”

“我知道。谢谢文处。”钟山乔心里踏实了一些。他离开文一帆的办公室后,在本部其它办公室转了一圈,

任达智开着玩笑说:“钟哥,你一定要接过雷处的接力棒,把我们组织部的光荣使命传承下去。到时候就传给兄弟们吧,千万别让别人抢了我们的传家宝。”

华文修也凑了过来,“钟哥,人力资源部这个空缺,我们是垂涎三尺啊,我们通过慎重研究,最后决定还是让给钟哥,谁叫你是我们的大哥。好好考吧,另辜负弟妹们的期望。”

几个女生都鼓励他报名,并答应帮他找资料。

钟山乔去了包谨中的办公室。

包谨中说:“山乔啊,这是个好机会,一定要下决心。我去跟文处说一下,这段时间,你就在家里复习吧,工作上的事,我让哲贤他们帮你挑着。”

钟山乔说:“那就谢谢包处。包处,如有一些内部消息,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一定要告诉我呀。”

包谨中说:“我知道,你就放心吧。”

钟山乔回到办公室后,认真想了一下,便叫冯哲贤帮他去华文修那里领了报名表。

报名时间虽然只有两天,但报名人数已达一百五十人之多。按照规定,每个岗位最少要有四人报名。有些职位远远超过了四人,如唐桥县支行行长岗,叠峰县支行副行长岗,潇水县支行副行长岗等都有十人以上报名。但也有些职位没有四个人的,比如温石县支行行长岗,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岗和稽核部副经理岗。包谨中心里很清楚,这是同向思维造成撞车,有人为了少一些竞争对象,报冷门岗,报偏远地区岗;也有些岗传有既定人选,自己没有优势,不敢报;也有些岗位工作比较辛苦,大家不想报。这样就造成冷门不冷,热门不热。

包谨中给文一帆挂了个电话,“文处,温石县支行行长岗,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岗,稽核部副经理岗这三个岗位申报,没有达到规定人数。你看怎么办?”

文一帆说,“一定要报满,反正每人都能报两个岗,叫他们去找人报名吧。哦,你去告诉钟山乔,叫他找几个人凑凑数吧,千万不要找那些势均力敌的人。别人是冲着他的面子,才没有报人事上这个岗。否则,也是多人挤独木桥。”

下班前,包谨中把报名汇总表给了文一帆。文一帆认真看了看,没说什么,叫包谨中送给杨谦辉,并说,“今天是腊月二十七了,资格审查小组最好是今晚开会审查,让大家早点回家过年。唉,今年这个年难得自在哟。”

包谨中说:“是哟,正月初八上班,正月十二考试,我们可能初五六就要上班。”说完,摇摇头,便去了杨谦辉那里。

4

在资格审查小组会议上,其他问题都达成了统一意见,对党校学历算不算国民教育的问题上,引起一阵争议。

钱正廉说:“党校文凭,地方上是认可的,我的小舅子是党校的本科文凭,这次参加地方上的副处竞聘也承认。”

全为民说:“这些有党校文凭的人,大多都是资历深的、工作经验丰富的支行中层干部和市分行机关骨干,还有一些是支行副行长。不管怎么说,他们进入领导干部层,总比参加工作没有几年的年青大学生强吧。我认为,就视同国民教育算了。”

包谨中说:“国民教育是指国家教委承认的。党校文凭教委没有盖章。这个问题,我们请示过省人事处,他们已作了答复,党校文凭不算国民教育。”

杨谦辉说:“如果党校文凭不行,就有二十多人不合格,这个面太大了,很多人是我们的业务骨干,对我们选拔人才有影响。包处,我看还是再请示省分行吧,把我们的客观情况说一下。”

包谨中没有吭声,一付很为难的样子。

杨谦辉看见包谨中不太愿意的神色,心里有所不悦,只有说,“还是我来给沈斯山打个电话吧。”

杨谦辉拨通了沈斯山手机,把情况反映了一下。

沈斯山说:“党校文凭的事比较普遍,总行也没有明确说不行,只是强调了国民教育。其他市分行也反映了这个问题。刘处的意见是,根据本行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视同仁。这一次竞聘太仓促了,而且我们一直以来又没有明确这个文凭不行,一下子把一批人挡在门外,也是太可惜了。我看,你们还是按刘处的意思办吧,党委研究一下,形成个记录。”

杨谦辉又给尹力平打了电话,简要地说了应聘报名的情况,党校文凭的情况,省分行人事处的意见。

尹力平说:“既然省行松了口,我的意见,党校学历这次就认了吧,下次竞聘不行。人事上要告示一下,逼大家吃点苦,多学点知识,搞个合格的文凭。这两天行长到不齐,党委会就不开了,你打个电话,分别征求大家意见,叫包谨中作个记录吧。”

杨谦辉分别给其他党委委员打电话征求意见,既然尹力平同意了,大家都没有意见。党校文凭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资格审查后,所以应聘的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

这段时间,人力资源部也开了几个会,研究了一些流程的细节问题。如笔试监考人员是外聘还是内选的问题,大家认为监考越严才会体现公平,本行的人很难做到,结果定了外聘。如面试环节的主持是行长一人贯穿始终,还是用两个主持人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活跃现场气氛、缓解应聘人压力和有一定观赏性出发,还是用主持人比较好,结果定了用两个主持人,由华文修和周颖菲主持。如评委人选和人数的问题,最后确定评委九人,五名部门经理,四名行长。如参加推荐的代表的问题,最后确定科级干部代表为担任实职的全体正科级干部;一般员工代表必须是上年度考核优秀或评为先进个人的员工,每个支行一个,市分行机关三个。如应聘人面试答辩后,是当时亮分,还是最后所有应聘人一起亮分的问题,大家认为当时亮分显得竞争激烈,可缓解现场压抑、单调和枯燥,结果确定当时亮分。如应聘人抽到答辩题后,是直接答辩,还是给一定的思考时间,大家认为给一定的时间比较人性化,在众目睽睽下思考,部分人脑子是蒙的,应该安排一个封闭的地方思考,结果确定安排一个房间思考,时间五分钟。如应聘人能不能旁听的问题,大家认为没有面试答辩的应聘人不能旁听,面试答辩后的可以。如向应聘人提问的评委是随机抽取,还是事先确定的问题,大家认为随机抽取,评委难度太大,易出差错,结果定了事先确定评委。如应聘人上交演讲报告是署名,还是不署名的问题,大家认为还是随机编号的办法好,结果确定演讲报告不能署名。

文一帆和包谨中一直忙到腊月三十下午才收场,一个去了宁溪,一个去了唐桥。

三十晚上,文一帆遇到了“百年不遇”的信息洪流,挟带着最华丽的词汇,最美好的祝福,宣泄而下。拜年的信息不得不回,文一帆一整晚就是回信息,第一次断断续续地看春晚。从正月初二起,就有素无来往的同事上门拜年了,有本地的,也有其他支行的。文一帆心知肚明,正月里嘛,不得不热情接待,把叶之萍忙得够呛。

初三晚上,曹晓希又约了文一帆和廖海涛等人在一起聚了一次。席间,曹晓希提醒文一帆,这次竞聘一定要关照许泽翔。大家也帮着腔。文一帆也称赞着许泽翔。许泽翔感谢文一帆给了自己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指定自己在全市党建工作会上发言,使自己有了一点知名度。许泽翔似乎很激动,一直敬着酒,结果酩酊大醉。

包谨中父母在唐桥县城,都是政府官员。包谨中回家本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事与愿违。先是唐桥支行请客,邀请在上级行工作的唐桥人在一起吃了顿团拜饭。然后,曾思懿单独请了包谨中一次。接下来,唐桥支行报名参加这次干部竞聘的几个应聘人,轮流作庄请包谨中吃饭,曾思懿一直作陪。今天这个山庄,明天那个酒楼,山珍野味吃了个遍。包谨中连喝了三天酒,弄得头昏脑胀,疲惫不堪,有空就想睡觉。就连到亲戚家拜年,包谨中一家都没走,全是老婆带着儿子去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潮涌动的日子最新章节 | 大潮涌动的日子全文阅读 | 大潮涌动的日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