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基没有那么容易被说服,趁着他在卫生间洗脚,李辰将母亲唐兰芝拉到房间里。浪客中文网
李辰今天的表现也让唐兰芝有些吃惊,当然更多的还是儿子长大成人以后的欣慰和高兴:“儿子,别理你爸那个老顽固,告诉妈,今天遇到的那个女孩子是不是很漂亮?”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李辰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旋即脸色一正,扶着母亲的肩头,认真说道:“妈,爸真的不能再去堵领导了,再堵肯定出事,我们必须阻止他。”
“你爸就是个老顽固,怎么说他都不听,”唐兰芝的表情紧张起来:“辰辰,你爸他不会真被抓起来吧?”
“难说!”李辰也不忍心母亲担心,但为了接下去的计划,他必须最大程度地让母亲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事实上,如果李宏基真的一条道走到黑的话,按照事情原本的轨迹,确实会有牢狱之灾,即便农民街老巷的大火不再发生,面临特殊时期的严打,进去的可能性也不小。
“晚上你再劝劝他,就说咱们这个家离不开他,他要万一出事,这个家就完了,还有我的工作,他现在尽干领导厌恶的事情,我的工作还怎么安排?”
为了说服李宏基,李辰什么也不管了:“还有,找个理由,明天就回老家给爷爷女乃女乃拜年,最好留上两三天,让家里人都帮着劝劝。”
李辰给唐兰芝出了个主意,又不断强调事情的严重性和重要性,最后唐兰芝咬着牙答应下来:“行,明天就算是拖,我也要将他拖回老家去。”
“对了,辰辰你也一起回去吧?”唐兰芝道。
李辰摇了摇头:“不了,你跟爸先回去,我在这边还有些事情,老爸这事做得太恶劣,我这个做儿子,得留下来帮他擦。”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唐兰芝惊讶地发现,儿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似乎比她想象的还要大:“辰辰,是不是那个女孩……”
听到老妈又提起金馨的事情,李辰立马落荒而逃。
李辰留在市区,确实还有不少事情。
农民街的大火,就在这几天,金馨很可能出事,金馨一旦出事,李宏基就要受到牵连,他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阻止这场大火的发生。
现在的问题是他对农民街老巷大火的具体细节,并不是很清楚。
一方面,当年的新闻报道对这件事做了淡化处理,给出来的信息本来就少,另外一方面,李辰对这件事的关注也不够,很多信息都不知道。
他只知道大火发生的大概时间,是在夜里十点半左右的样子。
但是大火具体发生在哪一天,他已经没有印象,大致在过年前十天左右的样子,今天是一月十八,农历腊月二十,刚好还有十天过年,可能就是在今天,也可能是明天,或者后天。
想到这里,李辰再也坐不住了,跟父母打了招呼,说去同学家里过夜,穿好衣服就出了门,直奔农民街老巷。
一路上,李辰都在琢磨,要如何避免大火的发生。
想要避免大火的发生,最好的选择就是掐断源头,找出当初引发大火的隐患,并排除隐患。但是李辰缺乏必要的信息,他只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好像是线路老化,有市民在家蒸包子,水汽残留导致电线短路引发火情,刚开始没有及时发现,火势迅速蔓延不可收拾。
根据现有的这些,很难推断引发大火的源头具体在哪里。
而从火灾引发的后果猜测,当时在大火中丧生,没有能够跑出来的四个人,应该是在大火最猛烈、很可能是火情初发的地方。
但是这一点也并不能肯定,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当时的金馨等人没能够及时逃离火场。
如果李辰手中拥有相应的权力,他可以提前对这一片地区进行排查,做好防范,但他没有这样的能力,也不方便告诉别人,就算他说了,别人也不会相信。
为今之计,只有尽可能地提前做一些预案准备,并争取早一点发现火情,避免火势扩大,最低限度,也要避免金馨被波及,在大火中丧生。
来到老巷,李辰开始到处转悠,四处察看可能起火的地方。
这一看不要紧,他马上绝望了。
老巷的环境非常恶劣,巷子本来就很窄,两旁堆满了杂物,这里住着的,多数是一些城市贫民,还有外地来做生意,租下来的落脚点。
李辰越看越心惊,这里的每个地方,都有火灾隐患,也不知道电视上每天都在鼓吹的专项整治活动,到底在整治些什么。
李辰一个头、两个大,这种情况,根本无法推测大火可能在哪里发生,要说可能,那就是到处都有可能。
一直转悠到十二点,李辰也没有什么收获,好歹确定了今天不会出事,才离开老巷,赶回去睡觉。
第二天一早,李宏基和唐兰芝起来后就去车站乘车回乡下的老家,唐兰芝夜里的枕边风吹得效果不错。
李辰则给榆东的四舅唐敖东打了个电话,简单说了说情况,想让他过来劝劝老爸,四舅一听,答应下午就来榆州。
与四舅约好时间,李辰拿上李宏基的读者卡,来到玉龙路上的市图书馆。
榆州的图书馆没法跟申城相比,但国内的主要报刊都有订阅,李辰很快找到几份报刊,包括市里的《榆州日报》、省内的《江海日报》、《江海晚报》,以及全国性的《**》、《华夏青年报》、《华南周末》,还有《南风》、《一月谈》等几本时事刊物。
李辰亲历今后的十几年,知道将来的发展大势,但是九七、九八年的很多事情,已经相当于十几年前的记忆,看看这些报纸,可以让他记起更多东西,并且更清晰地把握当前的时代脉搏。
这对李辰来说非常重要,重生者并不意味着知晓未来的一切,最大的优势无非就是对大势的把握。
李辰主要关心报纸上的时政经济信息,并选择一些内容重点关注,很多久远的记忆,都被逐渐唤醒,也更坚定了他接下去的计划。
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国内已经在尝试住房分配制度改革,最早在鹏城、南海等几个特区推动,当时的南海甚至掀起淘金热,但这股热潮却激起巨大泡沫,泡沫破灭后,南海顿时一片狼藉,国内的地产市场也一蹶不振。
以后的政策相对比较温和,但渐进式的调整一直都在进行,而从九七年开始,改革的声音再度零星出现,甚至有人提出将房地产业发展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提出提振房地产销售,消化积压的空置房。
一切都有苗头,但此时尚不清晰,这对重生的李辰来说,却完全不是问题,他可以从那些遮遮掩掩的消息中,读透其中隐藏的真意、将未来看得更加清楚。
离开图书馆后,李辰骑着车特意绕到迎宾路,从迎宾路拐入沿河路,右手边出现一片崭新的小楼。表面赭黄色涂料经过大半年的风吹日晒,依然保持着鲜亮色彩,在破旧的沿河路上,非常显眼。
这片新建小区就是建委的集资房项目,小区西侧靠近迎宾路的那栋十层高楼,就是建委大楼,在高层建筑极少的榆州市区显得有些鹤立鸡群。
民间甚至有种说法认为前建委主任之所以下台,就是因为这栋建委大楼抢了不远处的榆州市政府大楼的风头。
这当然只是民间的一种戏言,建委前主任徐谦在这两个项目上贪墨几百万,在当时来说,已经是数额极其巨大的**分子,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如今徐谦已经法办,建委大楼也成为建委办公的地点,但眼前这处集资小区却成为烫手山芋,无法处理。
卖又卖不出去,按照原来的计划内部分配的话,建委这个烂摊子却给不出欠着的工程款、材料费,甚至建筑工人的工钱。
眼前这个漂亮的建委小区,已经成为榆州一处不是烂尾楼的烂尾楼。
骑行在小区青砖铺成的道路上,李辰也不得不感慨徐谦虽然贪,但是建委小区的设计和品质都很不错,这样的小区,在九八年的榆州,不说少有,也绝不多见,规模不大,但是立面和外部装修都很考究、新潮。
哪怕八、九年后,这里也不落伍,始终是沿河路上一处独特的风景。
李辰心里想,如果是在十年以后,这里的房子根本就一房难求;哪怕是现在,也有办法卖出去吧!
骑到小区北门,意外看到路边停着一辆黑色桑塔纳,两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正站在路边说着什么,看到有人过来,都住口不言,好奇地看向他。
李辰也很奇怪,建委小区久不住人,里面长满荒草,枯黄一片,显得极为凋落,如果是小孩玩耍,甚至少男少女在这里幽会,都很正常。但这两个男人开着车,怕是不会没事闲得慌,到一个荒芜小区看风景。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进行什么隐秘的交易,李辰没准备理会,但那个穿着藏青色风衣的男子,却突然向他招了招手:“小伙子,你住在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