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悲凉玉殿秋 第三十章再次举兵

作者 : 树征

()王黼获悉李处温被赐死的噩讯后,很是惋惜。他带着几个随从,悄悄走出宣德门,来到相国寺大雄宝殿,奉上几柱香火,表示对李处温父子的哀悼。

相国寺规模宏大,占地五百多亩,殿宇磅礴,院落深广,僧侣千人,僧房万间。徽宗皇帝有时也来此祈祷,祝寿或者举行一些外事活动。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有烧香拜佛的,有做各种买卖的,有闲逛看杂耍的,有偷鸡模狗的,各sè人等,无所不有。

今天不是开放rì,所以庙内很清静。花草幽幽,古树肃穆。大殿里,佛祖面相庄严,佛光闪闪。大殿两廊,皆是当朝名公墨迹。

王黼停住脚步,注视着蔡京题写的“万物生乎天地间,荣枯造化皆大观”一行字。蔡京的字,既飘逸潇洒,又沉着豪健。但王黼注意的并不是字的艺术xìng,也不是内容的哲理xìng,他关注的是蔡京的落款:司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乙宫使尚书左仆shè太尉太师领三省鲁国公蔡京。

对于这么长的落款,王黼深有羡慕之sè。

幕僚张世礼小声问道:“相公是不是看出了什么破绽之处?”

王黼淡淡地回答说:“没有什么,只是我以前真还没注意,元长竟然有这么多的官衔。”

张世礼朝蔡京的落款扫了一眼,不以为然地说:“这算什么,相公若能收复燕京,官衔肯定要超过他。是不是,相公?”

王黼没有回答。王黼知道,神宗皇帝曾经留下遗嘱说:收复燕京者,虽异姓亦可封王。王黼暗想,收复燕京之大计,不能就此搁浅,还要说服圣上继续出兵北伐。耶律淳一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如果圣上能封自己为王,那可是开创大宋历史之先河。自己在仕途上曾经连跳八级,开创过一次先河了。王黼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这天,徽宗接到知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市)詹度呈上的一份奏章,说燕京耶律淳病逝后,有不少燕人越境而来,他们都以为契丹国家无主,女真即将到来,所以,愿意归土大宋。詹度认为,这是趁机北上,收复燕地的大好时机。

徽宗看后犹豫不决。他既想趁机捞一把,又怕偷鸡不成蚀把米。心里矛盾重重,左右为难,难下决断。

王黼看完詹度的奏章,喜上眉梢,他兴冲冲地对徽宗说:“陛下,詹度所言,十分有理。现今,燕京人心慌乱,萧德妃乃一女流之辈,能有什么见识?我军完全可以趁机北上,一举夺取燕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当机立断,别让女真人抢先占据了燕京。”

徽宗说:“时机很好,这毫无疑问。可是,朕担心财政困难,去年以来,平定方腊暴乱,花费已很大,现今若再起兵北伐,朕担心把国家财政拖垮。”

王黼对此当然更清楚。现在,朝廷财政收入的确不少,可支出也实在是太庞大。虽然搞过一些机构jīng简,裁汰过一些冗员,但成效甚微。一旦正式对辽开战,所需费用,的确不可计量。

王黼回到都堂,闷闷不乐。

张世礼关心地问道:“相公好像有啥心事啊?”

王黼便将朝廷目前财政困难,圣上无心对辽开战之事,讲了一遍。

张世礼嘿嘿一笑说:“这有何难?下官有一个办法,不知相公可否采纳。”

“说出来听听。”王黼上台以来,为改善财政状况,可以说绞尽脑汁。他采取了不少措施,也赢得了一些赞扬之声。

张世礼是王黼的心月复幕僚,他与王黼是老乡,年龄比王黼大十几岁。他身材瘦小,脸似马面,一对三角眼,经常眯缝着,深不可测。他跟随王黼已经多年。

张世礼言简意赅,建议道:“收复燕京,应该人人出力,不能出力,那就出钱。从全国范围,按照人头收取免夫钱,这不就成了?”

王黼是jīng明之人,一听此言,豁然开朗,连声称赞说:“高见!高见!”

王黼立即起身,去向徽宗汇报。

此时,天sè已晚,徽宗正在会宁宫,与乔贵妃一边喝着果子露,一边说笑。徽宗听御侍说,王相公有急事要面圣,便起身告辞。乔贵妃恋恋不舍地拉着徽宗的手不放。

来到崇政殿,徽宗问:“何事如此急?”

王黼兴奋地说:“陛下,收复燕京所需之军费,臣有办法解决了。”

徽宗惊讶地问:“这么快,就有办法了?快说来朕听。”

“陛下,收复燕京失地,不仅是朝廷大事,也是国人大事,万民百姓,闻此喜讯,一定会欢欣鼓舞。大家一定会争相出力,但又不可能人人都奔赴河北前线,因此,广泛发动国人,人人献出一点钱,支援前线,如此一来,军费不就有了吗?”

徽宗听后,还是有些疑虑。这不就是募捐吗?百姓能人人出钱吗?

王黼见徽宗不表态,又继续说:“为保证专款专用,臣建议,在三省设置一个专门机构,就叫经抚房,全权处理收复燕京所需军费问题,不用经过枢密院,由臣本人亲自掌控,以保证北伐所需一切费用。”

作为宰相,王黼现在是总领三省。

北宋朝廷的政权体制,前后期发生很大变化。前期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即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掌管政务和军事。中书门下又叫政事堂,东府,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枢密院又叫西府,长官称枢密使,又称枢相。三司即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三司号称计省,长官称三司使,又称计相,主管全国财政。这样,政、军、财三权dúlì,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变法,打破了这个政权体制,元丰五年(1082),神宗亲自主持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恢复唐初的三省制度,将朝廷政权体制变为三省一枢密院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左仆shè兼门下侍郎是首相,尚书右仆shè兼中书侍郎是次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三省既掌管政务又掌管财务,枢密院依然主管军事。

自徽宗政和年间,蔡京任太师开始,宰相便总领三省,将尚书左右仆shè改为“太宰”和“少宰”。

徽宗考虑了一会儿,同意王黼的建议。让王黼立即成立经抚房,马上着手筹集军费,一旦筹集的差不多了,就出兵北伐。同时,下诏令童贯和蔡攸不用班师回京了,朝廷拟再次举兵北上,令大军返还河北边防,集结待命。

此时,童贯蔡攸已经撤至河间府。接到诏书后,童贯令大军依然兵分两路,一路去广信军驻扎,一路到雄州以北的古城驻扎。

王黼迅速向各路府州地方官员下达指令,要求限期完成免夫钱的征集,并对进展情况严格考核,与官员的政绩挂钩。同时,王黼还向各地派出督察大员,不断督促。很快,六千二百万缗钱,陆陆续续划入经抚房。徽宗获悉后,对王黼的理财能力很满意。

蔡京虽然已经致仕,但对朝廷的举动还是密切关注。他听说,朝廷为收复燕京,正面向全国,按人头征收免夫钱,蔡京不禁为之垂泪。

这天,蔡京鼓足勇气,入宫对徽宗说:“陛下,老臣听说,现今人人都要交免夫钱,这是真的吗?这不是从百姓的饭碗中捞取钱财吗?此非正道,这有损于陛下形象。陛下圣仁,泽及四海,可当朝大臣此举,并非为陛下着想,也非为大宋社稷着想啊。”

徽宗默然不语。徽宗知道,有些地方官员为完成任务,获取政绩,曾强迫百姓出钱。征收免夫钱,是害民之策。但木已成舟,生米已煮成熟饭,想改正也已于事无补。

八月中旬,徽宗正式下诏,任命检校少傅河阳三城节度使刘延庆为都统制,耀州观察使刘光世、同州观察使何灌为副统制,出兵二十万,北上收复燕京。

朝廷再次举兵北伐的消息,在大臣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支持的奏章,也有反对的声音。为统一思想,避免扰乱军心,在王黼的请求下,徽宗下旨:对于朝廷举兵北伐,众臣不得妄议,违者必罚。

朝臣们都被震慑住了,皆不敢言。唯独朝散郎宋昭不怕,他毅然上书,反对出兵。他在奏章中写道:

臣闻犬戎之xìng,不可以结信义,去来无定,叛服不常。陛下即位以来,御戎之术,实得上策,辽使之来,宴犒赐予,恩数曲尽,故怀德畏威,向风慕义,稽首称藩。介胄之士,橐弓偃息,黔黎之民,鼓月复咏歌。历观三代以来,倾心悦服,至诚面内,莫如今rì,实太平希世之盛事也。比者,王黼、童贯,力引狂生李良嗣、董才之徒,妄兴边事,致烦宸虑,遣大臣提重兵,久屯塞上,仓廪府库,为之一空,官卒民兵,死之无数。财用尚可复全,死者何以复生?王黼童贯欺君罔上,蠹国害民,罪不可赦,臣愿断此数人头,以谢天下,不惟慰安燕人之心,使之明知陛下德音,无复猜忌,谨守盟好,亦可使其余妄兴边事之jiān臣贼子有所惩戒。李良嗣、董才皆北廷叛臣,心怀怨望,故附会边臣,撰造虚语,yù假中国之势,以复私仇耳。实两朝之jiān贼,岂复忠义之可望哉!今女真刚勇善战,席卷北国,辽人全力相攻,尚不能胜,傥与之邻,则将何术以御之?灭一弱国而与强国为邻,恐非中国之福,徒为女真之利耳。异rì,女真决先败盟为中国患,必矣!此理之必然,事之必至,虽使伊周复生,不能易此议也。臣又闻两国之盟,败盟者祸及九族。陛下以孝理天下,其忍忘列圣在天之灵乎?陛下以仁覆天下,其忍置河北之民于涂炭之中而使肝脑涂地乎?

徽宗阅完奏章,大怒,拍案而起:“宋昭狂生,口出不逊之言,朕刚下旨不得妄议,他竟敢逆风而上,真是胆大包天!”

王黼更是恨得咬牙切齿。他说:“陛下,此人必须斩杀!斩杀宋昭,可以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看谁还敢如此狂妄不敬!”

徽宗坐下,想了想,叹了一口气,说:“算了吧,一介书生,杀之无益,除名编管。”

于是,王黼将宋昭开除公职,枷项押送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令海州地方官员严加管束。

对宋昭的遭遇,郑居中很同情,也愤愤不平,他来到都堂,质问王黼:“政和八年,草民安尧臣上书,也是劝谏燕云之事,皇上不仅表扬了安尧臣,还授予其承务郎官职,而今,同样是上书劝谏,宋昭却受罚,被编管海州,这是为什么?”

王黼头不抬眼不睁,爱答不理地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故国悲凉玉殿秋最新章节 | 故国悲凉玉殿秋全文阅读 | 故国悲凉玉殿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