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东伸手一把搂住石小小,吃起窝头来。
石小小温顺的依偎着,张着小口,拿着另外一只窝头,和屈东一起开吃。她举起一只袖子遮着嘴角,不让自己的吃相显露出来,倒让屈东有些讶异,这可不是一般村姑能有的家教。
两个人边吃边聊天,咯咯的笑着。
“东哥哥,这石头感觉不太冷,真奇怪。”
屈东也感觉下坐着的这块石头有些奇怪,用手模来模去,也不知道为什么。
“有好多奇怪的花纹哦,这石头,哈哈,好怪。”石小小在石头上跳了下来,嘻嘻哈哈的说着。
屈东站起来,蹲着身子,两手扶着石头,左右观察起来。石小小见状,也跟着蹲下,不明屈东这是在作甚。
“怪了,以前竟然没有发现……”屈东自言自语,眉头一会紧锁一会舒展,目光未曾离开过这石头。
小姑娘石小小看不懂,目光却是拼命的往石头里瞅,“东哥哥,哪里怪了?”
石头表面粗糙,坑坑洼洼,如若细查,可以看到其上有一片绿豆皮颜sè的斑点。正是因为这片绿点引起了屈东的注意,这样的石头非常特殊。
“小小,去喊三个大人过来,带点麻绳,我们把这石头背回家里去。”屈东表情严肃认真,对石小小吩咐道。
石小小看屈东神sè,知道是正事,跑去找人了。
屈东仍旧是围着石头观察,甚至把石头推倒,仔细的查看石头的底部纹路。
过了一会,石小小带着三个中年模样的人回来,屈东指挥着三人用麻绳把石头绑起来,一起抬到了山寨里。又找来一个石匠,吩咐着,“这石块,你要从外面一层层慢慢刻开,特别不能急,下手要轻,不要坏了石块内部。”
石匠照做,屈东扶过被刻掉一层石屑的石头细细观察,眉毛收紧,而后微微点了点头,于是又在石头上比划了一番,告诉石匠石刻的厚度。
石匠每下完一次刻刀,屈东都要石匠停一会儿,歇息好了,才让下第二刀。
如此反复十多次,原本的石块已经完全变换了模样,形成了一个约莫一尺大小的鹅卵石形状,而且其通体碧绿,上面还有斑驳的花纹。
“这是?”几人揉了揉眼睛,尤其是那石匠更是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璞玉?”石匠晃了晃脑袋,又用手模着碧绿的卵石。
屈东终于松口气,心中暗道自己猜测的果然没错。
碧绿sè的璞玉安静的躺着,所谓璞玉只能说是一种可能含有玉的石头,到底璞玉内有无玉,只有切开可知。
历史上最著名的赌石是“和氏璧”,当时卞和发现一块璞玉,先后拿出来献给楚国的二位国君,国君以为受骗而先后砍去了他的左右腿。
卞和无腿走不了,他抱着璞玉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后来楚文王知道了,他派人拿来璞玉并请玉工剖开它,结果得到了一块特级宝玉。
这块玉石被命名为“和氏璧”,后来被赵惠王所拥有,秦昭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玉石,最后到了秦皇统一全国,更是用来做了皇帝玉玺。
屈东想了许多,心中难免有些激动,同时还带有一丝忐忑或者期待,有句古话“神仙难断寸玉”,这碧绿sè的璞玉其内有没有玉石,他心中也无底。
见到周围几人面sè古怪又含紧张的望向自己,屈东故作镇定,道,“正是璞玉。”
屈东让石匠继续刻,彻底把玉切出来。随着一层层的切割,最后竟是一块质地不错的碧玉,有饭碗大小。
这让屈东不由得感叹所谓时运,自己在21世纪的地球时,买多少彩票都没见到中个几百万,到这里,随便坐块石头都能坐出玉来。屈东看着这块玉,心里也是百般滋味。
可叹昔时秦昭王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可惜现在的秦王却是个英明之主,再难有此等美事。
也只有达官贵人才会欣赏和佩戴玉石,风雅之物不是普通人家可以享受的。能吃饱、能活下去、能睡的香,这才是老百姓的追求。
“这块玉石就放在家里,让岳丈大人暂时保管,目前还无需要,卖掉又恐惹来祸端,先收着吧。大家嘴巴都要严谨,注意保密。”
屈东看周围几人倒也神态安稳,心里也是一安。也难怪,平rì里只知道种田的老百姓怎会去关心玉石?对他们来讲,玉石还不如粮食来得可靠。
石九点点头,把玉石收了起来。待几人各自回家后,石九和屈东边喝酒边聊,屈东向石九详细的解说了水泥窑的建造,还有修建简易堡垒和围墙的计划,讨论到深夜才各自睡去。
第二天一早,石九就带着五十多个山民组成庞大的商队下山去了当涂县城。
其实离着最近的是当涂县,但是县城小,会稽郡城相当与省会城市,要大得多,货物好销售些。不过当涂县石九他们山寨以前常去,要熟悉些,会稽郡太大,一旦出事,也麻烦不好处理,特别现在正式关键时期。
屈东给他的任务就是大量出售瓷器,少量出售小铜条,找地主尽量多的收购粮食、麻布、盐,看情况再招收点流民。
屈东自己则组织人建造烧水泥的窑,因为已经有不少建造窑的经念,这次速度很快。
在石九带回好几十吨小麦和高粱、上百匹麻布、几百石盐、以及近五百的流民,水泥窑已经建造好,并且成功烧出了第一窑水泥。
屈东马上安排流民食宿衣物,并组织流民建造砖瓦房子和修建堡垒城墙,让流民自己做工赚取粮食。
而在流民中,还惊喜的发现了一个出身寒民的儒家子弟。
这可不是以前那个稍微识点字的王文,这是真正有学问的读书人,是孔子的徒孙的徒孙,正宗的儒家子第啊,学的是楚孔一系,这个楚孔在后世是灭绝了的,后世所见到的都是齐孔学派。
被屈东聘请为教书先生,和王文,一起负责所有孩子的读书。
教室早有让人建造好了的,就是三间屋子。都是红砖砌的,上面架上粗大的木梁,盖上烧的青瓦,窗户用支架支起,上面蒙上麻布,已现在来看,很是简陋,可是在这时,却是非常豪华了。而且屈东还让人在教室屋檐下放了一个水泥浇铸的孔子石像,让人凭空感觉多出几分神圣气息。
因为是新来的老师,屈东也经常过来帮忙照看些,这个老师可是一个有点身份的,估计相当与以后的秀才……
屈东出了屋子,正看到新到流民中那群年纪大小不等,衣衫破烂脏乱的小孩,挤在屋子前的空地里扭来打去,很有点后世乡村小学的味道。
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穿着身洗得发白的儒衫,依在门边,呆呆地盯着这些泥猴似的小孩,一脸不知道是苦水还是汗水的扭拧。
眼见这教书先生已经有了内伤的迹象,屈东觉得自己不能再袖手旁观。教学内容是屈东写的新三字经,还有加减乘除法口诀,但是屈东想加点思想政治课程,却是不知道怎么写为好。屈东却想从形式上作点突破,而看先生那样子,就知道恐怕也是难以提出些什么好的建议。
屈东一边走着,一边抓住了两个绕着他玩老鹰捉小鸡的小捣蛋,将他们随手一甩,那儒衫青年哎哟一声,隔着七八米远就在伸手,似乎想接住这俩七八岁的小孩,生怕他们摔坏了,却不料两个小子就跟猴儿似的,在那转了个圈,接着就蹦了起来,哈哈直乐。
“穷苦孩子,皮糙肉紧,你用戒尺打他们,可得加上三分力才行。”屈东闲随地说着。
“屈寨主此言差矣,戒尺笞肉,非为呼痛之声,乃是要学生凛心谨记……”
熊俭张嘴就开始跑酸,屈东不得不赶紧挥手喊停。
熊俭是寿chūn人,因为战乱,不得不跑到吴县寄居。石九也是在一家店铺买卖时遇到他在抵押物品换钱,随口说了句,因着饥饿难耐,这才跟了过来。
到底熊俭家中是犯了什么事,能让一个秀才离乡背井,屈东并没多问,犯再大的事能大得过自己这楚国残余。看这熊俭的xìng子,也是捏死了都难放个响屁的主。反正他找的是教小孩认字写字的先生,又不是找幕友师爷,没那么多挑剔,这熊俭还是个儒家子弟,更好。
屈东觉得以后的教学肯定是儒家,孟子,还有兵家和法家,农家,商学,墨家,这七家为主,但是目前,只需要学些启蒙就行。
而儒家弟子对启蒙学文识字肯定是很好的,没见后世的书生都是这个样子啊。
想着,就带着熊俭进了教室。
本来自己都是西里糊涂的跟着商队进的山来的,却是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而且是正经的山民山寨,不是山里的土匪人家,熊俭对此很是感激。
能够修建这样漂亮的房子来做教室,而且有这多的小孩子来学习,熊俭觉得是最幸福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