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chūn;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是由大熊座的七颗明亮的恒星组成,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因为这七颗星较易被观星者辨认出来,所以成为一个明显且重要的星群。
北斗七星的中国星名由斗口至斗杓连线顺序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瑶光。前四颗称“斗魁”,有称“璇玑”;后三颗称“斗杓”。现代星名则命名为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大熊座δ、大熊座ε、大熊座ζ和大熊座η。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5倍可以找到北极星,这两颗也称作“指极星”。[[[CP|W:333|H:255|A:L|U:/chapters/20121/22/]]]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北斗七星,《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把北斗星斗柄方向的变化作为判断季节的标志之一。古籍《鹖冠子》记载:“斗杓东指,天下皆chūn;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古代视北极星为皇帝的象征,而北斗则是皇帝出巡天下所驾的御辇,一年由chūn开始,而此时北斗在东,所以上帝从东方开始巡视,故《易。传》:“帝出乎震”,震卦在东。
道教除了以北斗七星集合为一神北斗星君外,也分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天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瑶光宫破军星君。宋代道教天书‘云笈七签’24巻“rì月星辰部”曾提及北斗七星还有辅星、弼星的存在,时称北斗九星。五代徐铉《步虚词》诗曰:“整服乘三素,旋纲蹑九星”。后来两颗渐渐隐失,成为“七现二隐”,故今有北斗七星之说。传说能看见这两颗隐星的人可以得到长寿。道教认为祈禳北斗,可以消灭解厄,还衍生出修行的的斗法[1]。《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病重,在军帐中设香花祭物,行法祈禳北斗[2]。
这九星在‘云笈七签’24巻“北斗九星职位总主”的别名分别是:第1阳明星、第2**星、第3真人星、第4玄冥星、第5丹元星、第6北极星、第7天关星、第8洞明星(辅星)、第9隠元星(弼星),由九位大帝各主其星,摄理二十八个星辰。
通过北斗七星,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知名天体。沿天璇、天枢方向,可以找到北极星,沿天权、天枢方向,可以找到五车二,沿天权、天璇方向,可以找到北河二,沿天权、天玑方向,可以找到轩辕十四,沿“勺柄”往外方向,可以找到大角星,沿天玑、天权方向,可以找到织女星。
在北美洲,这个星群也称为酒葫芦,是大熊座星座的一部分。大熊座中这两颗非常靠近,并且可以指引出北极星。北极星是一颗拱极星,并且几乎永远在正确的指出北方方向。因此,北美洲有个民间传说,所有的黑奴都喜欢寻找酒葫芦,跟随它就可以找到北极星,到可以获得zìyóu的北方。
《金锁流珠引》卷五记载的斗法有:“衣斗、履斗、飞斗、戴斗、顺斗、倒斗、反斗、横斗、低斗、逆斗、昂斗、坐斗、行斗、卧斗、指斗、魒斗、务斗、魁斗、刚斗、柔斗、yīn斗、阳斗、邪斗、正斗、收斗、捕斗、诛斗、禁斗、弘斗等法。并以禹步相添,正行正一之法,立能兴动风雨,天地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