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任见《夏商周三代演义》055
实际情况是,他们在奔波的过程中,一大家子人,怀着公章,拉着九鼎,走到哪儿算哪儿,首都是“随身带”的,只能维持烟火不断线,权力的实施根本谈不上了。
朝廷内乱不止,贵族间相互残杀,诸侯也不朝贡了——他们纵使想朝贡,轻易也找不着中央领导啊。
商人为何频繁迁都,颇费史学界的脑筋。躲避水灾是一说,占卜指引的可能性非常大。
还有重要的,就是后山方才的诠释:相互争夺公章和大鼎。谁把传国玉玺和九个大鼎弄到手,就想快点离开自己的兄弟或堂兄弟们。
你想啊,一条狗一旦获得骨头,它是一定要叼着逃走,到没有其他狗的地方去吃的。
盘庚迁都的时候,讲话说:“我想搬家,可是你们不体会我的苦心,发生了无谓的惊乱,想以你们的私心来改变我的主张,你们真是自寻苦恼。你们一点也不审察情势,一味怨恨我的这迁都决策,试问这能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的先王总是保护人民,总是为人民利益而搬家。你们为什么不想想先王的故事呢?”
盘庚的话含糊其词,人们越听越不理解,于是他只好借助恐吓:“以前,你们的前辈事奉我的先王,非常老实。现在,你们不听话,不肯离开这里。我们先王就会在地下告知你们的前辈,让他们好好地整治你们,到时候,你们受罪该死就晚啦!”
最后是恫吓:我的计划已定,谁要不从,我就割谁的鼻子,灭了谁的种。
看他的样子,实在着急,好像针对他的“枪击案”就要发生了。
盘庚对民众威胁利诱,似有难言之隐,因此,迁都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场史籍失载的高层政治斗争。
盘庚讲话所面对的,并不是一般庶民百姓,他也不可能把全城人喊来训话。听众应该都是一些商王朝大家族的头面人物,所以才有“你们的前辈事奉我的先王”之语。
当时的钱是贝壳,可以带走,但粮食房子都没法要了。商人驯服了大象,作为运输工具,但总不能也把良田拉走吧。
迁都将使他们有所舍弃,但是,到了新的都城以后,可以根据亲疏远近,重新分配。支持的,多获得,反对的,靠边站。
所以一次迁徙,也是一次政治上的重新洗牌。
大商二十世帝王盘庚继位之后,他的族人也已感到厌烦,不想争夺了,天下渐渐趋于平静了。
盘庚顺利地把商中央的所在地由河北某处小镇迁到了河南安阳小屯村,那地方的老名字叫“殷”。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
“盘庚迁殷”之后,以老祖宗建设的洛阳西亳为陪都,将河洛大地划定为一个高规格的经济特区。
曾经的夏都、商都洛阳,在蓄势迎接下一个大型的王朝。它发展得也很好,种禾、蓄养、捕捞、植桑、养蚕、缫丝、制陶、冶炼,齐头并进,因为洛阳的劳动人民,是勤劳智慧的。
二十五三个方伯长
时间的战车,滚动,滚动,滚动到公元前1075年,伟大的商辛——纣王闪亮登场了。
商辛是盘庚之后的第十一世君主,是个让其王朝“伤心”的关门国君,他的伟大正在于推动五百岁高龄的商朝举行闭幕式。
功劳全给他也不怎么对,因为闭幕这事从他爷爷那辈子便开始准备了。
商辛的爷爷文丁,又叫太丁,在位十三年。文丁主持商中央工作的时候,渭水流域的周部落不听招呼,不断兼并周围的小部落,把商朝的西部附庸一个个都分化瓦解了。
斯时的周侯,叫姬季历,有一年他征伐余吾戎,把余吾戎打败了,向太丁报捷,好像是奉太丁之命干的,实际上不是。
太丁心下不爽,但还是忍了,希望姬季历能帮助朝廷安定边陲,便嘉奖他为方伯长——可以对低级部落先伐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