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暂时”相比之前的和平期,不长不短,刚好一年。打破这段和平期的正是段辽。段辽在密云山生活了一年,再也不堪忍受这种缺衣少食的生活了。在彻底变成野人之前,他再一次投降石虎,这回的降表与上次相比,言辞要恳切得多,段辽表示,他愿意带领全部段氏族人,加入后赵的大家庭。
石虎给他回信:热烈欢迎!怕你不认识路,特令麻秋等人率军三万,前去密云山迎接。石虎担心段辽玩花样,特意叮嘱麻秋:“受降如受敌!尔等万不可大意,一旦发现段辽有反心,就地杀之!”
降表送出去后不久,段辽莫名奇妙地后悔了,当使者把回信带回来时,段辽眼前一亮,何不将计就计?他吩咐使者:“你再去棘城跑一趟。”使者带上信就出发了,信的内容与第一封无异,只不过换了个受降者的名字而已,后面又多了两句:“段部愿倾全部之力,与大王前后夹击麻秋,讨伐后赵。”
慕容皝接到信,也非常高兴,他任命慕容恪为主将,负责讨伐事宜。慕容恪率领七千骑兵,在密云山埋伏起来。待麻秋经过时,慕容恪一马当先,向毫无防备的赵军突击,赵军本以为是来受降的,没想到半路竟杀出燕军,阵型顿时大乱,首尾不能相顾,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麻秋费了好大劲才突围出去,清点人马,带来的三万人死了两万一(1:3),前文提到的那个阳裕也被俘了。在后赵将领纷纷投降时,唯有一人稳如泰山:鲜于亮。此人在冲杀时,不幸跌下马来,面对燕兵的步步紧逼,他大声呵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我鲜于亮作为带兵之将,绝不会向你们这些小人屈服!要杀便杀,不能杀就滚开!”燕兵们非常害怕,便跑去通知慕容皝。在慕容皝的百般请求下,鲜于亮这才站起身来。慕容皝见他是个人才,就留在了身边,委以重任。
段辽随慕容恪回到燕国,向慕容皝称臣,这标志着鲜卑段氏的政权彻底覆灭;次年,段辽意图谋反,事发后,为慕容皝所杀,这意味着鲜卑段氏一支彻底淡出了历史舞台。
公元339年,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不仅北方地区风起云涌,南方东晋也不太平:庾亮患病;王导去世;郗鉴去世。
王导生于公元276年,二十岁即在朝为官,历任西晋惠帝、怀帝、愍帝三朝;辅佐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代,堪称六朝元老,与他同时代的司马诸王,王敦祖狄等人早已作古。历事六朝,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为难得的是,王导是一个辅弼能臣,才能堪比伊霍。
司马睿只是司马氏的一个旁支,之所以能在江东立足,主要是王导的功劳,可以这样说,王导是东晋的实际缔造者,当然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的政治污点我们曾经提到过:对族兄王敦的反叛举动姑息纵容。
如果要为东晋权臣排排序:第一王导,第二陶侃,第三庾亮,第四郗鉴。第二名陶侃在五年前就死了,如今王导也死了,庾亮自然而然地成为第一名(这件事提醒我们,当我们竭尽所能,仍不能超越比自己强的人时,我们只需努力吃饭,好好睡觉,然后活活熬死对方)。平定苏峻之乱后,庾亮引咎辞职,在陶侃的一再劝说下,这才复出。庾亮在这件事上得出了一个深刻的结论:自己不是玩政治的料。于是,他请求戍边,镇守武昌,伺机北伐。
庾亮可能感觉到了大限将至,于是抓紧时间准备北伐事宜,他上书皇帝,请求率领十万大军,进驻邾城(今山东济宁市南),第一和第四当时还没死,两人一致反对这个计划:“邾城孤悬江北,与后赵相连,一旦遭受攻击,将很难支援。即使后赵不攻,这座孤城也不可能作为北伐的跳板;上述因素暂且不论,朝廷能负担这么庞大的开支吗?!”
当庾亮成为第一后,把两人的话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经皇帝同意,他任命毛宝为豫州刺史,进驻邾城。庾亮坚持北伐,还有两个重要原因:石虎正忙于对付段氏,无暇南顾,而慕容皝还是亲晋势力,荡平山东后,可以与之联系,夹击后赵。
这只是北伐的东线,西线绵延两千里,一直到陕西子午谷(今陕西长安市境内),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两千里的战线,兵力总和不下五十万(仅邾城一地就达十万),这么大规模的北伐,不仅在东晋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由此可以看出庾亮的决心。
为防止成汉偷袭后方,庾亮派参军李松向西出击,攻占了成汉边境的巴郡(今chóngqìng及其周边地区)和江阳(今隶属四川泸州);令派桓宣坐镇襄阳(今湖北襄樊)。
太常(掌管礼仪,为九卿之首)蔡谟面对如此庞大的军事部署,内心非常担忧,他一阵见血地提出,“古之兴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石虎虽然为人暴虐,但治兵有方,赵国国势正值巅峰,岂能毕其功于一役?北伐时机远远未到!”
蔡谟的一番话到底没能浇灭庾亮心头熊熊燃烧的火焰,地球都已经不能阻止他了,况且人微言轻的蔡谟!好在群臣极力劝谏,庾亮把大本营安置在石城的意图才作罢。
陶侃曾对部下说,“邾城易攻难守,战略价值不大,派军驻守这里,只能引起赵军的注意,除此之外,别无它用。”一块破石头,庾亮却当成了宝。
北伐尚未全面展开,朝廷果然接到了前线战报,石虎平定段部后,迅速挥师南下,赵军前锋由冉闵挂帅,在沔水以南击败晋军,蔡怀阵亡;接着攻下白石(古县名,疑安徽境内),晋将郑豹等人阵亡。
至于后续战争进程,据《通鉴》记载,毛宝与赵军鏖战数rì后,终因寡不敌众(后赵军队的人数,从与段部之战中可见一斑,而石虎此次更是举全国之兵),被迫撤军。邾城旋即告破,晋军陷入了赵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毛宝突围后溺水而死。
笔者有一点想不通,邾城远在山东,沔水古城汉江,即便是最北端,仍距山东很远,赵军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打到青州,这很不合逻辑。因此,笔者大胆推测:后赵攻下沔水以南后,切断了毛宝的后路,毛宝孤军深入,庾亮支援不及,这才造成了毛宝军被合围的悲剧。
前线接连失利,北伐军不得不向南收缩,北伐大业转变成一场保卫江东的战争。后赵继续南下,把前线一直推进到江夏地区。
眼见江东不保,庾亮内心那团火烧得更加猛烈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滴落下来,这些rì子里,他收到了很多战报,无一例外,都是败讯。再这么打下去,武昌迟早不保。武昌一失,帝国西部的版图将不复存在。彼时,赵军可以随时顺流而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正如蔡谟所道,“自古兴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天还不打算抛弃东晋,他给东晋派去了一个人,李阳(笔者可没有玩穿越,巧合,纯属巧合)。
李阳时任竟陵(今湖北天门)太守,在这里,他挡住了后赵数万大军的进攻,并斩首五千余级,这是北伐军取得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胜利。
石虎打了很长时间,也没能攻下这座顽强的城池,只好撤军。
北伐失利,庾亮简直郁闷到了极点,他又得出了一条结论:自己也不是打仗的料。于是上书请求解职,在自己到底还能干什么这个问题上纠结了一年后,庾亮病逝。
接替他的是庾翼,论气度,比才能,这个弟弟都在庾亮之上。庾翼不仅接过了武昌,把兄长的北伐事业一并揽了过来,他在兄长平定中原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条:剿灭成汉。庾翼刚上任便开始准备北伐事宜:一是储备军用物资;二是联系燕国。
慕容皝非常忌惮后赵这个强盗邻居,听说东晋有心联合,心里跟吃了蜜一样。慕容皝尊东晋皇室为正统,东晋给他的职务是镇军将军,一个杂牌将军而已。慕容皝想趁机捞取政治资本,便派使者刘翔(巧合,依然巧合)为自己争王位。
庾亮死后,朝中大事基本由庾冰、何充两人决断,他俩商议了一番,认为慕容氏不是皇族,按照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异姓不能封王,便拒绝了刘翔的请求。刘翔苦口婆心地嘚嘚了半天,还是没能改变朝廷的决议。
后来,刘翔搬出了韩信、彭越的例子,以此说明:对于功勋特别卓著的大臣,可以破格封王,朝廷也不含糊,“彭越等人都是汉臣,而慕容皝是胡人,哪有胡人称王的!”
正在此时,庾冰收到了慕容皝的奏章,慕容皝的措辞很是严厉,“庾氏兄弟专擅朝政,混淆视听,其罪当诛!”
苏峻借“清君侧”之名发兵建业的往事历历在目,庾冰想想就脊背发凉,不得不同意慕容皝的请求。
从今天起,慕容镇军有了一个新的称谓: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