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新传 第三章 时局之论

作者 : 往来白丁

()张瑞道:“长辈面前,小侄不敢妄言国事”

李纲道:“社稷动荡,顷刻间即有颠覆之忧,读书人理当关心国事,以期做到有利于江山社稷,才不枉熟读圣贤之书,岂能只死读书,照本宣科,上不能辅佐圣主,报效国家,下不能造福百姓,读书岂不无用哉!”

张瑞心中暗自非议:‘我只是略作谦虚,有必要就这么长篇大论,扣大帽子嘛’,不过心中略微一沉,就感觉到:‘靖康之变,金兵可能随时南下,国家前景黯淡,李纲此时怕是过度忧心国事,才说出这种话来,不由得为自己刚才的非议,而感到羞愧,对李纲更为恭敬了。’

幸好,李纲此刻正愁容满面,未注意到张瑞的细微变化,只是稍微一顿,见张瑞态度恭敬并未答言,李纲接着道:“老夫此言怕是过了,世侄切莫妄自菲薄。”

张瑞恭敬道:“小侄不敢,世伯此番教诲,小侄定会铭记于心,细细体会”

李纲略微一笑,道:“世侄能如此,老夫欣喜,尽可直言不讳,老夫洗耳恭听。”

张瑞道:“小侄谨遵长辈之言。小侄以为,社稷可保,民心可用。”见李纲并未答言,继续道:“大宋自太祖立国,结束五代十国之战乱,救百姓于水火,至今已有百六十年有余,上位之君主,莫不勤于朝政,仁心待民;大宋江山的正统地位已深入人心,不可动摇。然,自我太祖皇帝立国,对武将防范之心尤其之重,重文轻武,致使我朝兵不可用,良将难寻,本来如果江山稳固,外患无存,以文治天下并无不可,可现在。”

张瑞忽然一顿,抬头看了一眼李纲,李纲会意,道:“但说无妨。”

张瑞接着道:“可现在,金国立国未久,战事正紧,在刚灭辽国不久,就挥兵南下,意图灭我大宋,为何如此敢为,就是看我大宋兵不象兵,将不像将,边防松懈,金兵如入无人之境,破我东京城,毁我社稷宗庙,掳我二圣、皇室、文武百官十万余,掠走金银财宝无数,只因我朝长期重文抑武,武备积弱所致。”

张瑞说到此已有些激动,因为他恨啊,大宋朝在历史长河中最是孱弱,外患不断,无数豪杰都以悲剧的下场结束,文臣政治毁了大宋江山。

李纲注意到了他突然的变化,略微一愣,道:“世侄可有稳妥之策?”

张瑞已感到自己的不妥之处,听李纲毫并无怪罪之意,安心不少,继续道:“小侄以为,金军锋芒正盛,现应避免与之争锋,且战且和,切不可倾其国力而为,眼下急务乃是稳固江南半壁江山,开设武举,发展武备,徐徐渐进,休养生息,以图大事。”

李纲微微皱眉,显然作为一个抵抗派,张瑞的‘投降之论’很对其口味了,略作思索,李纲道:“依你之见,是要学那越王勾践了,若倾国之力死战又当如何?”

张瑞道:“为之即便惨胜,恐难伤及金国根本,必成对峙之势。国力虚耗,恢复艰难,待无力大举兴兵,终渐被蚕食,国亡在即。”

沉默,长时间的沉默。

二人沉默良久,李纲见他不再说话,二人显然政见不同,多说无益,便转变话题道:“尊父为国殉难,吾已令府里制作牌位,明rì起祭奠三rì,以慰尊父在天之灵,尔等明rì起为父治丧,先下去准备吧。”

张瑞当即跪拜,抽泣道:“小侄叩谢世伯大恩。”

李纲看着他的背影,叹息道:“大才,看事透彻,rì后必有作为,但眼下这局势吾何尝不知事不可为,身为臣子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

治丧三rì,张瑞兄妹三人在悲痛中度过,这且不提。

几rì后,李纲再次见了张瑞,李纲道:“尊父新丧,尔等礼该守丧三年,但事急从权,现国事糜烂,当今圣上有心恢复社稷,尔为太学生,国之储才,当报效国家,且圣上对尊父为国尽忠之事,颇为体恤,老夫已向圣上求得旨意,命你为殿中侍御史,先为父守丧一个月,以尽孝道,守丧期满后即刻上任。”

张瑞慢慢消化着李纲的话,心里也在嘀咕着:‘自己这是借‘恩荫’为官了。恩荫又可称为任子、门荫、荫补、世赏,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恩荫制度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广义恩荫,是指由于封建制度下,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称之为“恩荫”。狭义的“恩荫”特指宋代以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门荫制度,称之为“推恩荫补”,宋时被简称为“恩荫”。虽然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令李纲不满意,但他对自己仍颇为看重的,宋朝时期诸州县令也只是从八品而已。殿中侍御史正七品,掌纠弹百官朝会失仪事,权柄极重,且可面君奏事,是个不错的差事。之所以能如此安排,当然因为现在是特殊时期,要是太平时期如此用人的话,早就遭到御史弹劾了。’

张瑞致谢后,李纲紧接着道:“你既然已入朝为官,再屈身老夫府中,确有不妥,老夫会在城中给你寻一宅院,等你守丧期满后,再搬出府吧。”

张瑞再谢道:“难得世伯想得如此周全,再造之恩,永世不忘。”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南宋新传最新章节 | 南宋新传全文阅读 | 南宋新传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