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传奇 第四章(63——64回)

作者 : 苦行僧也

()第六十三回

罗汉放肆违佛规活佛点化破红尘

话说知府大人认出布袋和尚,邀他到府上作客,把自己乘坐的轿子让给客人,自己跟在轿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经过街头,前往知府住宅。大街上的人们眼看知府大人没有坐轿,在轿后边步行,轿里坐的什么人呢?他们以好奇的目光观看。一直在布袋和尚身边嘻笑的几个小儿乞丐赤脚光背,边走边喊:“嗬,快来看呀,笑和尚坐轿喽!”

坐在轿里的布袋和尚故意掀起轿帘,伸出他那大而圆的脑袋,脸朝街头,摆弄着双手,嘻嘻哈哈地笑。

轿子抬到知府家门前,只听得一阵鞭炮响,府前站着一家老小,迎候老爷回府。他们看见老爷没有坐轿,大吃一惊,交头接耳议论着。轿子抬进后,停在迎客厅前。颠着小脚,手捧佛珠的老夫人从厅里走出。见轿里钻出个和尚,慌忙跑到丈夫跟前,悄悄问道:“老爷,怎么啦?把和尚抬来做啥?”

“夫人有所不知,你仔细看,他是谁?”

已染上白发的老夫人双眼有点昏花,走到布袋和尚身边,看了几眼,惊呼道:“哎呀,你,你是那个,那个救命恩人吧?”说着转身,询问丈夫道:

“你在哪里碰到他?这么些年,我都记不起来了。快请他进屋坐。”

关在门外的几个小乞丐大声喊道:“师父,开门,让我们进去看看。”

亚婵公主身穿黑sè道服,跟牛氏两兄弟和麻子阿义商量,准备出门劝说小乞丐,叫他们别胡闹,正准备离开,被布袋和尚喊住。布袋和尚笑道:“无妨,无妨,喊他们进来。往rì里,休说这些小儿,便是咱们也难进知府大院。今天,让他们见识见识。人活在世上,唯我佛超月兑凡尘,不再轮回。除此,谁也无法逃避生老病死,这点人世相等同的。只因世人势利,将人们彼此划分等级罢了。你们今天看见,贫僧坐轿,知府大人步行。若在往常,贫僧步行,知府大人坐轿,坐轿与步行之人还不都一样吗?怎么会形成贫富、高低、贵贱呢?这都是人们自己泡制,自己作孽啊。”几句话说得知府大人和他的老夫人笑出声来。

进得大厅,分主宾坐定,刚喝了口茶水。忽然,有个丫环走进,伏在老夫人耳边,悄声道:“小夫人与姑爷来了,在偏房里待着。”

知府老爷笑道:“赶紧喊他们来,见过救命恩人。”

不一会,门外传来悉悉啐啐的响声和轻轻的说笑声。布袋和尚估计,知府大人的女儿和翁婿来了。他正抬头朝门口观望,走进一对男女。看那个女子,姿sè艳美,披红着绿,一看就知道出身名门。长着一副仙骨,柳眉凤眼,洁白皮囊,首饰满身,婀娜窈窕,头梳贵妇发髻,身着大红锦袍,脚穿锦绣花鞋,拖地脚镯有声。未见其人,能闻其声。那男的武士打扮,阔额大耳,浓眉大眼,圆腰腆肚,头扎锦纶方巾,身穿团练服装,腰缠黄sè官带,脚着白袜长靴。两人向知府大人与其夫人叩拜后,站在边上,目视布袋和尚。知府大人站起来,拉过小两口,朝布袋和尚笑道:“师父,此乃下官女儿和翁婿。”

老夫人插嘴道:“儿啊,他就是救我们母女俩的大恩人。快见过活佛。”

小夫人打量布袋和尚几眼,启齿笑道:“哎,果然是救命恩人。”说毕,奔到布袋和尚身旁,无比热情,连忙跪在布袋和尚脚前道:

“恩人在上,受小女子一拜。小女子能有今天,仰赖活佛相救,此恩深重,小女子永生不忘。”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小夫人免礼,如此重礼,折刹贫僧也。”

说起知府大人女婿,别有一番来历。他姓刘,名叫均佐,故居在河南开封府。因战祸蔓延,随其父母逃难,投奔江浙一家远亲。他少年好学,略知文武,年方十八,恰逢吴越国王招揽天下贤士,京城赶考。刘均佐求官心切,赶到杭州,参加京试。一举得中,榜上有名。官封州府团练之职。小小年纪能衣锦还乡,皇上封官,十分荣耀。知府大人,家有闺阁千金,早有觅婿之望,看到年轻英俊,飞黄腾达的刘团练,喜出望外,派人与刘均佐父母说亲。刘均佐父母听说女方是知府千金,满口应承,一拍即定,知府小姐与刘团练结为伉俪。婚后,刘均佐凭借聪明能干,又有岳丈提携,在士途上chūn风得意,飞黄腾达。渐渐忘掉逃难时的艰辛。他私下收受不义之财,并且边做官边参与经商,用手中的职权,谋取暴利,聚敛许多金银珠宝。尽管他表面上装作清廉,骨子里却贪赃枉法,盘剥他人钱财,暗中购置大量田产,建造高档住宅,并且偷妾养jì,另置多处偏房。年事已高的知府大人一无所知。但他也曾听到风声,都被刘均佐搪塞过去。但纸岂能包住火?终于机关败露。好在他夫人宽容,放他一码,夫妻俩还没撕破脸皮。然而,这个刘均佐待人刻薄,蛮横刁钻,尤其对其夫人更是苛刻,整天将她关在楼阁,不许他与人交往。刚才见妻子对布袋和尚如此亲热,顿生妒火,虽没吭声,但心怀不平。被布袋和尚看个明白。

布袋和尚心带佛xìng,虽然从未经历过男女之事,但他一眼看出刘均佐对其妻心口不一,另有他欢。当他听到知府大人介绍他翁婿名叫刘均佐时,当即想起昨晚梦境,他梦见佛祖来到床前,交代他点化名叫刘均佐。说他乃一尊罗汉转世,已沉湎酒sè,违犯佛规。倘若再不弘法利生,马上将他收回佛门,减去五百年修果。所以,听到“刘均佐”三字,详细观察,观其行而察其心。

然而,刘均佐却不清楚布袋和尚心里想什么,无心防备。正可谓无心人碰到有心人,想月兑身也难月兑身。他站在边上,用轻蔑的目光看布袋和尚。心想,你个出家之人,生身苦命,烧香念经,苦守佛殿是你的本份,干吗来知府大厅大声谈笑?你长着一个光秃秃头颅,带几个男僧人出外倒也不为过,凭什么要带个女子出家?你名为出家,是不是暗中作孽?令他难忍的是亚婵公主,长得如此貌美,虽然身穿出家**服,但修长丰满的身材,含情脉脉的目光,跹跹细步的姿态以及水灵灵的神态,令刘均佐丧魂落魄。他将亚婵与妻子比较,觉得对方比他的妻子要强几倍,他心中又生出一股妒火。两股妒火在刘均佐心中燃烧,他终于表现出来。先跑出门外赶走几个小乞丐,不许他们在府内东跑西蹿,熙熙攘攘;这些小乞丐虽穷,哪里把刘均佐放在眼里,他赶到这边,他们跑到那边;他跑到那边,他们又跑回到这边,跟他捉迷藏似的嘻笑。他赶得满头是汗,跑回大厅里,觉得失了自己身份,便对布袋和尚大发雷霆道:“活佛,戏该演完了吧?再说,老爷公务在身,不象你镬灶打在大腿上,走到那里,讨吃到那里,咱们没你那样消闲哪!”

“哈哈,刘团练,好大的口气哟,咱俩初次相见,你还没资格说这话的时候。贫僧没坐在你的府上,逐客令轮你下的吗?你问问大施主,是他请贫僧来还是贫僧自找上门?”

知府老爷被女婿这一下搅得懵了头,他以为女婿脑子有病,吩咐女儿道:“快,带你官人下去,请郎中看看,是不是中了邪?”

布袋和尚笑道:“大施主,不必惊慌,你翁婿没有病,脑子清醒得很。他说这些话,是经过认真思考后说的。贫僧今rì倒要领教他一下。他站了起来,走近刘均佐,接着笑道:

“施主,贫僧是出家人,不该来你府上打扰。你是个在家之人,也要听听出家人的衷告。”

“天下三十六行,七十二业,什么第一?”刘均佐听了布袋和尚的话,突然想出个鬼点子,提出个怪题,想难住布袋和尚。

布袋手尚又大声笑道:“我佛以为,吃饭第一。要是不是吃饭第一,贫僧不会四出云游,正如你知府团练,也不会千里迢迢从开封跑到江浙。”

刘均佐一听布袋和尚揭开他家穷困的老底,不觉一愣。但他认为,一个出家和尚,自己对付不了吗?马上镇定下来。笑道:“下官没出过家,但清楚,出家人不杀生,不贪财,不yín邪,不吃荤食。这不那不,你这个出家人,一个也没做到。下官不说别的,就说你带个女子身边,不像出家人。”

知府大人一听不对味,大声制止道:“放肆!此乃当今皇上公主,公主执意跟活佛出家修行,哪象你想的这么肮脏?皇上四出寻找公主,你竟敢说出如此不知轻重的话。你,你到底想干什么?”

布袋和尚对知府大人劝道:“大施主,不必生气。恕贫僧说句不客气的话,你这翁婿,家财丰足,道德贫穷;图财心重,骨头量轻;升官心实,理事心虚;

对人苛刻,对己放肆;眼瞅银子白花花,一心图财心黑黑;看见黄金sè地黄,他的心地已发黄;看见女sè起yín心,三妻四妾未进门。”

“和尚,不许你诬蔑本官!”

站在边上的小夫人放声大笑。她这么一声笑,羞得刘均佐转身就走。麻子阿义装作劝解的样子,拦住刘均佐道:“别走,我师父言虽重,心地善良,你可要听得进,记得住。”

刘均佐冷笑道:“出家僧人,懂得什么?我才不计较呢!”说着,硬着头皮,坐回原先位置上,低着头,默默无言。

布袋和尚观察对手,知道刘均佐已气得脸sè由红转白,由白转青。便笑道:“刘施主,古之君子,不计他人言过,而省自己之过也。古人云:‘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品格。’施主倘若品格高尚,无卑污之心,又无愧怍之事,人言轻重有何虑哉?我佛有言:趣求名利空自忙,利名二字陷入坑。那些自以为品格高尚,无耻卑劣者,为求取功名利禄,化尽心机,到头来,都是徒劳无益的,荣华富贵眼前乐,高官厚禄镜中花;娇妻美妾世人求,大限来时烟云过。”

刘均佐静下心来,仔细一听,觉得有理,转怒为笑道:“师父,这么说,你出家之人,品格挺高尚?”

“不。不少出家人,曾经高尚过。可是,在利yù熏心,权钱作恕,花天酒地的花花世界面前。他们变了,泯灭了罗汉的本xìng。他们在醉生梦死中荒yín无度,酒醉金迷。有些罗汉,一旦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以权势捞取金钱美女,他们再也不愿修行念佛,不再布道弘法。这些人,怎么能说品格高尚呢?刘施主,其实你比我懂。金钱最多,财产最丰,官位最高,权力最大,而缺乏善心,丧失做人的起码道德。活在世上有多大意思呢?一旦大限来,官位是带不走的,金钱更带不去,娇妻美姬能留住吗?一切皆空哉。”

一席话说得刘均佐坐立不安,十分尴尬。而坐在上首的知府大人也受到很大启迪,他鼓起掌来,边上人无不点头赞同。

刘均佐抬起头,问道:“如此说来,天下不会有为金钱殉身的了?”

“不。芸芸众生,拼命追逐功名利禄者不会绝迹。古人云:‘人之正者,吾学之;人之邪恶,吾鄙视之,此为防身。’”

知府大人捋着胡子,笑道:“活佛,见教了。下官从政几十年,糊涂而过,今rì才大明,受益非浅。”

刘均佐听后,心里略有所悟。知道布袋和尚佛法高深,慌忙施礼道:“下官知罪矣。”话虽这么说,但他内心仍然不服,屈于布袋和尚神威,不敢再从中作梗。布袋和尚准备继续点化刘均佐,要他改头换面。知府大人示意用饭,暂时住口。

第六十四回

街头取笑众佛徒寺内祈求一痴僧

走进餐厅,桌上摆满山珍海参味,大多是荤菜,布袋和尚坐定,抓过几盆素食吃起来。知府大人与刘均佐坐在他的两边,给他把盏倒酒,他连忙谢绝。刘均佐笑着劝道:“师父,都说僧人不喝酒,我到过五台山,那里不少僧人口不离酒,手不离拳,少喝些酒有何不可?会碍修行吗?”

布袋和尚料知对方执迷不悟,分明是故意跟他开玩笑,便答道:“佛门弟子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ín,不妄语,不饮酒。酒可乱xìng,乱xìng者,无理智也;失理智之人,犹如野马无鞍,生牛无绳。使xìng必乱事,与人争斗,任xìng必伤人,岂能不杀生?酗酒者,头脑昏昏,谋财yín秽,口出狂言,怎么不妨碍修行呢?”

知府大人道:“活佛言之有理,既然不喝,那就随便好了,不必免强。”

几个僧人吃点素食,放下碗筷准备告辞。布袋和尚见桌上素菜剩饭不少,丢掉可惜,心想化缘,装入布袋,到街头既可给乞丐小儿解饥饿之苦,又可给几个弟子路上当点心。因此,眼睛盯着桌上素食,向知府大人开口道:“大施主,贫僧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说。”

“说说无妨。”

“贫僧实在寒酸,想化缘桌上余下素食,以备路上饭食。”

小夫人插嘴道:“活佛尽管放心,小女子已给诸位备足一路素食,各人一包,够你们吃的。”说罢,命丫环搬上来。

不一会,几个丫环背着几大捆素食,走到厅前。布袋和尚笑道:“阿弥陀佛,多多益善。桌上剩菜冷羹,大施主化缘给贫僧吧。”说着,亲自动手,将东西连汤带菜一古脑儿倒入布袋。刘均佐装作挺热情的样子,把那些剩下的荤菜也倒入。布袋和尚不去拦阻,只顾傻笑。布袋里既有素食,又有荤菜,搅拌一起,犹如喂猪的饲料。小夫人拉住丈夫的手道:

“好啦,就你关心活佛,不要再往里倒了,这些东西,他们如何进嘴?”

老夫人也气得双眼瞪着女婿,这么多客人坐在边上,不好发作而已。

知府大人道:“活佛,你不要带这些东西了,本官给你们开具文书,你们所到之处,由当地寺院接待便了,不必吃生冷剩食,以免伤了身骨。”

“大施主之言,感动贫僧肺腑。贫僧在你管辖属地,不愁吃喝,倘若跨越地域,仍然无处用斋。知府全家恩赐,贫僧领了,后会有期。”说罢,将鼓鼓囊囊的布袋挂在禅杖上,杠在肩头,迈步出门。他的身后跟着牛氏兄弟、麻子阿义与亚婵公主。

知府大人要亲自送他们上路,布袋和尚坚决不允。知府大人便交代他的翁婿与女儿代劳。老两口跪伏在地,送布袋和尚等人出门。

一行人走到街头,头里的布袋和尚看见几个乞丐小儿朝他走来,便大声嘻笑,将他们喊来,放下布袋,口中念念有词。顿时,袋里冒出热气,他伸手往布袋里捞,给小儿乞丐分吃,身后的几个弟子和小夫人含笑,只有刘均佐皱起眉头,阻止布袋和尚道:“活佛,你把这些东西分给他们,到时候你自己吃什么呢?这份善心不必施了,上路吧。”

“我有食,人没有,我饱而人饥,于心不忍。你有食,我没有,你饱而不布施,于心残忍。刘施主,饱食者岂知饥饿之难受?”

几个乞丐小儿边吃边讽笑刘均佐。弄得他很不是滋味。拉了一把妻子的衣襟道:“哎,咱们回去吧。”

“急什么,今rì与活佛离别,不知何时见面?多听听他的话,利于生身立命。你呀,尤其要听得进,把他的话记在心里。他在嘻笑之时说的话,理通佛道之内;即使寻常琐事,情理高深莫测。”

刘均佐被他的妻子几句呛白,心里更不高兴。转身想一人回偏房。但想起布袋和尚饭前饭后说了许多话,他又不敢造次。这时,他的手里提着几个茶叶鸡蛋,准备回偏房偷偷给他小nǎinǎi吃的。见布袋和尚仍站着不走,与乞丐小儿逗着玩。几个弟子跟着逗乐,忘了赶路。便心生一计,准备给布袋和尚出丑,要他知道他的厉。他笑容可掬地走到布袋和尚跟前道:“师父,你的东西都送给他们吃了。我看你刚才在府里没吃饱喝足,是不是饿了?说实在,我也有些饿。这里有几只熟鸡蛋,来吧,咱俩分着吃,我与你各吃两个,他们吃一个。怎么样?”

布袋和尚没想到刘均佐会来这一手,打定主意把这罗汉转世的人整治一番,不能再让他辱没佛道,损害佛家声誉了。他笑道:“阿弥陀佛,出家人不吃荤食,这鸡蛋是……”

“不吃荤菜,假的吧,你这布袋里不是有许多荤菜,你背着它,不吃吗?”

他边说边狼吞虎咽地吃下两个鸡蛋。然后,将蛋分给其他僧人。递给亚婵时,还故意重重地捏着她的手道:“公主呀,你出家不久,带头吃吧,再不吃,以后没机会了。吃下这只蛋,一定给你添美。”

小夫人生气地制止丈夫道:“出家之人,谁吃荤菜?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好啦,别难为他们了。”

刘均佐对他的妻子反脸道:“你少噜嗦,懂什么哟?”

街头许多行人看见几个僧人被刘均佐难住,大声发笑。他们象看戏一样,看这折戏如何演下去。

牛百万、牛管家、麻子阿义与亚婵气得七窍生烟,他们双眼瞪着刘均佐,都想跟刘均佐评理,说个明白。他们心里气刘均佐在大庭广众面前如此欺辱出家之人,亚婵见刘均佐对他暗中传情,气得咒骂道:“不得好死!”

布袋和尚一点也不生气,他的脸上仍然十分宽和的样子,对人们笑道:“鸡生蛋,蛋孵鸡,这鸡蛋是不是荤菜,身为知府团练的刘施主一定知道,既然刘施主要贫僧吃蛋,不吃不恭,吃下犯戒,你们说贫僧该不该吃呀?”

这一问,街头上看热闹的人们如热祸上撒了把盐,顿时哗然,议论纷纷。有遣责刘均佐给和尚难题的;也有大声喊着要看出家和尚吃蛋的。在人们一片笑声和议论声中,布袋和尚发现身边的弟子牛氏兄弟、麻子阿义与亚婵怒气冲冲,边笑边将他们手里的蛋拿走,加上自己两个蛋。一口一个鸡蛋,连续将六个蛋吞到肚里。

刘均佐见布袋和尚一下子吞了六个鸡蛋,以为中了他的jiān计,高兴得手舞足蹈。他想抓住布袋和尚的把柄,当着这么多的人,揭他违犯佛门戒规,要给布袋和尚来个下马威。然而,布袋和尚吞下鸡蛋后,面朝着满街的人们大笑。接着,口中默默念着:

“混沌乾坤一壳包,既无皮骨又无毛。

贫僧度尔西天去,免遭人间挨一刀。”

刚念毕,他张开大口,嘴里顿时跳出六只小鸡。一刹那间,这些小鸡渐渐羽毛丰满起来,叽叽地叫着。只听得“啁啁”几声响,小鸡朝着西天飞去。看得场上的人们飞腾起来,紧紧围住布袋和尚,要他说说蛋鸡吞到肚里怎么会变成小鸡,变起来的小鸡怎么会一眨眼长出羽毛?这些鸡飞什么地方去了?布袋和尚只顾笑,不发话。人们以为他疯疯颠颠,没有一个和尚的尊严。看到他嘻嘻哈哈,简直象个“痴僧”。

高兴至极的刘均佐突然脸sè铁青,他的肚里有什么西在动,他双手按着肚子,肚子隐隐作痛,从他的嘴巴里传出“叽喳叽喳”的小鸡叫声。他双手按重点,听不见小鸡叫声;双手放开,又从他的口中听见小鸡叫。他有点发虚,慢慢走到他的妻子身边央求道:“咱们回去吧,说不定老爹和姆妈等急了。”

布袋和尚走到刘均佐和他的夫人身旁,怀着感激之心,对他俩笑道:“此次来府,多有冒犯,见谅见谅,何时用得到贫僧之时,尽力吩咐。”

刘均佐的夫人见布袋和尚吞下鸡蛋,又从嘴里又吞出小鸡,真是天下奇事。她捉模布袋和尚已经成佛,修炼有果。于是,连忙跪伏在地,朝着布袋和尚拜了三拜,双眼噙着泪水道:“活佛,慢慢走,小女子不送你了。从今以后,小女子给你烧香点烛,祈求你修炼真果。”

布袋和尚连忙将她拉起,笑道:“回去吧,你如此真心,贫僧知足矣。女施主,贫僧真实告诉你,你呀,马上会碰到心酸之事。听贫僧句话:顺天意,任自然,善应变。唯才女方能做到。”说后,走到刘均佐面前,见对方抱着肚子,大声笑道:

“大施主,想必也象贫僧那样想吐小鸡吗?”

“喔唷,痛,我肚子痛煞哉!”

布袋和尚伸手模了一下对方肚皮。他轻轻一模,刘均佐的肚子就不痛了。布袋和尚冷笑道:“施主呀,贫僧赠你句话:‘住世一rì,要做一rì好人;为官一天,要行一天好事。’胡作非为,天必除之。”说完,对着人们大笑。

刘均佐嘴巴张了几下,想说什么,没有开口。此刻,他的肚子又疼痛难忍,他想求布袋和尚再给他模几下,但他没有说,只是双手抱着身子,冷汗从他的额头流了下来,吓得他的妻子连忙扶他往家走。

布袋和尚站在街头看着这对夫妻远去的背影,想喊住刘均佐,给他点化一次,让他月兑胎换骨,重新出家修道。但是,刘均佐沉湎于酒sè之中,他不愿离开人间花花世界。他夫人将他扶回家后,一病不起,躺在床上,rì夜做恶梦,口中不停地念着:“活佛,留步,你不能走,救救我,你救救我吧……”

他的夫人知道刘均佐此病难治,走进房间,坐在他的床前道:“官人,我那救命恩人,你可不要小看他,他与我们离开时,说的话,我一直记着,他说咱们会碰到心酸事?我当时吓了一跳,以为是高堂双亲年事已高,可能会……没想到你突然生起病来,真叫我……”说着,落下泪来。

刘均佐叹息道:“这都是命,我知道得罪了这个痴僧,没想到他真正活佛。那天,我的肚子痛得很,他给我模了一下,当时就不痛。我想求他再模,可是不好开口。”

“为什么?”

“夫人,我昨夜梦见佛祖,他对我要严厉惩罚。我问他原因何在?他说我在大庭广众面前逼痴僧吃蛋,这是罪过。还说痴僧对我点化后,不该吃这样的鸡蛋,也是违犯佛门戒规。看来,此次劫难无法逃月兑了。”

他的夫人心里十分难受,但她仍劝道:“不必想那么多,这点小病痛,自然会好的。”

“别说了,我对自己的结果是知道的。我死后,你出家修行,找那个痴僧吧,求他收留你,你一定会修炼成果的……”

“官人,你怎么说这种话呢?你别急,我现在就去求活佛,要他好生保佑你,让你度过难关。”

“你不可能知道他出没的地方,痴僧来无影,去无踪。”

这时,一个丫环跑进来,对小夫人道:“夫人,听人说,这个笑和尚去了国清寺,已回奉化雪窦寺,你赶紧去奉化找他,求他救救官人。”

小夫人点头称是,带着丫环,直奔奉化岳林寺,走进寺里,僧人都说布袋和尚外出化缘,去向不明,久未回寺。小夫人命丫环点起三柱清香,跪在佛祖神像前,声泪俱下,苦苦哀求……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布袋和尚传奇最新章节 | 布袋和尚传奇全文阅读 | 布袋和尚传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