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颂 14.第七章 激 战 虎 渡 河(一)

作者 : 兴利

第14节第七章激战虎渡河(一)

虎渡河是长江南岸通向洞庭湖的重要河流,入口太平(位于江陵、公安两县交界处)是长江流入洞庭湖的四个进口之一。虎渡河自太平口起,经弥陀寺、里甲口、黄金口、夹竹园,至中和口通松东河,复由黑狗垱经闸口、新口、雾溪咀、黄山头、大柏村、董家垱、陆家渡、至小河口会入松滋河,注入目平湖。全长136公里,最大分流洪水量为3210立方米每秒。

虎渡河沿岸不仅风光绮丽,而且有着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相传,河西岸有一座古刹叫弥陀寺,附近住着一户谢姓人家。谢家只有孤儿寡母二人,母亲双眼失明,儿子还不满八岁,因儿子属虎,所以乳名叫虎子。虎子乖巧孝顺,母亲对他更是疼爱,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母子俩靠给人打柴挑水为生,虎子在少得可怜的收入中常常省出几文钱来买香,去弥陀寺拜佛,求大慈大悲的菩萨保佑他母亲双眼重见光明。一天,虎子独自一人坐在河边,为母亲的治病的事发愁。忽然,来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化缘和尚,和尚对虎子讲:“你不是想治好母亲的双眼吗?看你非常孝顺,对菩萨很虔诚,我告诉你一个良方。在河东面的柏枝湖边的大青石旁,长着一种再生草,如故你能顺序摘来在生草的女敕芽、女敕叶、大叶、花蕾、花夺、花籽,直至连根须也挖来,每天早中晚三次给你母亲泡茶喝,前后需一百天,一天也不能间断,就可治好你母亲的眼病。不知你能不能坚持到底?”虎子连忙下跪道:“只要能治好我母亲的双眼,我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心甘情愿!”和尚笑道:“那就要看你的行动了。”虎子对他屡屡磕头,千恩万谢。待虎子抬头时,化缘的和尚已无影无踪。虎子飞快地跑回家,高兴地将遇到和尚的奇事说给母亲听。母亲听后,泪如泉涌,说:“虎子啊,你可怜的父亲就是去河东打柴被大水淹死的,我是哭瞎了双眼啊!你年纪小,隔河渡水去河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但虎子还是执意要去河东寻药给母亲治病。次日拂晓,虎子悄悄出发,他乘船渡河来到河东,走了一个时辰,在柏枝湖的大青石旁找到了再生草。他按和尚说的小心翼翼地摘取了药材,然后兴高采烈往回走。到家后立刻给母亲泡茶喝,就这样,一晃就过去了九十九天,母亲的双眼还不见好。母亲伤心怜悯地对虎子说:“我儿啊,母亲的眼病虽然没好,但你也尽了孝心啦!就不要去瞎跑了。”虎子倔强地回道:“母亲,您先别着急,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我一定去把药根挖回来!”第二天清晨,忽然天空风雨大作,河水汹涌,波浪涛天,渡船早被卷走,不见人影。虎子在河边急得团团转,大声喊道:“苍天啊!你为什么这样对待我的瞎子娘啊?”突然,一只白额吊睛猛虎跳了出来,虎视眈眈看着虎子。虎子壮胆对猛虎喊道:“老虎啊,你要吃我,我不怕,但是我那双目失明的母亲就无人照顾了。今天是医治我母亲双眼的最后一天,我要去河东挖草药,老虎你若愿意帮我,请点一下头,若要吃我,就请来吧!”只见那只猛虎,仰天长啸,然后对着虎子点头。虎子见了,惊奇地跑过去,骑上虎背。那只白额吊睛猛虎载着虎子,纵身一跃,跳入汹涌澎湃的水中,朝东岸游去。虎子过河后,飞跑到大青石边,挖出再生草根,然后赶到河边,又骑上虎背。老虎又是纵身一跃,跳进水中,将虎子渡到西岸。正当虎子准备道谢时,老虎一阵风似的无影无踪了。虎子马上赶回家中用药泡茶,只见这最后一道药茶,异香扑鼻,满室弥漫,虎子的母亲喝下去后,双眼忽然重见天日了,母亲高兴地一把抱住了虎子。从此,这条河被人们叫做虎渡河。

这虎渡河边的传说世代相传,一直激励着善良的人们,去执着地追求美好的愿望。今天饶民太率领四万刚获得解放的松滋人民,也来到这里,他们要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如果说饶民太治水的生涯是从荆江边的松滋河开始的话,那么首战要算是在公安太平口拦住这条汹涌的虎渡河。

虎子为了治好瞎子娘的病,坚持了一百天。

饶民太为了拦河坝最后的堵口,激战了七天八夜。

4月7日,拦河坝筑到河中,离东岸仅40米,但土倒下去就被水冲走,突击队长唐忠英心急如焚。

饶民太和民工研究,用蛮石在下游砌埂推土。到8日坝离东岸20米,即不能推进了,经请示上级批准拦河坝进入合龙的最后阶段。饶民太立即召集大队长中队长开会,准备集中全部人力物力,突击合龙。会上,唐忠英带领的1000民工,像英雄的志愿军那样,雄赳赳气昂昂地拿到了堵口突击队的红旗。

饶民太日夜指挥,片刻不离工地,自己不休息,还帮助民工搬运蛮石,鼓动民工情绪。9日,口子已压成6米的窄口了,这时老天却来捉弄人,突降大雨,桃汛来了!只见河水猛涨,填土填石就像“泥牛入海”,眨眼功夫就被大水冲走——

虎渡河沿岸不仅风光绮丽,而且有着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荆江颂最新章节 | 荆江颂全文阅读 | 荆江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