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颂 24.第十一章 泪 别 松 滋 河(一)

作者 : 兴利

第24节第十一章泪别松滋河(一)

春天来了!日光煦煦,大地返青,松滋河畔一片生机勃勃。天空,南来大雁阵阵,新燕双双对对齐飞;岸边,杨柳细细随风摇摆,桃花灼灼竞相盛开;路上,车欢马叫急驰飞奔;河中,帆船点点,渔歌纷扬;田边地头人声鼎沸,耕田整地真忙,多美的地方啊!

可是,病魔却向杨铮袭来。

医生初步诊断:杨铮可能得了胰腺癌!

这年她仅有40来岁,正是中年。她怎能舍得下休戚相关的亲人,怎能舍得下生死与共的战友,怎能舍得下年少的子女,怎能舍得下心心相印的丈夫呢!松滋人民银行刚建立不久,有多少事情等着她去做啊!新中国刚刚建立,人们才安居乐业,有多少幸福美好的憧憬要去安排、去努力呀!人们得知这一消息后,心都碎了。饶民太心里像刀割一般,脸更加削瘦下去,但他强忍着,仍旧拼命工作,白天下乡调查,晚上整晚整晚地开会,为全县的工农业生产忙碌着。

此时,杨铮却出人意料的镇静。病痛的折磨,使她精神憔悴,身子日弱。她不忍心同志们过多为她担心,亲人过多地为她难过,尤其是饶民太负责全县党政大事,更不能分散他的精力。她接受了医护人员的苦劝,准备去武汉进行确诊和治疗。杨铮的心细是出了名的,说话轻声细语,待人真诚温暖,思考问题远瞻细致,办事分轻重缓急。抗日战争时期,她打进武汉,巧运药品;中原突围,她辗转千里,护送干部;完成任务后又重进包围圈,与饶民太生生死死在一起坚持斗争。汉(汉阳、汉川)孝(孝感)陂(黄陂)革命根据地的战友们都非常尊敬她,热爱她。杨铮先找来万建国等人仔细研究,将松滋人民银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然后说服从汉孝陂根据地来松滋后,年事已高的老戴和李云娇两口子回复原回孝感老家安度晚年;接着找戴全善和刘元清等人交待家中的一些琐事,最后将子女上学和生活安排的停停当当。

松滋县的“查田定产”、“秋征”工作,接近尾声,荆州地委要召开县委书记会,总结前段工作。这几天,饶民太白天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晚上回来还要和同志们商量,为出席县委书记会议准备第一手材料。直到赴会的前一天,他还在乡下调查,县委办公室准备了有关“查田定产”、“秋征”工作的总结稿子,等着他回来审查定稿。直到天黑,他才风尘仆仆赶回县委机关,县委办公室秘书刘松如立即将总结稿送给他审查。随他回来的通信员张道武忙说:“饶书记还没吃饭呢!”正说着,县政府来了两位科局长,赶着要汇报工作,

饶民太手一挥说:“先听汇报。”他们一谈又是半夜,当两位科局长离开时,已是深夜一点钟了。劳累了几天的饶民太已有点倦意,起身活动活动身体,县委的同志们都心疼的瞧着他,可是,他马上吩咐:“刘松如,赶紧审稿。”为了抓紧时间,大家只好采取边审查、边打字、边校对、边油印的流水作业。文印员小李察觉到了饶民太还没顾得上吃晚饭,早已是饥肠咕咕,赶紧起身想叫食堂做点吃的。饶民太摆摆手,不让小李去打扰正在熟睡的炊事员。小李无奈,转身跑回寝室拿来一小包花生,饶民太看了,满意地点点头说:“这样就好,我们边剥边吃,边看边改,磕睡也赶跑了!”就这样,当把会议材料准备好时,东方已现曙光,雄鸡“喔喔”在报晓。

从荆州地委开会回来,饶民太赶着回家看望杨铮的病情。二人手拉手互视良久,好似有千言万语要说。杨铮想从床上支撑着起来说些什么,饶民太一把将她扶住,俯去,用一根食指放在嘴边,示意不用说了,要她好好静养。而后缓缓抬起头来,与一边站着的医生商定第二天赶紧送杨铮去武汉治病。

晚上万建国、戴全善、夏家梁、张宗禄等人也赶来了,大家一齐安慰杨铮。正在此时,房门“吱扭”一声,通讯员张道武跑进来,在饶民太旁边耳语一阵,饶民太点点头,然后对躺在床上的杨铮轻声地说:“你先休息,让他们帮助收拾一下。我去县委开会,明天上午我送你过松滋河!”

饶民太赶到县委会议室,唐忠英等人早已到了。原来,唐忠英从荆江分洪工地回来,被任命为副县长,最近他沿着松滋河跑了一大圈,搞堤防调查研究。等饶民太坐定,唐忠英拉开嗓门就汇报起来——

杨铮突然得了胰腺癌,人们心都碎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荆江颂最新章节 | 荆江颂全文阅读 | 荆江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