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爱德华·波音(WilliamEdwardBoeing)在1916
年创办了波音公司,此前他曾在西雅图经商,做过木材生意、造过赛艇也造过水上飞机。波音制造大型飞机的名声使其战斗机研发史常常被人忽略。实际上早在20世纪20
年代,波音就与之东部的对手柯蒂斯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以争取成为美国战斗机制造业的龙头老大。详细信息
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问世以来,考古学家们一直热衷于寻找人和猿之间丢失的环节(虽然至今也没有任何化石出土),航空技术的发展似乎也可以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因为时代跃迁的瞬间往往被定格在某型具体飞机的身上。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航空技术波音公司P26(3张)革命,快速凶悍的单翼机终于取代功德圆满的双翼机成为蓝天的主人,波音
P-26“玩具枪”正是掀起时代巨浪的新锐战斗机之典范。[1]
波音在1919
年得到第一笔大宗飞机订货:为陆军航空勤务队(U.yAirService)制造200架托马斯·摩尔斯(Thomas-Morse)MB-3
战斗机。波音在MB-3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进(后被称为
MB-3A),如重新设计尾部翼面,修改散热器以及用钢管焊接机体结构取代原来的木制结构等。值得注意的是,波音公司就是凭着MB-3A
的良好口碑逐步走上正轨,而托马斯·摩尔斯公司却很快被人们所遗忘。波音的下一个战斗机方案是波音15,计划使用钢管骨架机身加木制机翼,装备435马力柯蒂斯
D-12型液冷发动机。波音发展该机的目的仍然是与柯蒂斯公司争夺市场,由于对其充满期待波音甚至自行出资制造原型机的机身部分。[1]
MB-3A与波音MB-3A机翼生产车间
美国陆军在1923年与波音签定了生产30
架波音15的协议,并将其命名为PW-9(PursuitWater-cooledDesign
9),美国海军也以FB-1(F:fighter,B:Boeing)的代号购入14架。正是波音15开创了量产型波音战斗机的先河,1928年出现的波音
83是波音在双翼机研发领域的颠峰之作。该机使用螺栓固定的铝管组成机身结构,机体外形因此比早期型号更为紧凑,动力装置则采用450马力的普-惠“黄蜂”
式风冷发动机。波音83是一件杰作,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波音83及改进型号陆续收到来自军方的定单,其陆军型号(波音89)被命名为
P-12,机身挂架可携带500磅重的炸弹,其海军型号则被命名为F4B,尾部安装有着舰用的拦阻钩。[1]
P-12E
尽管波音83
系列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波音公司的管理层却认为双翼机的时代行将结束。波音在1928年开始其单翼战斗机的可行xìng研究,1930年展示了其制造的3
架单翼战斗机原型机。最初两架(由波音公司自担风险制造)是去掉下部机翼、仅保留上翼部分的波音83。其中一架原型机以XP-15
的代号向美国陆航进行了展示,另一架(装有尾钩)则以XF5B-1
的代号送交海军测试。尽管试飞结果表明二者都比双翼型战斗机飞的快,但在机动xìng和爬升率方面却无法令人满意,这两架飞机最终都没有被军方看中。1930年末,波音83
的第三架原型机XP-9出现在世人面前,它的设计源自美国陆航颁布的一项技术规范。XP-9的设计充满时代气息,采用肩扛式单翼加铝制硬壳式机身,使用一台600
马力的柯蒂斯水冷式发动机,最大时速可以达到213
英里,比采用阳伞型机翼的前两架原型机快得多。遗憾的是该机座舱布置在机翼支柱的后面,飞行员的视野因此受到了较大阻碍,此外XP-9
在cāo纵xìng方面的缺陷也令人头疼,美国陆军航空队权衡后做出了购买了P-12双翼战斗机的决定。[1]
1930年出现的另一款原型机——波音200
单翼邮政飞机更加引人注目,该机起初是被当作一种高速邮政飞机来设计的,该机的研发成功得益于20
年代波音在民用航空领域取得的经验(其创办的波音航空公司后来成为美国联航的前身)。波音200
属于先进的悬臂式下单翼飞机,采用全铝制硬壳式机身和收放式起落架,全长41英尺,翼展59英尺,可以携带2,300磅重的有效载荷(邮件或乘客)飞行
600英里。波音200的气动设计相当优秀,但是最高时速只有158英里,原因在于其装备的“大黄蜂”发动机(525马力)功率偏低。1931
年波音公司在波音200的基础上为美国陆航研制出一种双引擎快速轰炸机B-9,这种轰炸机的最高时速达到惊人的186英里,它的出现使P-12和F4B
这类双翼战斗机变得无所适从。[1]
波音200只制造了2架,由于1934
年美国商业部规定客机必须采用多引擎配置而遭到放弃同是1931年,波音公司的设计师们开始了代号为248的新型战机的开发工作,1931年12
月该计划被更名为XP-936。它是一种全金属下单翼战斗机,采用铝制硬壳式机身,外形类似于缩小后的波音200。原型机在1932年3月20
rì首飞成功,除发动机和仪表部分等由陆航赞助外(陆航正在经历由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军费危机),三架原型机的制造经费大多是波音公司自己解决的。由于波音不是一个公益机构,它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不是造出外形前卫却无人问津的试验品,波音公司的设计师们因此抱着较保守的态度来设计该机,希望最终可以获得美国陆航的青睐。以前航空专家们对飞机采用收放式起落架的好处心存疑虑,流行的看法是收放式起落架降低的飞行阻力会被其机械装置的重量所抵消,而早期收放式起落架又由飞行员手动cāo作,故障率居高不下,所以波音公司在综合考虑之后决定在新机上使用带整流罩的固定式起落架。美国陆航认为战斗机做剧烈机动时所产生的应力会使普通悬臂式机翼无法承受,波音于是在新机主翼外追加了类似一战时期用在单翼战斗机上的张线。机载雷达出现之前空战的获胜者往往是抢先发现对手的一方,许多飞行员因此坚信良好的视野是一架战斗机所不可缺少的,另外由于机载电台尚未成熟,飞行员之间进行联络还要通过使用各种目视信号,所以封闭式座舱将会使飞行员们感到无法适应(早期的座舱玻璃还会产生光学失真),总之尽管在设计一种时速
200英里以上的新型战斗机,波音的设计师们还是决定沿用经典的敞开式座舱。[1]
波音已经对来自各方面的保守的要求做出了很多让步,可是设计出来的XP-936
依然不失前卫气质,看上去更像是参加克利夫兰航空节的竞赛机而非一款用于陆军的战斗机。流畅的线形和短促的机翼帮助XP-936
实现了惊人的高速,不过高速同时带来了飞机cāo纵xìng的恶化,很多陆航的官员都不认同这种xìng能上的改变。波音制造3架XP-936的原型机只用了短短3
个月,随后的8个月时间里试飞员们驾驶原型机进行了多次测试飞行,波音的新型战斗机最后将以P-26的代号正式投入生产,美国陆航同时也订购了25架
P-12F双翼战斗机以减小可能存在的风险。P-12F和P-26使用的都是600
马力的普-惠“黄蜂”风冷式发动机,现在我们不妨把二者的xìng能数据拿出来进行一番纸面上的比较:P-26的最高时速是234英里——比P-12F快
20%,P-26的航程是375英里——比P-12F高75英里,不过由于P-12F具有先天遗传的低翼载,其爬升率(2,920英尺/分)要比
P-26高24%,实用升限(31,400英尺(9570.72米))也比P-26高4,000英尺。[1]
具有封闭座舱的P-12F
真正令美国陆航担心的要数P-26每小时
82英里的着陆速度(比P-12F整整高出17
英里),这种速度对技术一般的飞行员来说比较危险,而起落架间距较窄的问题更会增加飞机着陆时发生事故的几率。为此美国陆航要求波音公司为已生产的P-26
追加一套襟翼助降装置(P-26于是成为美陆航所装备的第一种带襟翼的生产型飞机),这套装置可以将P-26的着陆速度降到可以接受的73
英里/时。波音心里明白,就算使用了新式的襟翼装置,P-26的失速速度也根本达不到可以上舰的水准,因此波音公司没有像往常那样同时开发P-26
的海军型号,事实上美国海军的舰载机部队直到1939年才接收了第一批单翼战斗机(布鲁斯特F2A水牛式)。P-26
原型机的一次飞行事故促使波音公司第二次对其设计进行改进,在那次致命的事故当中,飞机在着地时向前翻倒并因此压断了试飞员的脖子。以往双翼机的上翼部分在飞机“拿大顶”时可以对机上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
P-26的下单翼就没有这种功能,波音公司于是将生产型P-26的飞行员头靠向上提升了8英寸,同时在其内部安装加强用的金属棒,新头靠的引入使P-26
的背部出现了一个“驼峰”,这也是该机在外形上的显著特征。P-26的批生产开始于1933年1月,虽然身为一款世界一流的战斗机,P-26
的出现却并没有受到热烈的欢迎,人们送它的非正式的外号“玩具枪”——可能得名于其装备的两挺机枪的枪口——显然就没有什么好意,而对于不少飞惯了反应灵敏的双翼战斗机的飞行员们来说,P-26
的到来简直是一种折磨。[1]
美国陆航在1933至1934
年间总计购买了139架“玩具枪”,除3架原型机外大部分是其基本生产型P-26A(111架),另外还有25架原定使用改进型“黄蜂”引擎的
P-26B。改进后的“黄蜂”引擎采用燃油shè入式的工作方式,可以明显改善飞机的高空xìng能。不过这种引擎波音只拿到3台,剩下的22架P-26B于是装上了
P-26A使用的那种化油式引擎,这些“杂交品种”被人们称作P-26C。随着引擎供应的好转,一些P-26C也在后来被升级为P-26B。P-26
的座舱底部装有两挺同步机枪,可以都是.30口径机枪,也可以是一挺.30口径机枪再加一挺.50口径机枪,该机还可利用机身挂架携带至多200
磅重的炸弹执行对地支援任务。[1]
第20大队的P-26A编队飞行
P-26C
“玩具枪”的出现恰逢经济大萧条的高峰时期,军队各个的分支机构为了得到有限的zhèngfǔ投资而在相互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由于当时公众对军用航空的重要xìng还认识不足,美国陆航于是频繁地进行公开展示以便争取来自民间的支持。30
年代中期堪称美**机发展史上涂装文化最为繁盛的一段时间,美国陆航飞机的涂装标准规定机翼和机尾要涂成铬黄sè,机身涂成蓝sè,方向舵前缘一般涂一条垂直的蓝带,后面则涂
13
道红白相间的条纹,机翼和机身侧面涂带有识别功能的彩sè条纹,此外各中队和各大队还会添加自己的个xìng标识,此时美国战机涂装之jīng美往往达到能和特技飞行队比肩的程度,驻扎在南加州马琪机场(March
Field)的第17驱逐机大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大队下辖第34、73以及95三个驱逐机中队,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34
中队就是最早的“雷鸟”中队,其在美国空军诞生之前13年就已经使用了著名的“雷鸟”徽记。[1]
机身上的斜纹表示该机是小队指挥官座机,垂尾上的P指驱逐机(pursuit),R表示第**队,11表示该机是大队中的第11
架飞机[1]
17驱逐机大队第34“雷鸟”中队的P-26A,注意其机背和机月复分别涂有中队和单机的编号
第1
驱逐机大队的飞机在机身侧面都涂有一条斜带,其下辖各中队均使用不同的颜sè并将自己的队徽涂在斜带之上,图中这架P-26A使用的苏族印第安人头像就是94
驱逐机中队的标志。[1]
古生物学者斯戴芬·杰·古尔德说过,进化发生的频率不是恒定不变的而常常是有的时候快有的时候慢,结果P-26
不幸地成为这个理论的牺牲品。“玩具枪”的不幸在于它出现于30年代航空大发展的开始阶段,说的具体一点就是,1933年还算先进的P-26在马丁B-10
轰炸机出现后就开始变得过时了(1934年出现的B-10采用了全封闭座舱和收放式起落架,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212英里(341.2千米))。而1936
年出现的塞维斯基P-35和柯蒂斯P-36战斗机则将P-26甩得更远,同期的许多国外机型像“飓风”及Bf109之流等也在相继出现,P-26
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变的完全过时了,留在其血统里的保守基因注定了它被迅速淘汰的命运。心有不甘的波音公司继续对“玩具枪”进行改进,并于1934
年推出了采用无张线悬臂式机翼、收放式起落架和封闭式座舱的P-29,但是该机的时速始终无法突破240英里。美国陆航认为
YP-29(用于评估目的的预生产样机)的xìng能与P-26相比提高不多,不值得为它打乱原有的生产计划,而波音此时也开始大型飞机的研发工作,YP-29
于是就成为波音为美国陆军航空队所生产的最后一型战斗机。[1]
YP-29
驻扎在夏威夷惠勒机场的P-26A,它们在第18驱逐机大队里只是跑龙套的小角sè
伴随塞维斯基P-35
等现代化战斗机的服役,驻扎美国本土的战斗机中队不再使用P-26型飞机。到1938年时,只有部署在巴拿马、夏威夷以及菲律宾等海外基地的美军部队还在使用
P-26,有趣的是淘汰下来的P-26往往被用作高级教练机来培训驾驶新一代战斗机的飞行员。当波音的P-26
生产线还在为美国陆航运转的时候,中国国民党zhèngfǔ也采购了一批款式与P-26相仿的波音281(中方称为波音248)战斗机,波音公司在1934
年共为中国生产了10架上述飞机,不过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拖到1936年才向中国发货。这些波音248均由17中队使用(中队长黄泮扬,Wong
Pan-Yang,是来自西雅图的一名华人志愿者),并在随后参加了保卫南京的战斗。1937年8月15rì,8架波音248攻击了6架rì军三菱
G3M轰炸机并将它们悉数击落,其中王潘洋驾驶的1701号击落了首架rì机(随后与队友共同击落了第二架),黄新瑞(Wong
Sun-Shui,生于洛杉矶的华人志愿者)驾驶1703号机击落了第三架,参加此战的波音248则没有任何损失。不过严酷的战局加上简陋的条件使**的波音
248损耗殆尽,至1937年末为止已没有一架可以升空作战,第17中队后来换装了格洛斯特“斗士”型双翼机继续参战,其中王潘洋驾驶“斗士”将个人战果提升到
5架,而王森水在1941年3月14rì阵亡前总共取得了8又1/2架战果。[1]
中国波音281机队与飞行员
西班牙在1935年买入一架波音281
以评估其作为纽波特-德拉热(Nieuport-Delage)NiD-52战斗机后继机的可行xìng。1935年3月10rì,一架没有任何武备的波音281
被运至位于马德里的巴拉加斯(Barajas),波音公司和西军飞行员共同负责该机的测试飞行。由于波音给每架飞机开出了500,000
比塞塔的高价,西班牙zhèngfǔ决定放弃波音281,转向霍克公司购买了由西斯班诺-叙扎公司制造50架“愤怒”(Spanish
Fury)双翼机的生产许可证。1936年7月18rì西班牙内战爆发时,那架尚未武装的波音281仍然留在巴拉加,共和军在其翼下安装了两挺.303
口径的维克斯机枪用于作战目的。该机以格塔菲(Getafe)机场为基地执行过多次对地攻击任务,其中一次是该机与三架“愤怒”、四架德瓦蒂纳D.372、两架洛瓦
46(Loire46)以及两架NiD-52战斗机组成的飞行编队协同完成的。到1936年10
月中旬,西班牙共和军在格塔菲机场的空中力量只剩下一架“愤怒”、一架德瓦蒂纳以及那架波音281,10月21rì,共和军飞行员拉门·普帕内尼(Ramón
Puparelli,参加过波音281的测试飞行)驾驶波音281起飞拦截三架叛军的菲亚特CR.32
战斗机,结果普帕内尼的飞机被击落,普帕内尼本人跳伞逃生。过了一些时间,西班牙共和zhèngfǔ(虽然不是那架波音281
的购买者)通过其驻巴黎的外交使团向波音公司代表威尔伯·詹森(WilburJohnson)支付了20,000美圆的“使用费”。[1]
1941年末美国卷入二战之后,P-26
已经成为地道的飞行古董,驻扎在菲律宾的“玩具枪”部队已于1941年夏全面换装P-35A战斗机,而12架退休的波音P-26
则被移交给驻扎吕宋岛巴坦加斯(Batangas)机场的菲律宾陆航第6驱逐机中队(由lamor指挥)。第6驱逐机中队的P-26A
是唯一参加过二战(此处为西方标准)的P-26系列飞机,驾驭它们的菲律宾飞行员在随后的空战之中表现出了可敬的勇气。1941年12月12
rì,中队长维勒莫上尉在巴坦加斯上空率先击落一架三菱G3M2轰炸机,12月23rì,中尉琼斯·凯尔(Jose
Kare)甚至击落了一架“零”式战斗机,尽管小有得手,面对着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压倒xìng优势的rì军,P-26就像它的外号那样成为一把无用的玩具枪,1941
年圣诞节前夜,菲军最后一架幸存的P-26为避免落入rì军手中而自行焚毁。[1]
菲律宾陆航第6驱逐机中队的波音P-26战斗机
驻扎在巴拿马运河区的P-26
是最后一批幸存者,美军在珍珠港事件后依然使用它们执行运河沿岸的巡逻任务,这11架P-26直到1943
年才在被新式飞机取代并被移交给巴拿马zhèngfǔ。危地马拉空军装备的“玩具枪”一直服役到了1950年(被美国剩余的“野马”式战斗机所取代),这些的P-26
后来按照战前美国陆航的花哨样式重新进行了涂装,人们现在可以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NationalAirandSpace
Museum)里见到它们。[1]
危地马拉空军装备的波音P-26A战斗机,所属部队驻扎于危地马拉市的阿罗拉机场
波音
P-26“玩具枪”是美国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机型,尽管它的身影如同流星一般辉煌而短促。P-26曾经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战斗机,它的出现揭开了30
年代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军用航空技术大发展的序幕,不过也正是由它引领的这股时代浪cháo最终将其无情淘汰,为其蒙上了一层悲剧sè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P-26
在航空爱好者心中的形象依然是美好的,人们只要见到它就会对那段sè彩斑斓的岁月生出无限怀念之情。[1]
波音P-26A“玩具枪”参数表
长:
23英尺7.25英寸(7.19米)
高:
10英尺0.5英寸(3.06米)
翼展:
27英尺11.5英寸(8.52米)
机翼面积:
149.5平方英尺(13.89平方米)
空重:
2197磅(997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2,955磅(1340千克)
航程:
360英里(579公里)
巡航速度:
199英里/小时(320公里/小时)
最大速度(7,500英尺高度):
234英里/小时(377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
27,400英尺(8,350米)
造价:
16,567美圆
引擎:
普拉特惠特尼R-1340-27发动机
--------------------------------------------------------------------------------
设计特点
机身结构
P-26采用低单翼,可是在机翼的上下方仍有与机身连接的支撑纲线,以维持机翼的结构与刚xìng。这样的做法虽然避免机翼结构在飞行下的扭曲,然而外露的钢线仍会产生多余的阻力,在结构强度不够的情况下算是一种折衷的设计,但是稍后的单翼战斗机都取消这种设计。水平安定面没有任何类似的支撑结构。
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下方为固定但是包覆流线型整流罩的起落架。座舱为开放式,前方有风档,瞄准镜安装在风档前方。
动力
P-26使用普惠公司的R-1340气冷式发动机,发动机的外侧有包覆外罩,但是这个外罩并没有减阻的设计,也并未将整个发动机包住与外界隔离。
武装
P-26的武装是在机鼻两侧各安装一挺0.30英吋机枪,这也是1930年代的标准武装。此外,机翼与机身下方都可以携带炸弹。生产次型
P-26A
P-26A是整各系列最主要的生产型,波音一共生产111架。
P26B
P-26B与P-26A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改用R-1340-33发动机与喷shè注油装置。这一套喷shè注油装置起初有许多问题,因此一共只有生产两架。
P-26C
P-26C仍然使用R-1340-33发动机,但是初期将喷shè注油装置改为R-1340-27的化油器。稍后这一批中的17架改为与P-26B相同的喷shè注油装置。
281型
281型是波音为了外销而修改的P-26,规格上与P-26B相同改换R-1340-27发动机,同时简化部分军用设备。此外,轮胎也改用低压的固特异产品,以便在未经过整理的跑道上cāo作。第一架原型机于1934年8月试飞,仅中华民国与西班牙采购此机种,共生产12架(中华民国11架、西班牙1架)。使用国家
美国是最主要的使用国家,大多数部署于美国境内的P-26在珍珠港事件之前都已经退出第一线,担任训练任务。部署于菲律宾的P-26部分则转卖给当地zhèngfǔ。
外销型只有中国采购12架,全数于1936年初递交完毕。
另有一架无武装展示用的281型于1935年运送至西班牙,希望开拓更多订单。不过西班牙zhèngfǔ只购买这一架展示机,并且自行装上两挺机枪参与内战。作战经历
美国陆军航空队大多数的P-26在rì本攻击珍珠港时已经退出第一线任务,少数还在当地的,有6架被摧毁于地面,1架受损。
菲律宾zhèngfǔ采购的12架在rì本攻击的时候曾经击落数架轰炸机与零式舰上战斗机的纪录,但是很快的就被数量与xìng能都占据极大优势的rì军所击落。
中华民国空军使用的281型在抗rì战争初期也曾经有击落rì本轰炸机的纪录,由于缺乏零件的缘故,到了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时,剩下的飞机已经无法继续cāo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