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第五十一章2
第五十一章2
当卯生一脚迈入室内,一脚尚在室外时,他突然惊讶地愣住了。他看到的是妻子偎在床上,正端着孩子洒尿,而孩子冲向他、冲着他的居然是一小鸡。
石破天惊!他被震惊得情不自禁地高声大叫:
“啊,是儿子!”
他扑了进来。妻子却欲收回孩子,显然是怕他吓着了儿子。他立刻制止,似是不太相信、而又下意识地伸手拨动了一下儿子的那只小**。他终于笑了,笑得灿烂,笑得满眼泪花。
忽然,一股莫大的愧疚感油然而生:五小时了,五小时中自己居然没有迈进这三、五步可及的卧室;五小时中,竟然这么无情地没有问候一声产后的妻子。而妻子竟也于莫名其妙中忍耐了这长达五小时的冷落。就像年前婚后冷落了她半个多月一样,未敢说声不是。他自感十分惭愧,甚至想骂自己不是东西,天下哪有自己这么无情的人,无情的丈夫?天下哪有这么好的妻子!
愧悔中,他想告诉妻子,这一切都因他受伤的心灵不堪重负;这一切都是他那该死的个性作祟。而绝不是他心的深处缺乏人性。可是,妻子对他的过去虽然略知一二,却未必全理解;而且限于知识,她能听懂、能感受到人心受伤后的滋味吗?遗憾地摇了摇头,欲言又止。
但他深感这件事有负妻子,一生耿耿于怀。所以日后很多方面,他都在原谅着妻子的诸多不是。以致落得有人说他惯使、娇纵了妻子。呜呼冤哉。人是不能欠情于人的。
这会儿,卯生高兴和愧悔中觉得自己错了。错了总得有个认错的态度和表示。于是他在冲动时,突然搂住了妻子的头,第一次在她额头上深深一吻。
妻子予以谅解地笑了。
或许就在卯生惊叫之时,父亲终于弄懂了儿子沉闷半天的原因。当卯生高高兴兴走出卧室的时候,父亲却已经无力地瘫在草椅之中了。不过老人在笑,含泪的笑。
室内气氛骤变。欢快,明朗,热烈,和谐。卯生主动提壶,向父亲陪着不是,陪着歉意,连连干了三盅。然后他端盅进卧室,致歉地让妻子沾了沾酒杯,尔后伸腰举杯,一饮而尽。好像喝的是交杯酒一样甜畅。
当晚,他为儿子取名黎明。
黎明者,天亮也。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他希望自己和自己这个家庭从此步入阳光灿烂的新一天。
~~
黎明生于公元一九七二年腊月初四凌晨子时。不几月,孩子便有“说”有笑,不哭不闹。这小家伙憨态中藏有灵气,眉眼间透着秀气,长相有几分像其父。卯生十分痛爱。
母随子贵。自从有黎明后,贺春英似乎身价倍增,宛若贵妃受宠。加上年后她又怀孕,由此她过上了养尊处优式的日子。
哺乳期的妇女,一旦再怀孕即没有了乳汁。这下苦了黎明,更苦了爷爷楚天。从黎明出生第七个月起,楚天便义不容辞般作起了爷爷兼保姆。老人依然固执,只是坚持中改口说牛女乃粉“烧劲”大——其实这时市面也无牛女乃供应——偶或托人买两袋,他也只肯为孩子作副食品,主食则由他另行调配。
也许是从卯生吃米糊涂儿长大中受到启示,楚天将他视为小人参的萝卜切片,切丝,再切成很细很细的萝卜丁,然后抓一把米洗尽,装入小铝锅内文火熬煮,适时加进萝卜及少量油盐等物,继续熬煮。一直熬到米粒和萝卜丁全成糊状,待到适温再喂孩子。一日四至五餐,每熬一次限定两餐。热天现熬现吃,剩饭绝不留作下一餐。每熬必须伏在火炉旁照料,不能熬煳不能潽,每熬一次最短需要一小时。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的是爱心。天天如此,日复一日,一餐接一餐,时间竟长达一年有余。他从不要儿媳插手,说是她没有耐心,怕她喂坏了黎明。而他以超凡的耐心和细心,竟也将孙儿喂得胖胖乎乎。
卯生时常怀着崇敬和歉意,怀着欣慰和幸福的心情,一旁静静地看着老父喂孙儿。人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有谁多见祖父这般全心全意养孙儿?兰山流传的古谚有“竹子难靠,谁靠笋子”?意思是,养儿不一定能防老,谁还指望靠孙子?没错,祖父年过花甲,孙儿嗷嗷待哺,老人如此精心,绝没有希冀回报的心理。这是多么崇高的爱心,多么伟大的品质。
这就是人。
这就是人间爱心。
这就是一个温馨和谐家庭中的天伦之乐。
为此,卯生时刻告诫自己,一直努力维系着家庭中的安宁与和谐的气氛;努力保持着没有共同语言的,但力求平静的夫妻关系。因为他怕父亲失望,怕父亲担心他这个浪子不回头,怕破坏和干扰了父亲的晚年幸福。
由父亲身上,卯生看到了,人到老年个性会有所变化:严厉变得慈祥,暴躁变得和善,固执也会慢慢变得较为随和。这大概就是古人总结出“六十而耳顺”的缘故吧。只可惜父亲这种可喜的变化太晚了,不然,他卯生的人生境况不应该是今天。他想,他也应该慢慢改造自己的个性。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伟大与平凡者都应该有的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