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第三十章新的战争(d)
第三十章新的战争(d)
美国参联会据此决定向麦克阿瑟下达的命令,完全处于这位司令官的期望之外。命令的第一条是要他一切以美军士兵的性命为重,然后才是坚守朝鲜(撤离朝鲜的标准是美军“将受到严重损失时”);战术上,麦克阿瑟还是不能攻击鸭绿江桥的北侧,空军战机也不能越境追击对手,但是他有视情况决定部队后撤的权力。——就和麦克阿瑟对待沃克一样,参联会给予他的自由裁决权也仅限于决定撤退时机。参联会明确地告诉麦克阿瑟,美国不准备加派部队到朝鲜,因为这既不符合政府的总体战略,也超出了目前政府能动员的军力,但是补充兵员则会尽可能快地满足麦克阿瑟的要求——将第8集团军的缺额填满(此时美军在朝鲜的部队普遍缺额30%)。
麦克阿瑟的反应在意料之中,因此华盛顿没有人出来给他做进一步解释。然而,当东京的麦克阿瑟在抱怨他“小小的部队”要面对整个中国的军事力量,并且在作战时,还被捆住了一只手时,华盛顿的杜鲁门虽没有在言语上回应他的大将军的指谪,但是在行动上可没有闲着。12月16日,经过国家安全会议讨论决定,杜鲁门总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意味着美国放弃了二战后的大裁军政策,重新开始武装自己。美**队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重新开始获得大笔拨款,用于扩大军队员额,增加武器装备;在经济上,杜鲁门则宣布冻结中国大陆在美国的全部资产,并对中国大陆实行全面禁运。
就在联合**退出平壤的当天,亚洲13国(阿富汗、缅甸、埃及、印度、印尼、伊朗、伊拉克、黎巴女敕、巴基斯坦、菲律宾、沙特、叙利亚和也门)在联合国搞了一个《朝鲜和平方案》。该方案列了十点要求,总的来说就是中美先从朝鲜撤军;南北朝鲜都解除武装,联合**中其他国家的部队(不超过5万人)留在朝鲜维持秩序;同时美军撤出台湾海峡,朝鲜问题则由联合国组成一个委员会来处理。此方案于12月14日在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后(美国赞成,苏联反对),随即组成了一个三人委员会(印度、加拿大、伊朗各一人)准备开展工作。
当中国政府从印度人手中拿到13国提案的备忘录后,立即向苏联人请示、汇报。遵照斯大林的指示,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于12月22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了一个正式声明,表示“不准备与上述非法的‘三人委员会’进行任何接触”。周恩来在强调了中国主张“使朝鲜问题局部化”的原则后,提出了停战的五个条件:第一,所有外**队撤出朝鲜;第二,美军撤出台湾海峡和台湾岛;第三,朝鲜问题由朝鲜人自己解决;第四,新中国进入联合国并从联合国中驱逐蒋介石的代表;第五,召开五大国外长会议准备对日和约。
12月的外交活动,虽没有取得在朝鲜半岛停战的结果,但也不能说一无所获,最少中美有了一个共识:不扩大朝鲜的战事。——无论杜鲁门的“有限战争”还是中国人的“局部化”主张,都包涵了这个意思。然而战争再有限也是动枪动炮的“热”活动,不仅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还会给参战士兵造成**伤残和死亡;政治家口中的所谓有限战争,死起人来可一点都不“有限”,还是要用几十万来计数。不过这一切都和苏联人无关了,有**的中国在前面挡着,斯大林同志在莫斯科可以潇洒地喝喝酒、看看戏,顺便做做军火生意。
当12月4日,中国驻苏大使王稼祥回国时,苏联付外长葛罗米柯针对朝鲜局势要求中国人“趁热打铁”,大军立刻南下越过三八线。12月7日,在回答**关于停战问题的请示时,斯大林更是直接表态,“要在解放汉城后,再考虑停火问题”。在朝鲜战场,中朝联军收复平壤后,鉴于志愿军已经极度疲劳,统军的彭德怀则立即下令,让志愿军各部停止追击美军,转为就地休整。
大军在平壤一线停步,金日成自然是满肚子意见。作为一个四处求人救命的小国之君,年青的金营长还没有当面非议彭总决定的狗胆,可是又心有不甘,于是他就转头去找苏联大使什特科夫,要求苏联人出面逼迫中国志愿军南下。作为北朝鲜的太上皇,什特科夫一直享受着金日成的供奉,过着美女抱在怀、烈酒泡着胃的生活。因为远离莫斯科,平常也就没有人来给什特科夫同志加强思想教育,于是在这种飘飘然的生活状态的长期熏陶下,什特科夫大使也就彻底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和外事礼节。现在上有斯大林的表态,下有金日成的请求,什特科夫立马就觉得自己既有义务,也有权力去纠正中国的彭德怀的错误。
猛灌了几口金日成孝敬的烈酒后,什特科夫驱车来到志愿军总部,以一副上级责问下级的口吻,追问彭德怀为什么终止作战。肩扛苏军大将军衔的什特科夫说在大胜之后不猛追逃敌扩大战果,是他军事生涯中从未见过的事。——反正不用苏联人上战场,什特科夫大将也就懒得去想饿着肚子的人,用两条腿追上四个轮子的可能性有多大的问题。至于追上后,一支疲惫不堪的部队是不是就可以战胜美军,这类既现实又充满变数的问题,那就更是远远地超出了什特科夫大将那颗酒精脑袋所能思考的范围了。
沙场征战几十年,日后位居新中国元帅榜次席的彭德怀没有理会苏军大将的无理取闹——这是那跟那啊?苏联人要指手画脚中国的事,还是让斯大林出面去找**吧!
就在彭德怀打定主意要充分休整部队,“以便明年再战时歼灭敌主力”时,北京的**来电了。**是个讲政治的人,他指出“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所以必须立刻南进,在三八线以南打一仗。军事行动总是服务于政治目的的,此刻**坚持要在三八线南打一仗,一方面是遵循斯大林的旨意,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个行动告诉美国的杜鲁门先生,三八线作为势力分界线的旧黄历已经不算数了。
当北京的**和朝鲜前线的彭德怀电报往来,一个大谈政治、一个猛讲困难时,莫斯科的斯大林为了促成中国志愿军早日踏过三八线,就一方面给**来电,称赞其打过去的决策在政治上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又主动捐血——提议给志愿军再增加2000辆汽车(这次不收钱!),用于运输作战物资。
任何一场战争,在没有流足够多的血前,是不会结束的!——
明天开始上传本书精华章节,冰与血。完整讲述凄惨的长津湖战役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