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与争 21.第四十章 向另一个方向进攻(D)

作者 : 草叶笛

第21节第四十章向另一个方向进攻(d)

第四十章向另一个方向进攻(d)

就在古土里的美军要绝望的时候,一位名叫赫塞尔的空军上尉建议同时用两个大型降落伞试一试,——效果不错,但是莲浦机场却没有足够多的大型降落伞。最后,美国陆军的一个研究降落伞技术的小组,携带着他们的大型降落伞,连夜从日本飞抵莲浦机场解决了这一难题。

7日上午,8架c-119运输机将8套m2车辙桥部件空投到古土里,帕特里奇中校收到了6套可以使用的钢梁和3个木制车辙板。器材到手后,帕特里奇中校又在手下的军官中挖掘出了一名架设车辙桥的行家——查尔斯?沃德中尉不仅在陆军工程兵学院专门学习过车辙桥课程,二战中还曾在车辙桥连服役。

12月8日晨,暴雪、狂风,几米之外不见人影,依然是陆战7团做先锋,美军跨出古土里向黄草岭山口推进。没有飞机助战,路上的战斗也和几天前没有什么不同,到9日上午,陆战7团1营牢牢地控制了断桥南北两侧的阵地——8日夜里,气温急速下降到零下40多度,志愿军58师在断桥南北两侧山头上留守的士兵全体冻死在阵地上。

帕特里奇中校带着架桥器材在中午饭点时间来到水门桥头,立即指挥60名志愿军战俘(刚吃了美军的几口热饭菜,就要出苦力!)和一些步兵,利用附近废弃的铁路枕木再加上沙袋垒起桥基,接着再架设钢梁铺上木制车辙桥板。下午四点,陆战1师的车辆开始过桥。——在11日2点将桥炸毁前,共有1400多辆车(含坦克、推土机、履带牵引车等)、1.5万士兵、4000多难民以及他们的耕牛,通过了这座临时搭建的桥。

再也没有什么比这座桥,更能显现中美两军的差异了!当中**人一致认为已经将桥无可挽回地摧毁了时,美军居然能从遥远的后方运来架桥的钢梁和木制车辙板(过程中还进行了空投测试),在短短3个小时内就再架起一座桥梁。

1081高地距离真兴里大约10公里,志愿军20军60师180团在此设卡阻击敌人。180团在山顶主阵地留下一个连(1营2连),其余部队分别进占“u”形公路两侧的一些高地。

在获得了陆军第3步兵师“猛犬特遣队”的支援后,陆战1团1营于8日凌晨2点(和古土里美军同步),在暴风雪中离开真兴里北上,去接应师主力突围。经过艰难的行军后,陆战1团1营抵达1081高地脚下并立即展开攻势。c连顺利夺取了1081高地西南角上的891高地,并在上面建立了一个迫击炮阵地;a连和b连则越过c连继续攻击,其中a连从1081高地东侧主攻,b连沿公路边的山坡前进,看护着a连的左翼。

扫清了志愿军在高地东侧的阵地后,唐纳德?施麦克中校于下午5点命令部下停止进攻,在距离1081高地约一公里处建立一个环形防线过夜。白天的战斗中,美军已经有67人冻伤;8日夜晚,气温急剧下降,山下的美军穿着防寒服、套着鸭绒睡袋,还有帐篷遮蔽仍然出现大量冻伤——其中有几人严重冻伤,后来不得不截肢。志愿军180团1营2连士兵露宿的山顶,风更烈,气温更低。

9日,风停、雪住,寒冷依旧。美军a连继续昨天没有完成的工作——在地空火力的掩护下,士兵分两路冲向山顶。没有还击,也没有声响,1081高地呈现一种神秘的寂静。进入山顶志愿军的阵地后,美军士兵发现了一些“冰人”——人被冻死后,尸体和白雪凝结在一起,阳光下亮晶晶的。控制了1081高地后,陆战1团1营沿着山路继续向北推进,到下午3点,肃清了u形公路两侧的志愿军。两天的战斗中,美军伤亡47人,冻伤190人。

12月10日凌晨2点45分,从古土里撤出的陆战队前锋抵达真兴里;上午10点,史密斯少将关闭了在古土里的司令部,乘机飞往兴南;当日下午,后卫陆战1团离开古土里,随后真兴里美军用155榴弹炮覆盖了这个北朝鲜东部山区的贫瘠小村;午夜2点,断后的哈格特排通过水门桥后,工兵用枪将紧随其后的平民驱离,水门桥被炸毁(后面的难民不得不从四根水泥管上爬过来);11日3点,陆战1团1营撤离1081高地;13时,断后的师侦察连和坦克部队终于到达真兴里(由于担心坦克在战斗中被击毁,残骸堵塞狭窄的山道,这些庞然大物被安排在行军纵队的最后面)。

美军纵队没有在真兴里停留,而是继续沿着山道撤向南边的兴南港,整个过程中只有陆战1团的车队,在穿过水洞时遭到志愿军89师一部的袭击,这就是长津湖战役中,中美两军交手的最后一战。

在陆军炮兵中校约翰?佩奇的指挥下,美军向埋伏在村子里的志愿军发起攻击。激战中,率队冲锋的佩奇中校阵亡,沃顿?温斯顿中校(一名陆军运输队官员)接替指挥。天亮后,志愿军被赶出水洞,所有的战斗就此结束。战后,美军颁给阵亡的约翰?佩奇中校一枚国会荣誉勋章。由陆战队担纲主演的长津湖战役,其悲剧性序幕由陆军31团级支队揭开,最后合上幕布的居然也是陆军,历史真是一个幽默的编剧。

12月8日,狂风暴雪中,宋时轮向属下各军发出最后命令:“不顾一切困难和代价,继续组织所有还能勉强支持的人员,力争歼灭南窜与援敌一部或大部。”也许是看多了歼灭、得手后、再攻击等等字眼,我看到这条命令时居然没有觉得奇怪,只是很想问问9兵团的作战参谋们,是否准备了美军翻身攻击的应对预案?历史自然没有假如,但是历史常常重复一些老掉牙的桥段,让你的喜剧舞台转眼间就上演悲剧,比如不久之后的第四次战役——

因为修订前面的内容,延误了新章节的上传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战与争最新章节 | 战与争全文阅读 | 战与争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