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斯打断他的质疑:“我的话还没完说一句,就招来你这么多批评。她当然不是郑和亲生的,传说是他收养的女儿。不过也只是传说而已,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
小郎中高兴地拍手道:“我最喜欢听传说啦!他的女儿长得漂亮嘛?是不是也跟他出过洋?”赛斯哈哈一笑道:“貌似所有人听故事,一听说有女性角色,第一反应就是漂亮否?呵呵~~~他的女儿当然漂亮,否则怎会被他收养,还被皇帝封为公主,还与亨利王子相爱,令他一生念念不忘呢?”小郎中更加兴奋了:“公主真的很漂亮啊!王子真得爱上公主啊!哇,我最爱听这种故事啦!”
赛斯见他兴致勃勃,也乐得给他讲故事,打发下山的无聊时光。
“亨利王子生活的年代,正是大明永乐年间,东方最伟大的航海家,自然非郑和莫属。那是公元1415年,郑和第三次出海,到达印度洋附近时,遭遇一场巨大风暴,其中一支船队走散了,在印度洋漂流数日,一直漂到东非海岸。在海风洋流的驱使以及勇敢船长的指挥下,这群极具冒险精神的水手,居然绕过好望角,到达陌生的西非海岸,途中再次遭遇风暴,导致船只尽数损毁,他们不得不就近停靠,在安哥拉海岸登陆。”
故事开篇先声夺人,小郎中惊讶地张大嘴:“他们居然绕过好望角?你不是说绕过好望角的,乃是葡萄牙的迪亚士嘛?”
赛斯微微点头道:“正史上确是如此记载。但也不排除有人绕过去,却不知道确切的位置,未作正式的航海记录,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那是多么伟大的发现。这一伟大事件的经过,仅在亨利日记上见过,来自某个传教士的推测,尚不足以作为凭证,证明他们比迪亚士更早发现好望角。”他说着忽然提出质疑:“关于迪亚士的事迹,我什么时候跟你说过啊?你来澳门不过几天,我没给你讲过他的故事吧?”
小郎中模模了脑袋:“我记得好像听谁说过~~~不是你难道是别人?”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很多书上都有记载,也许你在书上看过吧。”赛斯不再追究此事继续讲述亨利的绯闻:“他们上岸的位置,正是撒哈拉沙漠边缘。他们按照土著的指示,本想穿越浩瀚沙漠,北上寻找郑和大部队,却在探险的过程中,发现一处茂盛雨林,盛产粗壮高大的树木,足以建造结实的船只。于是水手们就停下来,忙着伐木打造船只,收集各种野果和食物,打算重新启程出海,按原路返回印度洋。女孩子不爱干粗活,就一个人在海边玩,途中却与同伴们失散,不小心流落到丛林,刚好被亨利撞见了。就短短半小时功夫,王子就把她追到手啦,稀里糊涂带回了家。”
小郎中呵呵笑起来:“这么容易就搞定了啊?那可真是天作之合啦。”
“这不过是开头而已。”赛斯略带神秘一笑:“那帮人以为她走失了,就放弃乘船出海计划,分头四处寻找女孩子,找了足足三个月,从撒哈拉沙漠的边缘,一直找到非洲丛林深处,又撞见亨利王子一行,还有那神秘的约翰王,一个东非部落的酋长,才知道他们的公主,居然跑到洋人船上,成了异国王子的情人。”
作者题外话:好望角又名风暴角,非洲大陆最西南端著名岬角,地处大西洋印度洋相汇处,苏伊士运河未开通之前,是欧洲通往亚洲的海上必经之地。1486年,葡萄牙探险家迪亚士奉国王之命,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寻找通往印度的新航道。船队驶至大西洋和印度洋会合处,海面狂风大作风雨交加,巨浪把船队推到一个无名岬角上。迪亚士将此地名命为“风暴角”。1497年11月,达迦马绕过此角驶入印度洋。若昂二世乃将“风暴角”改为“好望角”,以示绕过此角带来美好希望。自此,好望角航道成为沟通欧亚唯一海上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小说中杜撰郑和小分队绕过好望角,来到西非的安哥拉登陆,并与当地土著有交流,之后又多次沿此航道去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