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一家之南洋立国 第7章 痛苦记忆

作者 : 方晓

经过五次‘虫洞’往返穿越,‘虫洞’出现的规律已基本模清,穿越一家对‘虫洞’连接的时空也有了大概的了解,考虑2012年时空的时间停留在6月25日至6月27日,为了方便记事,穿越一家正式以1963年时空的时间计时,以到达太平岛时的1963年5月21日来推算,第一次穿越之日的时间应该是:1963年5月13日,这个时间被定为穿越一家的时空穿越纪念日。

通过两次大规模的忽悠和时空穿越,穿越一家积累了丰富的‘借、租、赊、拐、骗’的经验,穿越一家的第三代‘拂、晓、风、清’四位现代青年还建立了‘借、租、赊、拐、骗’客户数据库,并对二次忽悠进行了认识的总结,得出了‘借、租、赊、拐、骗’10个需要注意的事项和12个技巧,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借、租、赊、拐、骗’业务指南》。穿越一家的‘借、租、赊、拐、骗’的业务已经向规范化、程式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穿越一家还对大规模时空穿越的组织进行了总结,并以此制定了五套时空穿越预案,五套预案涵盖了穿越一家能想到的各种情况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时空穿越的规范化和程式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穿越一家的共同努力,到1963年5月22日林南洋岛基地建设所需的人、机、料也基本准备就绪,特别是两家建筑公司的工程队上岛后,基地工程建设走上了正轨,机场和港口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林晓也从工程施工管理协调的具体工作中腾出身来,开始专心着手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工作。

另外,穿越一家的其他成员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爷爷林长富、姥爷郑勇负责金枪鱼的捕捞组,郑拂在机场建成以前负责网箱养殖组,林南洋夫妻和郑风和林清则为穿越组。自此穿越一家在短时间内渡过了穿越之初的无序忙乱期,进入了规范、有序的良性发展阶段,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完满。

只是自林南洋父子四人于1963年5月22日从太平岛探险回来后,林南洋开始心思重重,经常发呆、愣神,而且这种情绪和状态很快漫延到穿越一家的另外三位长辈身上,特别是郑瑛在林南洋他们回来后就没有断过眼泪,林长富、郑勇也是长唏短叹、黯然神伤。

穿越一家的第三代群体一开始不知所以然,经过一番打听后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原来困扰穿越一家第一代、第二代群体的原因是在太平岛一行中获知的本时空日期:1963年5月22日,这个时间勾起了他们对痛苦住事的回忆,勾起了他们埋在心底的痛苦记忆和刻骨仇恨。

林长富、郑勇的家族都是移居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几代的华侨,而且都是经营种植庄园的农场主,经济收入稳定,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只是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1960年**与印度尼西亚互换双重国籍问题条约批准书,随之印度尼西亚就出台了不准华侨在县以下经营产业的法令,接着而来的就是印度尼西亚军政府禁止华侨在乡村侨居的规定,失去了祖国护佑的林郑二家,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家几代人积累建成的种植庄园,从富足的农场主变成了居无定所的城市难民,真是祸从天降。

农场主主要的资产就是土地和房产,基本没有什么现金,林郑二家人能带出来的也就是一些首饰和有限的现金。

为了生存,为了不至于坐吃山空,林郑二家都变卖了首饰,准备用最后的积蓄在城里办个产业,由于两家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不得不共同投资合股办厂,从此林郑两家走到了一起,并且开始患难与共的历程。

两家人把仅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工厂的建设中,准备以工厂来延续家族的发家致富之路,但投资计划虽然美好,现实却是残酷的。《》

就在工厂即将完工之时,1961年西爪哇军政府又出台了限制外侨经营工业的法令,继1960年印度尼西亚土著堵死华侨农业之路,又关上了印度尼西亚华侨从事工业生产的大门。

此时,林郑二家的所有资金和希望都投到了自己新建的工厂上,失去了工厂就失去了一切,没有了活路和希望,林郑二家只能作最后的挣扎,以死守工厂的行为来抗争印度尼西亚军政府的暴政。

1962年9月印度尼西亚发生了又一轮**浪潮,结果印度尼西亚土著暴民一把火烧了两家人辛辛苦苦建成的工厂,林南洋的两个伯伯、郑瑛的一个叔叔和一个婶婶因此而丧命。

家破人亡,没有了盼头,还无处申诉,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林郑二家的幸存者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以泪洗面和咒骂上天的不公了。

1963年3月西爪哇再一次发生排华骚乱,一贫如洗,没有任何希望的两家人逃难到了泗水,登上了一条驶往香港的70吨轮船,准备到香港避难,没想到1963年5月26日轮船行驶到西沙海域时遇到大风大浪,原本只在近海航行的浅水轮船没有经住考验,载着300多难民的轮船沉没,只有27人侥幸漂上了东岛生还,其中就有林长富、林南洋和郑勇、郑瑛四人。

当时,三岁的林南洋和二岁的郑瑛被家人放在一口大木箱里,由水性最好的林长福、郑勇护着漂到了东岛,两家其余9口人全部丧身大海。

后来中国大陆的渔民发现了东岛上的印度尼西亚难民,这些获救的难民后来都被大陆共党政府安置在海南岛东部的一个华侨农场,共患难的经历让林长富与郑勇成为了生死弟兄,青梅竹马的林南洋、郑瑛从小就订了女圭女圭亲,长大后两家人就变成了一家。

听了长辈的叙述,穿越一家的4个晚辈沉默了,过了好一会,林清愤然道:“**怎能这么没有民族感情!这么不负责任!”

林南洋答道:“没办法!那是一个狂热的年代,只讲阶级感情、革命友谊,父子情都不可靠,还淡什么同胞情。再说当时中国政府与苏联也闹翻了,赫鲁晓夫领导的苏联为了扼杀中国核工业,还一度想联合美英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攻击,与印度又存在边境冲突,可以说,那个时期的中国政府在国际大环境中,就象后世的朝鲜一样受到孤立,于是大陆共党政府提出了亚非拉团结起来的口号,以求外交上的突破,而印度尼西亚等中南亚国家都是中国团结的主要对象,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也只能牺牲中南亚华侨的利益了,互换双重国籍问题条约就在这样一国际环境下出台的。可以说60年代是中南亚华侨的灾难,不仅是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都对华侨进行了迫害或限制,中文学校一律停办,中文的报纸被取缔,合法财产遭剥夺,整个中南亚华侨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林拂道:“大陆**政府在互换双重国籍问题条约签订,不承认双重国籍后,没有护侨措施吗?”

林南洋道:“有一些护侨行为,中国的大多数华侨农场就是那个时候办起来的,大陆共党政府还派了一些船到印度尼西亚接华侨难民,但当时大陆国力有限,远洋运力不足,几艘船对上百万华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能用杯水车薪来形容。实际上大陆共党政府的撤侨工作只停口条上,有些像后世的宣传作秀。大陆共党政府做得最好的还是做华侨的思想工作,要求华侨融入印度尼西亚社会,也就是承认现实,安于现状,接受同化。因此,华侨分成了多派,大部分人选择了承受或接受同化,少部分人选择回国,还有一些人选择了自主外逃,我们的长辈就是其中之一。”

“唉!“林南洋长叹了一口气,然后攥着拳头道:“不知这个时空与我们的经历是否相同,如果是,我们必须有所行动,至少要把那一船人救回来,300多条人命啊!”

林南洋的建议也是大家所想,得到了穿越一家所有人的支持,于是东岛营救行动启动。

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除林晓外,其它7人都加入了营救行动。林晓原本也要求加入,但基地建设已经启动,建设初期正是决策和建设方案确定时期,作为负责人的林晓一刻也不能离开林南洋岛,不然必将影响基地建设的进程。

考虑大风的影响,营救船只确定为5000吨的杂货船,由原船的船员驾驶,还挑选了48名年青力壮的工人加入营救行动。

行动的第一步就是进行保密教育、规定参加营救人员的行为准则,同时拿高薪保障随行人员只做、不问、不议、不说,并明确负责人,48个人分成了四组,分别由林南洋和郑拂、郑风、林清负责管理监督,船员则由林长富、郑勇负责,郑瑛负责医疗保障。

第二步就是物资保障,除了必要的生活物资,还准备了大量的橡皮船和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器材以及药品。

杂货船于6月23日早上出发,途中,林南洋和郑拂、郑风、林清带领本组人员反复进行强化救生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起码各组有了一定的组织性,能够形成一些有效的救援配合。

南海海域广阔,搜索一小条船,有如大海捞针,根本不可能有结果,所以杂货船直奔西沙东岛。老天开眼,没有预想的风浪,一路上风平浪静,航行十分顺利,5月24日中午杂货船就到达了西沙东岛。

东岛位于海南永兴岛东南方24海里处,是西沙群岛第二大岛。呈长条状,长度约为2400米,宽度约为1000米,面积1。55平方公里。杂货船抛锚在东岛礁盘的东南侧礁脉上,郑拂兄弟三人按照常规乘救生艇上岛作了一番考察,岛上没有人居住,遍生麻枫桐、海岸桐、银花树、羊角树、草海桐等植物,有无数海鸟栖居在岛上,受考察者的干扰,一群群海鸟腾空而起,盘旋、飞舞、鸣唱,蔚为壮观。

由于船上有船员和工人,从保密出发,杂货船没有对西沙的其它岛屿进行考察,只静静地停泊在东岛等待预想中的70吨难民船的到来。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穿越一家之南洋立国最新章节 | 穿越一家之南洋立国全文阅读 | 穿越一家之南洋立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