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党的七大胜利召开,**主席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指出:“在目前的条件下,解放区的军队应向一切被敌伪占领而又可能攻克的地方,发动广泛的进攻,籍以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山东军区依此拟订了在5月份发起夏季攻势的作战计划,但因日寇在4月下旬增兵山东,预示扫荡,于是山东军民遂投入反扫荡作战,尔后执行夏季攻势作战计划。
5月1日,敌以3万兵力进行以鲁中、滨海两区为重点的大扫荡,驻淄博地区的日寇400余人及伪军千余人沿博(山)沂(水)公路南犯,赵兴元所在的二团相机予以打击,将敌围于石桥,与敌展开白刃格斗。歼敌后,又攻克界湖、柳沟店子,与一团挥师北进,向昌东地区张天佐伪部发起进攻。二团直逼临朐城,全歼城外日伪军,攻克盘阳据点,驱逐七贤店伪军,5月2日向冶源进击。
冶源位于临朐县以南25里,是个千户大村镇,像一枚钉子一样钉在山区和平原的结合部,一方面封锁八路军出山向平原发展,一方面掩护胶济路,因此鬼子和伪军十分重视它,重兵把守,除了筑有两米多高的围墙和暗堡以外,还挖了一条外壕,墙高壕深,墙内中空,隔不远就有一座炮楼,构有三层枪眼向外射击,墙内守敌可以相互增援、迅速转移。壕外布有四层铁丝网,遍布鹿砦,里面还拴些鹅、鸭、狗,有一点动静就要嘎嘎乱叫。
盘踞冶源的是死心塌地为鬼子卖命的汉奸头子马大牙,是个杀人不眨眼、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败类,冶源周围几个据点的伪军都得听他指挥。
二团一、二营打冶源,二连主攻,一连掩护,一连副指导员赵兴元带领一个排在冶源东南角佯攻。
赵兴元把一排战士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投弹,一组掩护。掩护组挑选枪法好的战士,专门对付围墙上的射击孔,一挺机枪封住一个枪眼,三支步枪封住一个枪眼,叫敌人伸不出枪来,我方子弹从射孔中打进去,在炮楼里横飞,杀伤敌人。投弹组又分两拨,轮流向围墙里投弹,夹杂着石头土块,搞得敌人东躲**,惊慌失措。
赵兴元用绳子拴住鹿砦往外拉,吸引敌人火力,还不时领人往前冲一冲,摆出要爆破围墙的架势,把佯攻做得跟主攻一样逼真。
当晚天降大雨,二连久攻不下,泥土溜滑,架不上梯子,过不去壕沟,下不了**,炸不塌围墙。下半夜时,赵兴元在投弹组带领战士继续投弹,敌人的手榴弹扔过来,在身边炸响,炸起的泥土打在他的身上、脸上,湿漉漉的。为了节省手榴弹,他抓起身前的碎砖头扔过去,又紧跟着扔出去一颗手榴弹,这样相持一段时间后,他的手突然抓在一只蝎子上,蜇得他“哎哟”一声,赶紧甩掉蝎子,用嘴去吸毒。初夏的蝎子很毒,结结实实地蜇了他一下,天亮后,被蜇过的手指头肿起来,带累着一条胳膊和半边身子都痛。
冶源被困时,临朐出动日军、伪军赶来救援,半路上遭到打援的二营四连痛击。
担任佯攻掩护任务的赵兴元见二连把围墙炸了一个大口子,攻进村子,就知道战斗快结束了,他的任务也完成了。这时,他又听见冶源以北4里多地以外传来枪声和“瓦子炮”的爆炸声,手立刻就不痛了,和指导员带领一连的一排和三排,飞快地向枪声响处扑去。敌人从北向南增援,八路军从西南向东北打,在一个叫芝麻铺的地方迎头遭遇。此时,伪军已经跑散,40多个鬼子且战且退,一排和三排由指导员张联盟带领打得很猛,鬼子刚刚占领一片坟地立足未稳,就被指导员带的一排、三排打垮。鬼子向东南方撤退,撤到坟地边的树丛中,树丛背后是光溜溜的河滩和一条大河,两个排冲上去,在指导员和副连长亓鲁和带领下和鬼子拼上了刺刀。
赵兴元带领二排打散了伪军,留下一个班监视,立刻带着其他战士插到树丛和河滩上,加入拼刺刀的战斗。
短兵相接、刺刀见红,双方都明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鬼子兵困兽犹斗,拼死抵抗。赵兴元身旁的二排长王哲平是连里的刺杀教员,刺杀能力很强,看到赵兴元在与鬼子拼杀中身临险境,就大喊一声:“指导员闪开!”赵兴元闻声及时闪开了,王哲平自己却被鬼子刺中倒下……
刺杀曾经是日本鬼子引以自傲的战斗手段。日军十分重视刺杀训练,1941年以前,肉搏战时,鬼子可以狂妄地关上保险,甚至退出子弹,一般的鬼子兵可以用一把刺刀对付两三个八路军。但是到了1944年,鲁中八路军的“老一团”和赵兴元所在的“老二团”就把战场上肉搏战的形势完全扭转过来,即使在以爆破著名的“老二团”,与鬼子一对一的刺刀拼杀也占上风,逼得鬼子丢掉“武士道”,不顾“大日本皇军的威名”,在刺杀中开枪。
为练刺杀,鲁中军区还请原东北讲武堂的一个刺杀教官培训骨干,在各个连队配备了不少刺杀教员,特别是主力部队“老一团”和“老二团”,战士们都经过正规、系统的刺杀训练,白天晚上,训练场上杀声震天。赵兴元好胜心强,身手敏捷,专找刺杀技术好、身高力大的高手对练,一有空闲就到屋外大“杀”一阵子。对练时枪体震得双臂发麻,头半个多月始终胳膊肿痛。渐渐地,手中的枪轻快灵活了,连续刺杀300多枪也不觉得吃力。他那个连,副连长亓鲁和、二排长王哲平、七班长李洪水,还有外号叫“刘大脚”的副班长刘洪福都是刺杀教员,一个人能对付三四个鬼子,可惜他们都在这次肉搏战中牺牲了,有的是在拼杀中被鬼子开枪打中的。
河滩上的肉搏战很快见分晓,20多个鬼子倒在一连战士的刺刀下,赵兴元发现有四个鬼子趟着河水向对岸狂奔,就对机枪手说:“‘老中央’,鲁永贵,你掩护我们过河说着,就领一个班过河急追。
鲁永贵是从国民党九十二军俘虏来的,因此外号叫“老中央”,机枪打得准,他倚在一棵柳树上,瞅着对岸芦苇丛中的钢盔和闪动的身影不停地点射。
赵兴元过河后在芦苇地里搜索,发现了三具鬼子尸体,还有一个鬼子不见了。他沿河滩继续寻找,突然,从一个土坑里蹿出一个鬼子,让过赵兴元,用刺刀一下刺中了紧跟他身后的一名战士,刺刀从腰间穿过,从身体另一侧露出刀尖,那名战士一头栽倒在地。
由于事发突然,又离得太近,赵兴元来不及开枪,急中生智,俯身抓起沙土就往鬼子脸上扬去,沙土迷住了鬼子的眼,战士们一拥而上将他刺死。那个被鬼子刺穿腰部的战士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几个月后又重上战场。
还有几个鬼子跑到下游几百米处的一座桥下隐蔽,头上盖些水草,鼻子露出水面,一动不动,战士们发现后,一顿手榴弹扔过去,鬼子都被炸死了。
赵兴元胆大心细,刚刚发生的身后战士被刺的事,更让他提高了警惕,打扫战场时更加仔细认真,果然发现了异常。
河边浅水处有只鸽笼,两只信鸽还没有来得及放出去,一个小鬼子趴在浅水里,脸侧歪着,鼻孔露出水面。赵兴元看他身上无伤,没流血,不像真死,就上去踢了两脚,没想到这个鬼子真是装死,站起来时还没忘提起鸽笼子。
这个鬼子与赵兴元上次打茅茨据点俘虏的那个鬼子不一样,不再拼死挣扎反抗,而是老老实实投降,八路军战士站队集合,他还走过去站在队伍后边,炊事员送来饭菜,他还上前抢着吃,没有一点当兵的样子。赵兴元看着,又好奇又好笑,问他:“你好大胆子,敢站在我们队伍里?”小鬼子叽哩呱啦地说了几句日本话,翻译说,他看见八路军不打人不骂人,因此就不觉得害怕了。原来他是个新兵,随着日本败势已定,日军伤亡越来越大,兵员补充不及,新兵素质也越来越差,老的老、小的小,这个小鬼子看上去也就是十五六岁,毫无斗志,不知廉耻,这样的日军不败才怪。
冶源战斗后,二团被鲁中军区通令嘉奖。
6月,一连随二团主力连续作战,攻克日伪据点5处,后又南下诸城地区,攻城拔寨,歼敌2个团又1个营,胜利结束夏季攻势,满怀信心地迎接大反攻的到来。
赵兴元很看重这几场发生在抗日战争后期的战斗,虽然战斗规模与他日后在东北战场上参加的大战没法比,但这是他带队对日本鬼子的主动攻击,而且发生在白天;在此之前,他与鬼子作战都是打伏击、搞夜袭,而且伤亡较大。更不同的是,他们与鬼子兵面对面、一对一地肉搏,刺刀见红,胜得干净利索,这种战场上敌我态势的巨大变化,说明此时的八路军已经强大起来,不再避免与鬼子拼刺刀了,而是在拼刺刀中杀出了中**人的威风,灭了日本鬼子的“武士道精神”,预示着鬼子的末日就要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