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全译 §§§9.文阶

作者 : 未知

圣主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扶天捧日之功;公弧位比三台,郎官序应列宿。

注解:(震)(离)都是卦名,震属东方,离属南方,都是阳明之象,义见《易经》。(捧日)日是君象,宋韩琦幼时,尝梦以手捧日,后为宋室名臣,典出《宋史》。(公孤)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典出《书经》。(三台)三台六星,西边文昌二星叫上台,司命为太尉,次二星叫中台,司爵为司徒,东二星叫下台,司禄为司空,典出《天文志》。(郎官)是侍郎,郎中,汉世皆称郎官,唐以后专指郎中员外。(列宿)郎官十五星,在帝星东北,典出《天文志》,列宿就是天上的星宿,汉馆陶公主,尝为子求郎官,帝不许,说道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民受其殃,典出《后汉书》。

译文:圣明天子,有出震向离的阳明之象,大臣有扶天捧日的辅国功勋;三公三孤的位次,可比之为天上的三台,各部郎官的班序,上应天上的十五星宿。

宰相爵居鼎铉,选曹职掌铨衡。

注解:(鼎铉)鼎是宝器,三足有耳,铉是贯耳举鼎的东西,三公以三人辅君,有鼎兹的形象,“鼎黄耳金铉”,语出《易经》。(选曹)就是吏部掌铨选的事务,所以叫做选曹。(铨衡)铨,是量多少的,衡是平轻重的,吏部评量人物,所以说他是铨衡。

译文:宰相的爵位,好比是宝鼎上贯耳举鼎的东西,吏部的职权掌理事项,是在评量人物的得失和选退。

曰天官、曰地官,曰春官,曰夏官,曰秋官,曰冬官,六部寮菜之通称;曰冢宰、曰司徒、曰宗伯、曰司马、曰司寇、曰司空,尚书侍郎之总号。

注解:(六官)见《周礼》,天官就是吏部,地官就是户部,春官就是礼部,夏官就是兵部,秋官就是刑部,冬官就是工部。(寮采)尔雅释诂:“菜寮,官也”。注:“同官为寮”。释文:“寮字又作僚”。注:“官地为菜”。疏:“菜谓菜地,主事者必有菜地;菜,采也,采取赋税以供已有。”按察地即菜地,官食菜地,故菜亦训官。寮菜即指同寅也。(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就是周官的六乡,吏部尚书大冢宰,侍郎称少年宰,户部尚书称大司徒,侍郎称少司徒,礼部尚书称大宗伯,侍郎称少宗伯,兵部尚书称大司马,侍郎称少司马,刑部尚书称大司寇,侍郎称少司寇,工部尚书称大司空,侍郎称少司空。(尚书)(侍郎)清制每部满汉尚书各一,侍郎各二,尚书是正官,侍郎是副官。

译文: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是六部寮采时通称;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是尚书侍郎的总号。

柏府乌台,推崇都宪,凤池薇省,赞美词林;皇华以誉行人,司成以尊祭酒。

注解:(柏府乌台)汉时御史府中列柏树,有野鸟数千栖止树上,朝去夕来,故名柏府,又称乌台。典出《汉书》。(都宪)就是都御史。(凤池)就是凤凰池,禁苑中池沼,中书省所在的地方,晋荀勖久在中书,及迁尚书令,有人向他道贺,勖说:夺我风凰池,诸君何贺耶。典出《晋书》。(薇省)唐开元阎,改中书省曰紫薇省,以中书令掌佐天子执大政,典出《名义考》。(词林)就是翰林。(皇华)《诗经》篇名,这诗是君遣使臣的诗,后世就作为称颂使臣之语。(行人)就是使臣。(司成)官名二字出《礼记》。后世国子监祭酒称大司成,司业称少司成。(祭酒)古人饮酒,必尊长先用酒以祭地。故凡同席中齿德相推,称为祭酒。后因以为官名,汉有博士祭酒,汉的侍中,魏的散骑常侍,功高者并为祭酒,最著的是国子监祭酒,这官名至清宋始废。

译文:柏府、乌台的称呼是用来推崇都御史,凤池、薇省是用来赞美翰林的称呼;以皇华来称颂使臣,司成是尊国子监祭酒的美称。

内而科道,总称柱后惠文;外而督抚,并号中丞开府。

注解:(科道)科是六科给事中,道是各道御史。(柱后)冠名。独断:“法冠,楚冠也,一日柱后惠文冠,高五寸,以缓裹铁柱卷,秦制执法者服之,今御史服之”。《汉书》张敌传注:应劭曰:柱后以铁为柱,今法冠是也,一名惠文冠。考惠文冠本武冠之名,此亦名惠文冠者,盖楚渀赵武冠之名,以其近似名之,非即武,官之惠文冠也。(督抚)督是总督,抚是巡抚。(中丞开府)汉制有御史中丞,隋改为侍书侍御史,唐初改为司宪,宋以中丞为台长,明初设左右副都众都御史,出则为开府,清时总督加都御史衔,巡抚加副都御史,称巡抚为中丞,称总督为制军,或称制府。

译文:京官有六科和各道,总称叫柱后惠文;外官有巡抚和总督,并称叫中丞开府。

&nb

sp;方伯藩侯,布政参议之职,臬司廉宪,提刑按察之名;学政号日文衡,监法称为鹾宪。

注解:(方伯藩侯)就是藩台,管理通省户版税役的总数,一名布政使,又名参议。(臬司廉宪)臬,法也。臬司二兀之肃政廉访司,明、清之提刑按察司,营称之臬司,又名臬台。廉宪,亦名廉访使,即是臬台之宫也。(学政)就是学台,清末改为提学使。(文衡)文是文学,衡是权衡,学台主持文学,故称文衡。(监法)就是监运司,亦称监宪,管理通省监务。(鹾)就是监味的厚的,“盐曰咸鹾”句出《礼记》。

译文:方伯藩侯,是布政参议的官职,臬司廉宪,是提刑按察的别名;学台职掌文学,故号文衡,运使总持监务,故称鹾宪。

郡侯刺史,太守名尊;别驾治中。府寮望重。州牧邑长,乃知州知县之号;贰尹少府,即县丞县尉之称。

注解:(郡侯刺史)就是知府,知府管理一郡,故称郡侯,唐武穗中改太守为刺史,天真中仍改为太守,清时又改为知府。(别驾治中)别驾就是清时的通判,汉制别驾一人,从刺史行郡,别乘一车,故称列驾。治中,就是清时的同知,鲁庞遗先主书云:庞士无非百里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先主乃以统为治中,典出《三国志》。(府寮)是指知府的寮属。(州牧邑长)州牧,就是知州,邑长就是知县。知府称守,知州称牧,知县称令,是清时的统称。(贰尹少府)古时的贰尹,就是清时的县丞,古时也称长史,古时的少府,就是清时的典史。

译文:郡侯刺史,是太守的名号,极尊重的;别驾治中,是知府的寮属,声望也很隆重。州牧邑长,就是知州知县的别号;贰尹少府,乃是县丞、县尉的古称。

仕宦俗号乡绅,农官古称田□;钧座台台,皆推显宦;宪辕虎幄,并誉尊僚。

注解:(仕宦)就是做官的人。(乡绅)绅是朝服上大带,古时上朝,手必执笏,笏是朝版,所以做官的人,叫做捂绅先生,捂是插,是说笏不执在手中时,就插在绅中,后世就把这绅字,作为做官的代词,这乡有做官的人,人家就称他是乡绅。(农官)劝农的官,唐宋以后,有营田使,劝农使等官,都是农官。(田畯)畯,田官也,《尔雅》释言:“畯,农夫也”。注:“今之啬夫也”。疏:气田□一曰农夫,孙炎曰:“农夫,田官也”,皆谓主田大夫也。盖田大夫即典农之官。(钧座台):“钧座,台座皆称仕宦”。注:“钧,均也,言仕宦秉国之政,得其钧平也”。今习用于书札中对长官之敬词。台台亦是一种尊称,宪台是指对长官的尊称。(宪辕)凡上司都称宪,辕是辕门。古时巡狩田猎的事。把车作藩,在进出的地方,就把车的两辕竖立相同,当他是门,叫做辕门,二字出《周礼》。(虎幄)上下四旁,障以帷幕,中台虎形,故称虎幄,二字出《左传》。

译文:做官的人俗称为乡绅,主管农务的田大夫古称为田畯;钧座台台,都是指位显受敬重的官吏;宪辕虎幄都是指位高品尊的官僚。

初官曰筮仕,莅任曰下车;任满曰及瓜,归田曰解组。

注解:(筮仕)筮音世,是占卜。说是将去做官,先卜吉凶,二字出《左传》。(下车)官吏初到任叫下车,“未下车,人怕之,既下车,人悦之”。语出李白《题南昌宰去思碑》。(及瓜)齐襄公在瓜熟时遣人出戍,约明年瓜熟时更代。典出《左传》。(归田)古时出仕的人,不忘归耕,所以退仕叫做归田,二字见《陶潜集》。(解组)解是解下来,组,是举印的绶,二字见《汉书》。

译文:初做官,叫筮仕,初到任,叫下车;做官任满叫及瓜,辞官回去叫解组。

秩官既分九品,命妇亦有七阶;妇人受封曰金花诰,中书诏敕曰紫泥封。

注解:(秩官)秩是职,“委之常秩”,句出《左传》,这是说官的品级。(九品)是分九等的品级,魏晋以来,有九品官人之法,是论人才的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后世就作为官阶的高下,这九品中,并分正重两级。(命妇)受过诰命的妇人,一二品称夫人,三品称淑人,四品称恭人,五品称宜人,六品称安人,七品以下都称孺人,还就叫做七阶,(金花诰)唐制,官诰院敕郡夫人,用金花罗纸七张,盛锦缥袋,故称金花诰,典出《春明退朝镶》。(中书)官名,管理诰敕事务。(诏敕)诏,告也,古时上告其下曰诏。敕,亦作勃,劫,诚也。常言皇帝论告臣下之文书及颁赐爵位之诏令皆曰敕。(紫泥封)天子六墨,皆用武都山紫泥封好,骨以诏称紫诏,诰称紫诰,典出《汉旧仪》。

译文:有爵秩的官职,共分为九品,受诰命的妇人,也分为七阶;妇人受国家封典,名叫金花诰,中书受朝廷诰敕,名叫紫泥封。

唐帝以金瓯覆宰相之名,宋主以美珠箝谏臣之口;金马玉堂,群羡翰林声价,朱皂盖,争看郡守威仪。

注解:(唐帝)是唐明皇。(金瓯)瓯,小盆也,金瓯是金铸的小盆,唐玄宗将命相,先书宰相名,盖在金瓯的底下,太子(即肃宗)入见,玄宗说:“此中是宰相的名,汝猜是谁”,太子说:“不是崔琳,就是卢从显”,“玄宗说:是的”。典出《唐书》。(覆)是盖。(宋主)就是宋真宗。(美珠)宋真宗为天书下降事,恐王旦要谏阻,就先召旦饮酒,并赐酒一尊,对他说:“此酒极佳,归与妻孥共饮。”及归发封,都是美珠,旦知帝意,就不敢有异议。典出《宋史》。(箝)是制。(金马)金马门在未央宫中,汉武帝得大宛名马,用铜铸像,立于署门,故称金马门、东方朔、主父偃、严安、徐乐,皆待诏金马门。典出《汉书》。(玉堂)汉官仪侍中有玉堂署,宋苏易简为学土,太宗亲书玉堂之署四字赐之,当时以为荣。典出《宋史》。(朱皂盖)朱是红色,是车蔽,皂是黑色,盖是车盖,汉制。二千石车朱两,千石至六百石,朱左,皂盖,典出《白帖》。

译文:唐玄宗将书写宰相的名单,覆盖在金制的小盆下,宋真宗以赠送美玉暗示谏臣王旦紧闭金口;金马门和御赐玉堂署都是预示为群众羡慕的翰林学士的地位不凡,红色车,黑色车盖,显示郡县太守的威仪。

八座皆紫阁名公,五马即黄堂太守;代天巡狩,直指通称,指日高升,官僚美誉。

注解:(八座)汉制六郡尚书,及二仆射,称八座。典出《通典》。(紫阁)宋刘扮拜中书舍人,请建紫薇阁于西省,典出《宋史》。(五马)古时天子六马,三公九卿驷马,汉时朝臣出使为太守加一马,故称五马,典出《汉官仪》。(黄堂)吴郡太守的大堂,因屡被火炎,涂以雄黄,故称黄堂,典出《吴郡志》。(代天巡狩)即代理皇帝外出巡狩。巡狩即巡守。《孟子》粱惠王:“天子迈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疏:气巡狩者,谓趣诸侯为天子所守士也。(直指)直指使者,汉官名,见《汉书》。同明朝的巡按御史一样。

译文:六部尚书,及二仆射都是紫薇阁中的名公,用五马拉车的是黄堂太守;代皇帝巡视天下,通称为直指使者,眼看就要高升的人,是为官的人最觉得荣誉的事。

藩垣屏翰,有侯伯之尊,墨绶铜章,乃子男之列;太监掌宫门之禁令,故曰阉宦;朝臣皆措笏于绅间,故曰缙绅。

注解:(藩垣屏翰)藩篱,垣是藩垣,屏是遮蔽内外的围屏,翰是斜字的意义,四字见《诗经》。(墨绶铜章)就是用黑色组授击铜的印章,汉制,邑宰墨授铜章,典出《汉官仪》。(子男)爵名,汉时子男封地五十里,知县出宰百里,故知县可称邑侯,称子男是小一等的。(阉宦)即是阉尹,阉寺,阉,竖也,宫中阉,阁闭门者也。《汉官仪》:“宦者皆谓之奄,司阁则谓之阉”。今常以宦宫之名称之。(朝笏)(绅)解见前。

译文:布政称为藩垣,又称屏翰,位有侯、伯的尊贵,知县系墨授,佩铜章,位列于子、男的地位;太监执掌宫门的禁令,所以叫做阉宦;朝臣皆插朝笏在腰带上,所以叫做缙绅。

树爱甘棠,召伯化行于南国,碑名堕泪,羊公泽被于襄阳。鱼头赞鲁直之丰棱,伴食嘲卢相之缄默。

注解:(甘棠)树名,召伯循行南国,宣布文王的德政,曾经在甘棠下憩息,后人常思念他,所以并爱这树,不忍剪伐,典出《诗经》。(召伯)就是召公。(南国)周朝建都陕西,所以把江汉以南,都叫做南国。(堕泪碑)晋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政,死后葬岘山,百姓见其碑即流泪,称为堕泪碑,也叫岘山碑,典出《晋书》。(鱼头)宋鲁宗道,性忠鲠,满朝都忌惮他,因为鲁字的头,是鱼字,所以当时叫他是鱼头参政,典出《宋史》。(鲁直)鲁宗道正直敢言,帝称为鲁直,典出《宋史》。(丰棱)丰是丰骨,棱是棱角。(伴食)唐卢慑慎,与姚崇同相玄宗,自以才不及崇,每自推让,不敢自尊,时人号为伴食宰相,典出《唐书》。(缄默)缄,封也。缄默即封住沉默不语也。

译文:百姓爱召伯所憩的甘棠树,于此可见召伯的德行风行教化及于南国,百姓见羊祜的墓碑即因感念而掉泪,可见羊祜的恩泽施于襄阳。以鱼颈来赞扬鲁直个性的鲠直,以伴食宰相来嘲讽卢怀慎的缄默不语。

王德用称黑王相公,赵清献号铁面御史;刘守爱民,蒲鞭示辱,羊君洁已,官署悬鱼。

注解:(王德用)宋将,面黑有勇略,契丹使者称为黑王相公,典出《宋史》。(赵清献)名下,字阅道,谂清献,为殷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实,京师人称为铁面御史,典出《宋史》。(刘守)刘宽,字文铙,为人仁恕,汉桓帝召为南阳太守,吏有过失,但用蒲鞭责罚,不加严刑。典出《汉书》。(羊君)东汉羊续,字与祖,灵帝时,官南阳、卢江二郡太守,居官清介,府丞当送生鱼,续悬于庭中,后又进,续出前馈的鱼示他,丞大为惭愧,典出《后汉书》。

译文:王德用面黑有勇略,辽人称为黑面相公,赵清献为人大公无私,不谀权贵,时人称为铁面御史;刘宽体恤爱护百姓,但用蒲鞭责人,聊以警告羞辱而已,羊续为人清介,洁身自爱,衙中不受馈献,悬挂府丞所赠之鱼。

直言不讳,何殊鸣凤朝阳;弹劾无私,未许豺狼当道。

注解:(鸣凤朝阳)唐自褚遂良死后,朝臣以言为讳,永淳初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直言谏阻,时称为“鸣凤朝阳”,典出《唐书》。(弹劾)参奏人罪叫做弹劾。(豺狼当道)汉安帝遣入使按行风俗,张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道,安问狐狸,遂入朝弹劾大将军梁冀兄弟不法,典出《后汉书》。

译文:李善感直言不避忌讳,何异于彩凤之鸣于朝阳;张纲不怀私心弹劾梁冀兄弟,谓之为豺狼挡住道路。

邓侯政美,挽之不留;谢令性贪,推之不去。蜀郡民歌五□,渔阳麦秀两歧。

注解:(邓侯)名攸字伯道,为吴郡太守,除饮水外不取分毫,临去,百姓攀留,船不得开,乘夜逃月兑,百姓歌云:“攸如打五更,鸡鸣天欲曙,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谢令)就是姓谢的县令,先任吴郡时,民苦其贪,故歌诗有“谢令推不去”之句,典出《晋书》。(五!)汉廉范字叔度,为蜀郡太守,蜀郡旧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范至任,除其禁严,使储水民以为便歌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无糯,今五!”,典出《汉书》。(渔阳)古燕蓟地,在现在的河北省。(两歧)麦一茎两穗叫两歧,汉张堪为渔阳太守,开稻麦田八十余顷,劝民耕稼,民都殷富,麦竟有一茎两穗的祥瑞。民作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典出《汉书》。

译文:邓侯为吴郡太守时,政化纯美,临之,百姓群留亦毅然离去;谢姓的县令任吴郡太守时,贪污枉法,百姓逼其离去,但是却推之不去。廉范守蜀郡时,百姓同歌五□,张堪守渔阳,物阜民丰,一麦竟长出两穗来。

鲁恭三异,中牟桑下有雉驯,郭重来,并境儿童迎竹马,鲜于乃一路福星,司马是万家生佛。

注解:(鲁恭)后汉鲁恭,字仲康,为中牟令,蝗不入境,河南尹袁安派人去考察他政绩怎样的好,见恭休息桑下,有雉飞过,这雉看见了人,并不惊慌,使者对田中的小儿说:“何不去捕这雉?”小儿说:“这雉方将育雉,不可捕他”。使者就回报袁安道,恭为政有三异,蝗不入境,化及禽默,童子有仁心,安就表荐恭为大司徒。典出《后汉书》。(中牟)县名,在现在河南省。(驯)是性情纯良顺从的样子。(郭!)字细侯,汉时为渔阳太守,调守颖川后转并州牧。(并境)就是并州,在现在的山西省。(竹马)郭!赴并州任,路过渔阳,老幼一路相迎,至西河,复有儿童数百人,骑竹马在道旁迎接。典出《汉书》。(鲜于)复姓,宋鲜于子骏名先,为京中转运使,司马光语人曰:“此”一路福星也,典出《宋史》。(司马)就是司马光,字君实,为宋贤相,封温国公,恩泽广被,百姓立木主奉祀他的,几至万家,大家称他是万家生佛,典出《宋史》。

译文:鲁恭治理中牟县,有三种现象异于他县者,一是蝗不入境,二是化及禽默,三曰童子有仁心,曾坐于桑树下雉见人并不惊,郭!赴并州任宫,路过渔阳,老幼一路相迎送,儿童并且骑竹马在道旁迎接,鲜于是一路福星,司马光则是泽被万象的生佛。

鸾凤不栖枳棘,主簿快睹仇香;河阳遍种桃花,县令欣逢潘岳。

注解:(鸾凤)都是神异的鸟名。(枳棘)枳,同橘树差不多,棘是有刺的树。(主簿)官名,是知县的僚佐。(仇香)名览字季智,初为亭长,地方上有一人,名陈元,母讼其不孝,香说:“守寡养孤,奈何致子于法”,母感悟去,香又亲至其家,以大义对告,陈元大感悟,就此成为孝子,邑令王涣闻香名,署为主簿,对他说:“不罪陈元而化之,得毋少鹰脀之志乎?”香说:“与其为鹰脀,不如为鸾凤”,涣说:“枳棘非鸾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乃捐自己月俸,为香治装入太学。典出《汉书》。(河阳)地名,在现在的河南省。(潘岳)字安仁,为河阳令,百姓有犯罪的,叫他种桃花一株,便放去,及任满时,一县皆花,人家就叫他是花县。典出《晋书》。

译文:鸾凤是神异的瑞鸟,不该栖止于枳棘丛里,王涣署香为主簿,很快意的遇见这等人才;河阳县遍地植满桃花,县令很高兴能看见潘岳当日所植的桃花,如今已成盛况。

刘昆宰江陵,反风灭火,龚遂守渤海,卖剑买牛;皆由德政可称,是以令名攸著。

注解:(刘昆)汉刘昆为江陵令,县有火灾,昆向火叩祷,风竟反吹,把火灭掉。典出《汉书》。(龚遂)汉宣帝时,渤海多盗,帝命龚遂为守,遂至郡界,传令爀捕盗,盗喜,都佩剑带刀来迎,遂劝他们卖刀买犊,卖剑买牛,盗都感化,一年后,渤海大治。典出《汉书》。

译文:刘昆做江陵县令,叩求上天,反转风来吹灭了火灾,龚遂做渤海太守,劝导盗贼,卖去了刀剑,去买耕牛;这总是由于有仁德的政可以称扬,所以美善的声名,从此大振。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幼学琼林全译最新章节 | 幼学琼林全译全文阅读 | 幼学琼林全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