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看到荀谌平安无事地回来了,嘲笑他道:“友若这次太过小心了吧!”
荀谌白了他一眼,说道:“刘和已与张燕有谋,大人还需立刻布置,以防不备。”
沮授笑道:“知道,知道。”
荀谌见沮授并没有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即刻说道:“我没有在和你说笑,我说的可是真的!”
“哦?”
“这一次我去刘和军中,虽然待的时间不长,但感觉到刘和是将我匆匆送走,他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们,所以我在离开的时候留心了一下,发现他手下的步卒大多数不是幽州人士,而更像黑山贼众。虽然事前我与你提出,无论怎样,都将视刘和已与张燕有谋,但现在看来,事实恐怕不仅如此,刘和早已与张燕合兵,甚至把他的大营和他个人的安危都交给了张燕。虽然这是我的猜测,但倘若果真如此,那么这一次,他们所谓的已将张燕合围,其实是一个骗局。你说,他们骗的是谁?”
“你说的可是真的?”听到荀谌的这番话,沮授僵在了那里,突然觉得自己的脑子似乎不够用了。
“句句真言!”
“糟了!”沮授大惊失色,“主公上当了,颜良文丑恐怕危险了!”
说完,沮授奋笔疾书,完成后,盖上了印戳,让荀谌立刻把信向袁绍送去。然后派人请来张郃、高览二将,将可能的危机告知了他们。三人稍作商议后,便立刻分头行动,整军备战。
袁绍已经率军到达了范阳,刚刚把营寨按好,荀谌便到了。几乎同时,前往文丑军处传递消息的斥候也回来了。
看了沮授的信件,听了荀谌的猜测,又听了斥候的报告后,袁绍惊呆了,随之失声痛哭,又是大怒,道:“刘和、麴义,你们可真是好样的!我与你们势不两立!”
“主公息怒。”荀谌在一旁劝解道,“既然事已至此,我们与刘和一定是要打的,但表面文章还需做好。”
袁绍点头称是,于是便叫来了陈琳,让他立刻书写讨刘和檄文一篇。
第二天,当着全军将士的面,袁绍让陈琳站在台上,将连夜赶出的檄文当众诵读了一遍,历数了刘和的十大罪状:
第一罪,初平元年,董卓火烧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刘和时任侍中,本该陪伴天子左右,保护天子龙体,但刘和于第二年就逃出长安,置天子于不顾,此乃不忠。
第二罪,幽州牧刘虞乃刘和之父,于初平四年遭公孙瓒所杀。刘和不思报仇,却躲在邺城,任凭杀父仇人法外逍遥,此乃不孝。
第三罪,毋极甄家本是平民百姓,其小女与人已有婚配媒约。刘和肆意妄为,劫其小女,又敲诈甄家钱粮,此乃不仁。
第四罪,我主念其可怜,收留之,又助其兵马,使他得以为父报仇雪恨。但他忘恩负义,与麴义小人一同骗杀了颜良、文丑,视我主为敌,此乃不义。
第五罪,乌桓、鲜卑,久居塞外,不服王化。刘和与之私好,怂恿外族屠杀大汉子民,此乃民族罪人。
第六罪,黑山张燕,本是黄巾余党。刘和身为大汉宗室,却与黄巾贼子媾和,视汉贼为友,此乃宗室罪人。
第七罪,刘和身为侍中,并无兵权,却无视朝廷法度,勾结鲜于辅、齐周、阎柔等人,在幽州地区私自募兵,意图不轨。
第八罪,公孙瓒曾讨贼有功,乃朝廷册封前将军。刘和虽与之有杀父之仇,但即使讨之也应受朝廷许可。但刘和私杀朝廷重臣,事后也不向朝廷汇报请罪,无视朝廷威严。
第九罪,当年刘和自长安出逃,至南阳,劝其父遣兵资助袁术,却又不入京护卫陛下,任由兵马祸乱中原,唯恐天下不乱。
第十罪,董卓乱政,天下义士发兵共讨之,但他和他的父亲却私通董卓,无端阻挠义军的大计,置社稷安危于不顾。
有此十罪,天怒人怨。我主愿蘀天行道,带领天下义士,将此十恶之徒为天下除之。
读完檄文,陈琳声泪俱下,台下的袁绍军将士们更是义愤填膺,齐声喊道:“跟随主公,誓杀刘和!”
荀谌在一旁听了,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陈琳,心说:“你厉害,这样的文章都写得出来!十条罪状中,除了第三条还有待商榷外,其他的根本就是在恶意描黑,如果认真追究起来,第二条和第四条还不是主公给逼的?”
陈琳看到荀谌的目光似乎在责问自己,便低下了头,不再言语,却有些脸红,心说:“能写出这些就不错了!我容易吗?”
与此同时,刘和也在麴义和张燕的陪同下站上了高台,大声诵读前一天晚上与张燕谋划好的讨伐袁绍的檄文。虽然刘和和张燕的文笔都不算好,但要写这个檄文却并不难,他们把几年前公孙瓒讨伐袁绍时用过的檄文翻了出来,稍作修改,也列举了袁绍的十大罪状:
第一罪,袁绍魅惑大将军何进,不能用部下忠言,却令丁原焚烧孟津,招来董卓之乱。天子被挟制,他不能在朝廷上想办法,帮助他的父亲一起制约董卓,却私自逃跑到渤海。渎职辱爵,背违人主。
第二罪,袁绍为反董卓联军的盟主,但他不事先将此事告诉他在京城的父兄家人,由此而导致了他的父亲和他所有在京城的族人一同被杀,此乃不仁不孝。
第三罪,长沙太守孙坚,为国事驱离董卓于洛阳,扫除陵庙,功劳甚大。但袁绍虽身为讨董盟主,却令部下周昂盗居其位,断其粮草,导致孙坚不得深入,讨董联军最终瓦解。
第四罪,威逼韩馥出让冀州,又私刻印玺,伪造天子诏书。
第五罪,刘勋、张导,都曾是在袁绍初期,对他有功的人。只不过因他们还心存汉室,便被袁绍以各种小理由而杀害。由此可见,袁绍早有对大汉的不臣之心。
第六罪,吕布是平定董卓之乱的功臣,因兵败长安而投奔于袁绍,并相求援兵,共同击垮已占据长安的李催、郭汜,一起保护天子和朝廷。袁绍非但不同意,还派人暗害吕布。臧洪乃天下义士,只是求他援救好友张超性命而已,此事对于袁绍也就一封书信的事,但袁绍非但自己不救,还不允许臧洪去救,最终甚至一日杀臧洪、陈容二义士,兵屠东武阳城。
第七罪,黑山众部虽然曾加入黄巾,但现在早已归顺朝廷,大帅张燕更是朝廷任命的中郎将,但袁绍非但不承认,还派兵攻打,实则为其争抢地盘。
第八罪,麴义曾多次搭救袁绍性命,却为其所害,实在忘恩负义。
第九罪,刘和受天子委托,欲求幽州援兵至长安保护天子,却在路上被他软禁拘留,使得帝命不达。后来虽然在众多的压力下,将刘和放出,但又多次派人暗害,有私心欲控制整个河北之地。
第十罪,上谷太守高焉,甘陵相姚贡等人,都遭受袁绍勒索,因未能备齐财物而被其害。袁绍兴兵两年,置国难于不顾,私自封赏,又收考责钱,攻抄郡县,百姓对他深恶痛绝。
有此十罪,足见袁绍实乃小人,是朝廷祸乱之始。黑山众人虽原为黄巾,但现已改编为朝廷大军,刘和虽为侍中,但受陛下所使,愿为陛下号令天下兵马,率领原幽州牧旧部与燕平难中郎将张燕一起,共讨袁贼。
这些话刘和虽然已经排练了多次,但念的时候还是磕磕碰碰,有些生疏,不过台下的众人早已有被安排,在刘和念完了檄文之后,立刻高声喊道:“愿为社稷,共讨袁贼!”一时间,士气高涨,人人愤慨。
对于这个结果,刘和非常满意,随后便回到军中,准备大干一场。
两道檄文通过不同的使者传送到了各地的诸侯处。
曹操见后大笑不止,虽然他已经自成一体,但仍然在表面上还位居袁绍部下,并且在很多地方也有求于袁绍,不过他并不介意在袁绍的北面再多一个敌人。公孙瓒死了,没想到刘和居然起来了,那就让他们两个斗一斗吧,正好能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平定中原,等自己羽翼丰满后便可摆月兑袁绍了。他现在一门心思想要迎接天子,袁绍那里,越乱越好。
刘备看到后,皱了皱眉头。公孙瓒是他的好友和故主,但他也一样曾受到过刘和的父亲刘虞的提携之恩,谁是谁非,他不愿去多想。至于刘和与袁绍即将开始的大战,他也一样无暇顾及,不远处的吕布和袁术才是他现在最头痛的事情。
吕布非常开心,他感到终于有人帮他向袁绍出了一口恶气。不过幽州太远,他最多只能考虑到徐州的事情。
公孙度看到后,把两道檄文扔到了一边,不管他们,继续做自己的辽东王之梦。
袁术很生气,他认为袁绍不该把自己拉扯进讨伐刘和的檄文中。当年的事情毕竟不算光彩,于是便希望刘和能好好地教训一下这个家族中的庶子哥哥。当然,他只是想想而已,远在幽州的刘和并非像公孙瓒那样可以成为他的盟友,却一样是敌人。
天子刘协看到后开心了一阵子,原来当年被自己派出去的刘和还没有死,还在为自己和大汉努力奋斗着。不过开心的心情很快就被董卓的旧部搞得很糟糕,他偷偷地哭了一场,也不知是喜还是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