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致读者
第2节第四十一章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一个人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更能激发出一个人对生活的热情,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充满对生活对困境的乐观信心。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政党,为使其巩固健康发展,更离不开积极向上主动寻求自我改革的良策。一个聪明的君主,即使没有伟大政治家推动历史前进的胸怀韬略,也懂得如何适时审时度势而为。主动与被动,一字之差,导致的结果却截然不同。改革不是全盘否定过去,不是去推翻一个政府,不是去取代一个政党。改革,改革是去除一些法规政策中的糟粕,以求逐步使之符合大多民众,谋求以国富民强为宗旨,谋求以振兴民族为目的,以便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宇宙间的万物,一条铁的定律是没有一成不变,不变,意味着衰老和死亡。
历史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历史不可能重演,尤其是被历史废弃淘汰不适合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陈规陋习,更不能萌芽复活。回到过去,意味着倒退,倒退和一成不变虽不是同义字,但最终得到的结局是一致的。
积极主动寻求改革,自我完善,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来说,是何等的至关重要啊!
席远山并不真正懂得改革的多少学问,改革对社会又有多大的深远意义,他之所以进行改革,完全处于他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念想,那就是为大瑶县为大瑶县人民谋奉献,为维护政府的形象和保持一个党员对党忠诚不渝的情怀。正因为他自身所具的基本和愿望,切中了任何改革所具备的基本,才使他的一些举措,没招致强有力的反对和阻力。因为他始终以大多数人利益为出发点。
以前,也曾有不少部门的人,提出过这样那样不相同的改革方案,对一些民生关心的问题也搞过不少亲民惠民的活动,不知什么原因,或许方案缺胳膊少腿,或许又有违改革之根本,或许……其结果招致一片哗然和质疑,犹如晴天里的一道闪电划过,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久而久之,所有改革的词儿,甚至包括法律法规,在老百姓的心里,在各部门与各部门之间,在领导与领导之间,所有的互相之间,一切的一切都成了浮云,灰色的。
席远山不比别人伟大睿智,头顶上也没开一个天窗的慧眼,学历更不如什么研究生,博士生留洋生及各名牌大学的科班生,他之所以能在错综复杂的现状中改革,并能深入下去,只因为他传播的是人性的美。
纵观历史,改革也好,革命也罢,只要是为大多数人谋利择福,只要为人民歌功颂德,才是成功的取胜的不二法则。
一开始,席远山没有高调的大唱特唱改革,如何标榜自己,而是从杜绝公车私用和兴修水利切入到改革中去。这看起来是老调新弹且鸡毛蒜皮的事,但切合了改革两头同时并进的基本要素。一是领导干部,二是普通百姓,前者是纠权贵之风,后者是为底层百姓造福。刹公车私用滥用,对那些少数权贵而言,只要在其他利益上不受根本损害,用不用公车,****大的事,谁想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可是在老百姓心里,就不这么认为了,他们看到的不是权官少用车那么简单了,他们看到的是政府改革带来的希望。人是为希望而活着的,有了希望,生活才有激情,社会才能稳定。兴修水利恢复耕地建设。更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老百姓能不欢喜这样的领导吗?别把老百姓全当猪脑使,上街给人擦皮鞋,拉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进社区上街道清清垃圾,怎能与兴水利惜土地相提并论呢?/明摆着是打着为百姓办实事的旗号在作秀在忽悠,怎能受老百姓欢迎呢?谁心里都明白平日自己办公室卫生都请专人做的人,自己跑到大街上去给人擦皮鞋打扫卫生,弱智都不信服这是为民造福有多少真实性。认真往深处去反思一下,这种现象和行为,即使不是存心培养一个民族的惰性,至少有一种引导的正确与否。一个国家的普通百姓,连自己脚上的皮鞋都懒得擦了,门前的卫生都依赖他人清理了,不知这个民族还有多大希望。宁肯吃低保打麻将,也不愿去自食其力的队伍,就是这么慢慢壮大风靡起来的。恢复农田建设,兴修水利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公务员带头,人人都要参与,谁出力谁受益,即个人受惠社会受利。子子孙孙还得福。
同样的出发点不一样的事情,导致不同的性质不同的结果。
人——啊——人!
席远山每制定一项决策,之所以进行的比预想的顺利,与他自身的修身养性密不可分。凡是与他共事过的同事,都知道他对大瑶县的历任领导,无论已故还是健在,无论功过是非,他都缄默不语。这使他在改革的道路上减少了不少障碍。就是罪该至死的闵文清,他都没在会上会下人前人后去诋毁。这不是他没有善恶之分的立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者,不论对前任领导是贬还是褒,无不是在抬高自己的伟大。一个叫花子,还有三个丐帮的朋友,一个干了好些年的县委书记,在这期间不乏没有受益受惠的人,一旦他们的名誉和利益受到威胁和伤害,羊急了也会像狗一样咬人。一个聪明的领导者,尤其处在变革的前夜,当然知道如何避免暗流汹涌,使自己游到改革的彼岸。时间是最有力的武器,历史是更公正的法官,善与恶,美与丑,让时间和历史来完成应有的使命。
早稻的收割已接近尾声,大灾之年获得大丰收的村民,举力投入到了秋粮的播种上去了。这是好多年好多年甚至史上未曾有过的光景。付出与收获成正比,极大地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这种主动,胜过了任何三申五令的明文。物有所值与劳动有所值是双胞胎,两者不能背道。前者背道产生暴利,后者背道存在剥夺。两者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和稳定的系数之一,倘若失去平衡,久而久之,对社会埋下不可避免的灾害。
此时此刻的席远山,心里却丝毫没有村民大丰收后的那种喜悦,他常常在夜间失眠,常常为下一项决策难以安枕。改革的起步虽没遇惊涛骇浪,但随着即将深化深入的来临,不可能这般风平浪静。他不知道在以后的路上会遇到什么发生什么,但他坚信,谁也阻拦不了改革,谁也挡不住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洪流。事实证明,仅仅是一些制度和政策的完善与落实,人们尤其是农民从不同角度的反映来看,改革是他们迫不及待的所盼。关键的问题,接下来的改革不可避免要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如果能使之解决且彻底消除这种现状,这才是令席远山伤透脑筋的根本。在想到不可预知的艰难险阻时,他心里还真萌芽了就此作罢的念想,真想回到”大事小事天下事关我屁事“的那种逍遥岁月中去。
躺在床上的席远山,想起没当县委书记前的那些日子,想到未来那些棘手的问题,不由小心翼翼下了床,亮着袖珍小手电,蹑手蹑脚走出了卧室。
夏天的夜,已经很深很静了,只有窗外空调压缩机在嗡嗡作响,像一个患病的老人在喘气,很是疲惫很是吃力。席远山来到书房,他没有开灯,借着窗户的亮光,坐在书桌前,按下了落地电风扇的开关。他习惯每遇失眠起床后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点燃一支烟,默默地抽静静地想。以前,他一遇失眠起床,少不了看看书,或者为工作上的是事写材料。他喜欢阅读文学名著和哲学书籍,对历史及政治家的传记,他几乎不涉及。他认为历史书籍应该由专业学者去研究,旁人无需从书本中去全面了解,懂得太多会禁锢一个人的思想,于是总想过去怎么怎么样,不宜开拓创新。时空不可能穿越倒转,历史不会重复。此一时彼一时,任何事物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拿现在的眼光去对历史品头论足,尤其是那些推动了历史进步的伟人。人无完人,对历史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伟人,历史永远会记住其丰功伟绩,对于过失和缺点,应由社会的进步所需求去淘汰去拨正,而不是以此去诋毁丑化。小时候不要因为挨了父亲的一记耳光,就说父亲是暴徒,就一辈子记恨父亲。要分析当时父亲为什么打自己,或许父亲在打自己耳光的刹那间,父亲心里在流血。父亲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养育了我们,要学会感恩。如果父亲是一个只给孩子生命,只顾自己灯红酒绿花天酒地,不管孩子冷暖饱饥的雄性,去指责也无可非议。因为这样的父亲是自私的,在给孩子生命的同时,只不过是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要。正因为这样,席远山对历任领导的功过是非,都用心里这杆秤去衡量去甄别。对政治家的传记,他同样认为难免没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在里面,很难看到一个完整真实的写照。另一方面,他没有想过自己要去当政治家,从中学一招半式领导经验,为奋斗目标做铺垫。他骨子里唯一的念想就是为大多数人做奉献,为大多数人说话,永远站在大多数人一边。不过,他对文学和科学家的传记情有独钟。他认为他们的经历较真实感人,还给人以积极奋进的激情,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病痛和贫穷,而是孤独和寂寞,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和科学家,是孤独和寂寞孕育成长的。一个经历了苦难的人生,或多或少都能从中获益人生的真谛。尽管席远山的观点颇带偏见,但不失道理。把时间花在研究历史和政治家的谋略上,不如把时间放在眼前和未来的发展上,模仿永远诞生不出经典。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又是现实生活的原因,席远山一遇失眠之夜,便不再坐在灯前找一些书看,也没有要为工作而写的材料来挑灯。他不需要开灯,有时坐在客厅里,有时模进书房里,呆呆地坐着抽烟,沉沉的在想,他想得很多很杂,他所想的与他的自身工作一点都不相干,他常常为自己所想所思自嘲,皇上不急太监急,瞎操心。
不过学习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从书本上学习知识,一种是从社会生活中学习实践,另一种则是从思考中学习分析。同样是学习,学习的方法不一样,所受益的收获则不尽相同。三者中,思考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思考令人心底亮堂,思考令人理智深沉,思考令人不断完善,思考令人善于创新……
正是席远山有了不断思考的学习积累,在他当县委书记后,面对多年沉积下来的各种矛盾和现状,他才有较妥当行之有效的方法面对。
但他还是为存在的问题又一次失眠了,这一夜,他又不知道要抽多少支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