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感觉很好呀,温柔娴淑,高贵典雅,气质不凡,我感觉就像天人一般。”南怀瑾把自己形容美好女子的词一下堆砌出来。这时才发现人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所言非虚,现在自己只能拾人牙慧地夸林诗韵,好没有水平过了好多年后,南怀瑾读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时见段誉对神仙姐姐的膜拜就不由自主想到了林诗韵。不过那时斯人已非,令南怀瑾感叹不已!
“你的评价很准确,这林诗韵其实是个苦命的人!”李老师对林诗韵的感觉看来不错,从语气里就可以看出和钱主任态度的不同。
“苦命的人?此话怎讲?”南怀瑾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在启发学生发言一般。
“李老师,有人找你。你在这领呀。”喊李老师的是学校里的一个年轻的民办老师,姓郑,他的爹曾经是生产大队的会计,所以,在县高初中部混了个初中毕业证回乡务农。在生产队做了几天事,受不了农活的劳累就逼着他父亲去找大队书记想找个轻松活儿干。
可是当时生产队里轻松的岗位有限,就安排到学校当代课教师,慢慢找机会就转为了民办老师。
这当老师虽说太阳晒不到,雨淋不到,可也并不轻松,有些问题自己没有搞清楚上了课堂可就出丑了。
好在这个学校像小郑这样水平的老师比比皆是,因此你不笑我疤,我不笑你麻。那时的学生家长只知道尊师,是老师就要尊重,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老师没有水平,往往只怪自己孩子笨。人们的思想单纯便于愚民呀。
这样走关系的老师多了,他们又没有水平,往往很喜欢在一起交流处理难堪的心得。他们有个特点,特别会处理自己教错了,作业改错了的窘况。比如说明明是自己搞错了,却扯白说是故意搞错的,考验学生搞对了没有。
这样的老师多了,教育质量就上不去,学生也慢慢试出了教师有几斤几两,对有的老师就不感冒,上课也就可能不甩老师的。老师就气极了整学生们。有时把学生拎到办公室兼寝室就来一顿拳打脚踢,因为是关着门的,体罚下学生又没有人见着,这体罚也就越演越烈,慢慢就成公开的啦。
学生对到老师办公室去就有种视死如归的豪迈。除了要交作业的科代表班干部外,学生是不愿到办公室去的。有时候某个学生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那学生怕老师报以老拳就不去了,老师就会恼羞成怒,对学生是又拉又拽,师生都在那累得气喘吁吁,看笑话的师生也不少。
南怀瑾遇到学生不服从号令开始的时候也是又拉又拽,后来有个老师告诉了他个阴招,学生变得服服帖帖了,这是后话。难怪老毛说人与人就是斗争的哲学呢。
南怀瑾此时对这里的老师大多还不熟悉,就是这个郑老师也一样,不知怎么称呼就说:“老师请坐。”然后指着唯一的办公椅。
“你还不认识我把,我姓郑,你就喊我小郑行啦。”郑老师说。
“那可不行,郑老师。”南怀瑾怕别人认为对人不够尊重,赶紧态度诚恳地说。
“也许南老师比我还大呢。”
“我属虎。”南怀瑾说。
“我属牛。”
“你比我大一岁,那我就喊你郑老师啦。”南怀瑾说。
“算啦,今后我喊你小南,你就和他们一样喊我小郑吧。”
“行,郑老师。”
“你看,才说了就不算啦。”小郑纠正说。
“好,小郑。”
“我们学校像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不多,多数是三十几岁的。我们要互相帮助呀。”小郑也来主动示好了。
南怀瑾感到很疑惑了,就这么两天时间,自己来报了个到,然后今天上午参加了个全体教师会,中午就在赵校长家吃了个饭,现在是上班的第一天的下午,已接待了三个人了。是对自己好奇,还是天生的好客?南怀瑾不知道。
“那是那是。你看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还靠你们这些老教师多多帮助呀!”
“我们只能说是草里的冬瓜白大了!不像你年纪轻轻,又是师范生,业务能力肯定比我们强多啦。”
“哪里哪里,你们老教师经验丰富,我都还找不到倒正。”南怀瑾学电影《渡江侦察记》里**军官的腔调说着哪里哪里,“以后在工作中我遇到不懂的你可要教我。”
“互相教吧。你忙,我要走了。过几天到我家去吃个饭呀。”小郑来联络感情的目的达到就准备闪人了。
“好的。慢走!”
南怀瑾等小郑走后打开语文书,第一课是《长城》,看图学文。
南怀瑾轻声读起课文来: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吊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吊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吊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百多字的课文,几分钟就读完了。南怀瑾对着教参给课文分了个段,把教参上的段落大意在课文划断的地方写上,然后就在文尾把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抄上。
南怀瑾做这些工作很快。在读师范实习前老师要同学们自告奋勇报名试教,要三个人先做吃螃蟹的人,可是全班同学都不报名,就南怀瑾黄昏胆子大报了名,所以他是他们那个班上第一个站在讲台上的。
那堂课南怀瑾既觉得快又觉得慢,当南怀瑾的同学扮学生在下面故意不合作时,南怀瑾觉得度日如年。
当同学们故意搞笑逗得大伙前仰后合时,南怀瑾又在笑声中觉得时间如白马过隙般。
这堂课可以说上的是糟糕透顶,但却获得老师的高度评价,不是教法层面的。
南怀瑾从中也是获益匪浅。后来实习时南怀瑾听老师上课总是想我来上怎么入手。
一个实习阶段结束,南怀瑾对语文课的基本结构已经很清楚了。
在备课上,南怀瑾奉行教案上几条筋,教材上满天星的原则,备课本上往往没有几个字,而教材上却画得一片红。
为此,当时南怀瑾实习的辅导老师在南怀瑾实习阶段充分肯定了的,可是在写实习鉴定时,南怀瑾各个方面做得太好了,辅导老师提不出什么意见,但鉴定不写写意见似乎显得自己没有水平,所以就把南怀瑾这种处理方法作为缺点提了出来。为此南怀瑾还背了好长时间的包袱。
南怀瑾又是一个有主见的人,认为这种方法好就坚持,显得又有些固执了。
“南怀瑾,下班了,走呀。”一个南怀瑾非常想听到又有些怕听到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南怀瑾实习就在高中的母校进行的,当时获知这个安排,他很是高兴,因为和他的高中语文老师在一个办公室,而且这个语文老师对他特别喜欢。是他恩师级的老师。南怀瑾之所以选择读师范就是受这个老师的影响。
当时这个语文老师刚从乡下一个学校调到一中。满怀憧憬地带南怀瑾班的课,想到一中的学生会差吗?殊不知南怀瑾和他的同学们虽说是县一中的学生,但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实在不敢恭维。
这个语文老师的名字非常有古意,叫古秋月。
古老师上的第一节课是毛爷爷的《艺术的标准》。
上课了,只见古老师双手空空,潇潇洒洒走进教室。他没有像一般的语文老师抱着大包小本的书来上课。上课了,他从衣服口袋里模出一根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艺术的标淮。
哇,老师写下了一个错字,把标准写成了“标淮”!南怀瑾心里正在暗笑。不过老师的一手粉笔字真是漂亮,一看就是受过专门训练才写得出来的,南怀瑾对这个老师是又佩服,又有些瞧不起,写错字的语文老师似乎不应该原谅!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古老师开口后望着全班学生,“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南怀瑾的同学也许是粗心,也许是本身就没有把语文基础知识打牢,全然不知老师在说什么,南怀瑾猜可能是说准与淮吧。
“没有人发现什么?你们……”话没有说完他的脑壳就几摇。
南怀瑾就举起了手。
古老师就指了指南怀瑾,南怀瑾就站起来说:“你是不是说黑板上把准写成了淮?”
古老师多望了南怀瑾几眼就扫了全班几眼说:“我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公社有一个人名叫张玉淮,可有人把他登记成了张玉准,后来惹出了无穷的麻烦。我想说的是大家学语文也要细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仅说的是理科。”
这节课让南怀瑾对古老师就多了佩服,少了瞧不起,主要是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课文分析时古老师竟然没有拿书。这是南怀瑾自上语文课以来第一次见到。
过了几天上早自习,老师让同学们读《鸿门宴》。南怀瑾从小爱看课外书籍有古文底子,很快能把鸿门宴背下来了就在下面和同学们讲话,被古老师发现了。
古老师拍了拍巴掌对全体同学说:“现在有人已经把课文背下来了,我们就请他表演一下,怎样?”
全班同学鸦雀无声,南怀瑾想是谁这么大本事?
“南怀瑾,请你把鸿门宴背一下!”
“什么?古老师说的人竟然是我?!”
南怀瑾吃惊之余就想,背就背,又不是不会!
“沛公军霸上……”
南怀瑾尽管有些结巴,但磕磕绊绊还是在一个早自习背到下课,虽然没有背完,但已经表现可以背下来了。
下了早自习,古老师对南怀瑾说:“南怀瑾,没有吃早饭吧,走,我请你吃早饭。”
“这……”
“这什么,走!”
南怀瑾忐忑不安的跟着古老师,就像犯了错误的学生低着头随古老师到了教工食堂。古老师为南怀瑾要了一大碗馄饨。
那时的生活很苦,馄饨只有在过年时走亲戚才有可能吃到。
吃馄饨时古老师对南怀瑾说:“我看你语戊分很高,你可不能辜负这个天分呀!”
南怀瑾当时口里还含着一个馄饨,不方便说话表态,只是赶紧点头,南怀瑾感觉自己的眼睛潮潮的。从此后南怀瑾就把古老师当做恩师。好多年后,南怀瑾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话时又有了别样的理解。
现在实习就和恩师在一个办公室,南怀瑾又可以和老师同处一室,可以天天受恩师的耳提面命了。南怀瑾很是兴奋!……
“南怀瑾,下班了,走呀。”一个南怀瑾非常想听到又有些怕听到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这一声一下就把南怀瑾从回忆中拉回。南怀瑾回头一看,原来是林诗韵站在赵校长和南怀瑾隔墙那里喊南怀瑾。
南怀瑾就出来对林诗韵说:“中午就麻烦你了,晚上还是不去了。太不好意思了!”
“不麻烦,就是中午的现饭现菜。再说中午你哪吃好了的。”现饭现菜就是剩饭剩菜,这是雎县的土话。
南怀瑾依稀记得当时中午没有什么剩饭剩菜。不去盛情难却,似乎又有嫌弃人家剩饭剩菜的意思。
在南怀瑾小时候就做过一个划不来的事,这事对他触动很大。
当时南怀瑾读小学三年级。在他家旁边有人做新房子,已经上瓦盖屋顶了。那时房子盖的是小瓦,把小瓦弄上屋顶是一个需要很多人帮助往上传的。这瓦传上去不要很大的力气就是要人多,像南怀瑾这样读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小男生都可以胜任。
南怀瑾放学回家见人家正在传瓦,人手又不够就主动过去加入到传瓦的队伍中。
这传瓦开始要的人多,慢慢就可以减人了。在减人时,南怀瑾发现首先是做新房的老板不见了。南怀瑾还以为是老板偷奸耍滑呢。
瓦快传完了,老板端来了洗脸洗手的水,擦手的毛巾。有的就去洗手去了,南怀瑾还在帮助传瓦。这时做房子的老板就给传瓦的人一人端来一碗面条,面条上面还有一个边子白中间黄的荷包蛋。在南怀瑾读三年级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一碗面条就相当现在的一顿大餐。
南怀瑾知道他家儿女多,又都没有成人,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于是就悄悄回家了。
做新房子的老板是按人下的面条,发现多了一碗就端到了南怀瑾的家里递给正在家里洗手的南怀瑾。南怀瑾就推辞,那人非要南怀瑾接过面条不可。
“你家这么困难,节约一点是一点。”
南怀瑾刚一说完,那人脸色一变端起面条碗就走了,好长时间见了南怀瑾也不理。南怀瑾喊他他也不应。南怀瑾不理解,后来问父亲,父亲才同他分析说南怀瑾不该怜悯或者同情别人,别人自尊受到伤害。
南怀瑾肠子都要悔青,当时他可想吃那有荷包蛋的面条啦,可是东西没有吃上,还得罪人,真是划不来。
所以当人家有诚意表达谢意只要不违法犯罪还是应该接受的。
今天南怀瑾就想到这件事怕引起误会,决定还是去吃饭!
“赵校长还不下班?”
“他今天不回去吃饭,有应酬。”林诗韵幽幽地说。
南怀瑾就有点犹豫了,毕竟自己心里已有林诗韵挥之不去的影子,心里有了私心,做事就有些放不开了,这正应了一句话:“心底无私天地宽。”反过来就是心里有私天地窄了!
林诗韵在前,南怀瑾在后就向校外赵校长家走去,南怀瑾心里怯怯的,头就低着,有点像犯了错的小孩。
走几步林诗韵就等南怀瑾一下,两人并排走不到几步,南怀瑾就和林诗韵拉开了距离。
“你怕我把你吃了,还是怕我打你呀。”见南怀瑾又拉开了距离,林诗韵嗔怪地对南怀瑾说,南怀瑾听了脸上觉得在发烧。似乎自己的心思被南怀瑾洞穿了。
两人到了赵校长的家里,也没有见到赵校长的爹妈和小孩,说是去亲戚家里了。
南怀瑾年纪不大,见孤男寡女处于一室,有种兴奋又有一种,还有一丝紧张。
林诗韵很快给南怀瑾泡好茶,说:“你先坐会儿,我炒几个菜就开饭。”
南怀瑾说:“我坐在这闲着也没有事,不如我帮你的忙,两人也可以说话。”
“好呀,就是有些不像呢。”
南怀瑾到了厨房,发现一个炖钵正冒着香气,这香气和中午吃的炖钵香气有点不一样,香味中略带点膻味。
“也不知道你有没有忌讳。”
“什么忌讳?”
“就是吃的方面有没有不吃的。”
“就是老鼠药不吃。”南怀瑾开玩笑说。
“嘻嘻,你还蛮幽默呢。”林诗韵说完就用手背捂着嘴笑。南怀瑾见了心里忍不住一荡,这动作酷肖林妹妹笑时的样子。南怀瑾不由得呆了一下。
随着锅里的几声“嗞嗞”一阵阵香味就飘满厨房。
“你说帮忙的,快点帮我往灶里加块柴。”林诗韵吩咐南怀瑾说。南怀瑾发现自己有点失态,赶紧到灶门口。
“啪啪”南怀瑾吓了一跳,伸过头一看,原来是林诗韵在拍大蒜做作料。看她烹调,南怀瑾想她和林黛玉还是不一样,林黛玉没有烟火气,完全像仙人一样生活着。而林诗韵就是传说碉螺姑娘,有人间的烟火气!
林诗韵这个林妹妹似乎比林黛玉那个林妹妹更亲近一些。
“哎呦!”一声惨叫把南怀瑾吓了一跳。作者刚强与散淡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