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很多村口、路边,光缆沿线,维护人员写了大量的保护光缆线路宣传标语,在架空线路上悬挂了宣传牌。传输部门还建立了军警民联合护线网络,与省、地、县三级公安部门签订了《警民联合护线协议》,每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前后,与公安部门、军队通信部门联合起来,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并与光缆线路周围农民签订了护线协议书,并赠送了宣传品、宣传年面等,以此加强农民的护线意识。
效果不错。
很多险情发生时,当地农民都会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告知,为维护抢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从2003年起,传输局开始接受了一项新任务,对全省农话光缆线路实行专业化维护。
如果把甘肃电信网络比作一个孩子,那电信传输局绝对称得上是个称职的保姆。
在她的呵护下,这个孩子健康地成长着,即便是得了病,也能很快康复。“蓝宝石”之城的网络神话
2003年7月10日。美国加州最南部的“蓝宝石”之城——sandiego(圣地亚哥)如往常一样美丽。
维多利亚与西班牙殖民时期风格的红顶白墙的别墅,掩映在碧树繁花之间;一望无际的蔚蓝的海浪,拍打着岩石和白色的沙滩;水鸟悠然起舞;游客们指指点点……这一切在肆意泼洒的明媚阳光下像一杯五彩的鸡尾酒,让人如痴如醉。
面对如此美景,王江川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一个小时前,在esri(environmentalsystemsresearchinstituteinc)(创建于1969年的全球著名的研发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公司)的第二十三届全球用户大会上,他所在的飞天网景公司开发的《本地网管线资源管理及预测系统》荣获了esri公司的“特殊成就奖”。而全球获得该项荣誉的软件公司也只有150家。
两年前,为了开发这个系统,大家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他心里最清楚了。
今天,一切,终于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
“值!”他在心里暗暗地说。不禁又想起了两年前。
2001年的甘肃电信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电话放号数直线上升,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日益集中地暴露出来。
常有这样的事:客户到营业厅装一部电话,营业员只能先把业务受理下来,至于能不能装上,用户所在区域线路是否到位,有无空余配线,营业员往往一概不知。后台受理发现无空线,便只能告诉用户等待,无形中给客户带来许多烦恼和遗憾。
还有,客户经理出去跑营销,好不容易揽来客户,却常常不是装固话缺线,就是装宽带缺端口。只能眼睁睁看着用户流失,费了半天劲,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用户怨言很多,“等,要等到什么时候?”
客户经理对此怨言也很多:“忙活了半天,白忙了
甘肃省电信公司的领导再也坐不住了,“连自己的家底都不清楚,怎能为用户提供好服务?”
当时,大量配线区、管道、缆线等资料都是手工统计,分散在不同部门和个人手中,缺乏有效的、标准化的、具有权威性的集中数据管理。管线资源的占用、空闲、损坏等情况无法准确检索、查阅、统计。这些情况一方面给本地网的运行维护造成了很大困难,使网络运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造成大量的本地网网络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影响本地网的进一步建设和合理规划。有些局所“有资源无市场”,而有些局所“有市场无资源”。能不能建立一个系统,实现网络资源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帮助企业掌握资源状况并合理有效地利用?如果将电信的线路资源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清晰地反映出各区域资源的拥有量和配置情况,以及区域人口情况,一切问题不都就迎刃而解了吗?
甘肃电信最高领导层陷入了苦苦沉思。
在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和研究后,省公司决定:在兰州电信开展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试点,为系统在全省的推广和建设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万事开头难。
线路资料数据是本地网管线资源管理及预测系统重要的基础数据,线路资料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系统建设的质量和存在的生命力。而长期以来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线路资料的维护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的薄弱管理状态,线路资料的不完整、不准确,给正常的工程施工、线路维护、装移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使整体线路网络发展不平衡。
要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必须过好线路核查这一关。
为模清线路维护现状,在研究线路设施编号时,一些具有多年线路维护经验的一线人员来了,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对线路编号是最有发言权的,对自己辖区内的线路,他们如同自己的孩子般熟悉。
在管线核查工作悄然进行的时候,系统软件的开发也在紧张有序地开展。
系统软件开发是系统建设的重要工作,在制定系统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时,兰州电信计算机中心的骨干来了,飞天网景的技术人员来了。
当时,飞天网景公司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网络公司——公司成立时间仅3年,人员平均年龄仅为30岁,多数都是大学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和青春亮丽的姑娘。
飞天网景公司能胜任吗?这些年轻人能胜任吗?
为尽早完成软件开发,这些年轻人自觉地“囚禁”了自己——把自己关在榆中太阳能基地。由于电缆网络连接关系复杂,实现计算机系统化管理的难度大,尤其是在系统中不但要管理网络线路设施分布状况,还要管理电缆线对的具体占用信息,同时必须将这两者与图形化的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软件的开发难度之大、挑战性之高前所未有。
那是一场真正的战斗,虽然没有硝烟。
这支年轻的队伍没日没夜,昏天黑地地设计、编码和编译,堆成小山般的方便面和速食餐盒,可以拿米尺衡量厚度的打印数据……
2002年2月5日,本地网资源管理系统在定西路模块局试运行。
2月份,自动配线准确率为53.66%;
3月份,准确率上升为82.39%;
到了8月份,自动配线准确率上升为98.39%。
系统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一些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网络资源,就连客户们也悄然感到了一些变化:虽然装移机(城市)时限为7天,但现在一天左右就能开通;大客户服务时限虽然规定3天,但现在一般1天之内就能开通。
本地网资源管理系统成功诞生了!
有了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工程资料被转化为维护资料,零乱书面的资料开始被微机管理所取代,从工程施工,装、拆、移、修等动态的线序变化,到采集资料录入,统计等过程都达到闭环式管理,它的成功开发使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不再是梦。
2002年5月28日,本地网管线资源管理及预测系统开始在全省推广。
“管线资源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业务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省公司恩广礼总经理如此评价。
无网而不在
在人们习惯的思维中,甘肃电信常被看作信息高速公路的筑路者,其实他们也是这条路上的先行者。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信息化就是这样一个支点。甘肃电信正是运用了这个支点,将自己置于一个信息化先行者的地位。
“作为一个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上路伊始,甘肃电信就给自己确定了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这是一项持续不断的运动,信息化没有休止符,而我们正走在大路上在信息化的大潮中,甘肃电信果断而谨慎。
这条道路是从2000年开始的,最初是为改变传统工作条件和环境。智能化办公集成系统(oa)的最先使用,使甘肃电信成为在全省企业系统信息化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实现了日常工作和业务处理的网络化、无纸化,以及数据查询电子化和流程标准化,使企业各种资源配置和信息流通有了一个基础的信息化平台。
发生在这个平台上的变化是惊人的:三年前,一封报告从发出到接受,最短需要3天,长则需要一周甚至更长;一次线路故障从开始申告、逐级上报到排除,中间至少有一半多的时间是花在信息传输的路上;一个工程计划从拟定、下达到执行,至少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如今,一切都有了质的改变:文件传输“点”到即“至”,报障处理闻讯即动,电话、电脑、电子数据库、电子工单、网上营业厅、网上投诉……“电”和“网”的结合使得质与量、速度和效率实现了协调和统一。
对于信息化,甘肃电信想得更深、更远、更广。
2002年,甘肃电信制订和公布了企业战略信息系统(sis)的整体架构,确定要逐步建成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经营服务管理、综合统计分析管理、财务和绩效考核管理、行政办公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管理、运行维护管理、采购管理、运营管理和决策支持在内的十大信息支撑系统。
这是一个建立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网络之上的信息共享平台,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从投资、计划、管控、人力资源开发……人流、物流、资金流分别按照不同专业和分工以及各自渠道流通,并在整个系统内融会贯通,形成强大而综合的信息流,并且完全符合“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企业运作模式的需要。
甘肃电信为自身描绘的未来目标是:通过实现灵敏、准确的企业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企业管理上的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和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来实现财务、计费账务等五项集中管理,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2002年底,甘肃电信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在全国电信行业中独领风骚。
2002年5月28日,甘肃电信自主开发、自主研制的本地网管线资源管理及预测系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2003年初,全省“新九七系统”投入使用,成为市场经营支撑方面的集大成者。
2003年,甘肃电信网络资源和传输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开通,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传输网、接入网、光缆网、电缆网、管道网、交换网、数据网、动力网以及时钟同步网资源的集中统一的动态化管理,得到了中国电信集团的高度评价。
而就建设来看,这些工系统的建设多采用“小农生产模式”——以实现自身功能为目的,缺乏全盘考虑,导致“信息孤岛”;没有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数据规范标准,数据都是应用系统“自采自用”,导致数据冗余、共享困难。
随着系统的应用和客户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弊端开始暴露出来,系统必须要进行整合,才能更好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使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力支持经营管理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就要从应用系统人手制定一个企业级的数据模型,将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机制等诸多问题都考虑到。
甘肃电信,把目光投向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和九七系统的整合。
就当时情况来看,管线资源管理系统成功地实现了gis与mis的无缝结合,能有效支撑管线资源的全面管理,极具前瞻性和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系统以街区、建筑物住房、人口分布等信息为分析数据,可对用户经济状况、分布状况、业务普及情况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隐含的规律和趋势,为业务发展提供宏观依据;建立详细的局所、交换机、交接箱、主干电缆、管道等数据资料,利用图形化的管理、查询和统计功能,准确分析现有设备使用情况、评估设备投入量、网络建设工程投入量等信息,为网络规划和机线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而九七系统是一个进行全业务营销、融合crm理念的面向客户资源的业务支撑管理系统,通过对客户资料按照客户、账户、用户三层组织管理,方便、灵活地对不同的客户、用户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实现对经营部门各个层面的支撑。
一个是前台经营,一个是后台支撑;一个“管”网络,一个“管”用户。虽然责任、目标各不一致,但归结起来,就是要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能不能将这两个系统融合起来,从对方系统中互相调取数据,最终实现“融合”?
2003年9月份,白银分公司成功地完成了管线系统与九七系统对接,从而实现了管线系统中线路资源、用户路由等信息与“九七”系统中客户资料信息的交互、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也就是说,九七系统对客户进行管理,按照客户、账户、用户结构建立客户资料档案、消费资料,通过综合数据分析进行渠道支撑,开展对客户的差异化针对性营销。管线系统对管线资源、用户路由信息进行电子化、动态管理。除此之外,管线系统还可以根据已录入的线路资源信息,按照指定分线盒编号自动筛选出可用线对,自动分配主干线序和配线线序,即通过测量员输入分线盒编码,系统进行自动配线。
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和“九七”系统联网,实现了对交接箱、分线设备实占率的查询,对主干和配线电缆实占率的查询,对arpj值的查询和按各种条件进行统计查询等智能查询功能。为建设、经营、维护和固定资产统计提供支撑服务,为准确掌握管线资源,快速寻找投资机会和项目分析、多方案比较提供了服务平台和科学手段。
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和“九七”系统联网对接后,还带来了更多观念的更新,它让建设部门从过去被动地等待市场的待装信息,转变为主动地搜寻市场信息。
信息化,让甘肃电信实实在在地跨越了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