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昆明城里大大小小的棺材铺主要都集中在一条叫“六合巷”的老巷子里,也就是后来的民权街。听老辈人讲,当“六合巷”还没有成为民权街的时候,这条巷子还是很有年代感的,不算太窄也不算太深,两旁都是些古朴陈旧的临街铺面房。一眼望过去,很有些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听说“六合巷”这个名字已经被叫了几百年了,一直都是棺材铺聚居的地方。为啥叫“六合巷”呢?这里还有个说法,原来封建时期人都讲忌讳,说话不喜欢直说,总要拐着弯儿把话说得体面了好听了才行。因为忌讳,所以不能直接叫什么棺材街、棺材巷什么的,听起来不吉利,叫起来也不好听,但是随便取个巷子名又缺乏指向性和代表性,怎么办呢?要说咱老祖宗那是真有才,这棺材不是由上、下、左、右、前、后六块板子合起来制成的嘛,也就是六合了嘛,所以老祖宗就就把这条巷子叫成了“六合巷”。
就在这棺材铺林立的六合巷里头,有一家在当时的老昆明颇有点儿小名的棺材店,名字叫做“陈记棺材铺”。一看这店名大家应该就猜到了,这家店的老板一定姓陈。没错,听说这老陈家祖上曾出过一位神厨,厨艺就叫一个绝啊,那可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还给明朝的皇帝当过御厨呢。只可惜后来子孙不肖,老祖宗精湛的厨艺没传下来,儿孙们却阴差阳错地做起了寿材买卖,说起来,反正这炒菜的和做棺材的都是凭自己手艺吃饭,既不偷也不抢,也不算太丢这老陈家御厨祖宗的脸。
说话的工夫,转眼间日子就到了1941年,这时候的“陈记棺材铺”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按说这数百年的老店应该是结子成荫,越办越红火了,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问题就出在这一辈的掌柜陈学文手里。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陈记棺材铺屈指算来也已经兴旺了好几代了,所以按规矩是该要出一个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