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青春—追忆北方X大的似水年华 冬临晴雪(九)下

作者 : 现实Yutinde

同一学校内专科生和本科生的献血待遇尚且有所不同,这就不能不让人起疑心了,为此我特意随机调查了一下北京其他高校的献血报酬(我实在不愿意用“报酬”这词儿,觉得它有辱那一颗颗年轻善良的心,但实在又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还请见谅),结果让我大跌眼镜。

献血报酬各高校均不太相同,大致分为:一百、一百五、二百、二百五几个不同的档次。其中一百五和二百的较为多见,看来这里面确实有耐人寻味的猫腻。但由于个人能力实在有限,根本没有再往下深究的条件和可能性,所以我的调查也只能就此作罢了。

记得曾经看过一些关于落后的村子里有血霸专门组织村民集体卖血,并且从中抽取提成报道,还有是那些道德沦丧者干脆非法暴力拘禁一些人,靠着强迫他们卖血发财。

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那些被丧尽天良的吸血鬼压榨去卖血的可怜的人们和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大学生联系在一起,如果真的硬要把二者放在一起做个比较,那么我说,当代大学生也不过只是一个任这个陈旧落后的吸血体制宰割的弱势群体,谁又能拿出什么有力的论据来反驳呢?

中国传统文化自《易经》开始就渗透着阴阳平衡之道,而后经儒家的影响也称“中庸之道”,按理说炎黄子孙应该最最懂得做事情需要把握一个度,但据我浅薄的阅历来看,中国人往往都很极端,做事情要么做得不够,要么就非得做过了头。

就拿大学生献血这事儿来说,几年之后,先前的攀比之风悄然落幕,各高校诸如容嬷嬷的这种角色再也绝口不提体检合格就必须要献血的操蛋要求。那问题是不是就彻底解决了呢?没有,根本没有,它只是变成了另一种模样出现,而且更加的荒诞离奇。谁都想象不到,这次居然是很多人想献血,但献不成!

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不得不提一下,献血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改善,不用学生排着长队跑到医院去献了,而是献血车直接开进学校,服务到位。

其次,献血的报酬上涨为二百元纯现金。

再次,每次固定的献血活动日,同学们都手持一张表格排队献血。

问题就出在这张看似不起眼的表格上,它的数量极其有限,你只有拿到它,才有资格献血。这张表格通常是先经过学校的团委分发给各个学院,一个学院最多也就能分到几十张,然后它们瞬间便被院学生会瓜分了。

也许您还转不过这弯儿来,什么叫瓜分啊,这么一好事儿被你说的那么难听,您还真别不爱听,您知道这帮孙子为什么抢得这么欢实么?还真不是他们觉悟高,而是各自心里都在打着小算盘。官儿大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先进性”,早日成为准党员;官儿小的是为了好好表现一下,争取能往上爬爬。这下可热闹了,本来为数不多的献血资格,全让这帮丫挺的抢去给自己仕途铺路去了!

最后,剩下的少得不能再少一点点表格,在献血当天让大家排队领取。那时,又会有一波惨烈争抢。

为什么用惨烈形容呢?因为现场等着领表献血的大多都是一些家庭状况不太好的学生,这看似微薄的二百块钱,也许就是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其中也还有一部分人是临时手头紧,也打起了这点钱的主意,争着抢着凑热闹。甚至曾经闹出了,某同学以为献400毫升就是给400块钱,献完之后才知道无论献200毫升还是400毫升都是给200块钱后,大叫“亏了亏了”的滑稽场面。

后来,每当我看到学校里面开来献血车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在想,它究竟能带走多少没有充斥着权力和金钱却饱含着善良和温暖的殷殷红色的鲜血呢?

直至今日,部分高校献血真正成了完全义务的,不会再给一分钱,而开进校园的献血车前面也再没有当年一样的熙熙攘攘和闹若喧市,可那一滴滴的鲜血却是无比干净的,没有丝毫的杂质。

(注明:此两节中对高校献血的评论,均为笔者分析了种种匪夷所思的现象后,枉自做出的一些推断。请读者客观看待这些问题,贻笑大方即可。)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安青春—追忆北方X大的似水年华最新章节 | 晚安青春—追忆北方X大的似水年华全文阅读 | 晚安青春—追忆北方X大的似水年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