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管不了他,他非常讨厌我们,不愿意和我们交流。我全力以赴地为了这个孩子,省吃俭用地供他上各式的补习班,他居然还不领情……”许妈妈实在搞不懂这个从自己肚皮里出来的孩子,觉得他们虽然同在屋檐下,但简直像两个世界的人。身为妈妈搞不懂自己的孩子,是现代人最深重的一种无奈。
正在许妈妈一愁莫展之际,许爸爸打来电话,儿子在他女乃女乃家。他女乃女乃家在农村。他死活不愿意回来。许妈妈心情平复了一些,孩子总算找到了,校方表示愿意和许妈妈一起去许丛瑞女乃女乃家把孩子劝回来。
新闻采访到这里,似乎可以完结,辛记者却阻止了他们的行动:别,还是不要大队人马地去了,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我和许妈妈一起去?
坐了五个小时的火车一个小时的长途车走了半个小时,辛记者见到了那个瘦高的男孩。她没有暴露记者身份,只说是妈妈同事的女儿,一起陪着过来玩的。许丛瑞开始有些将将疑,因为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个人。
辛记者变身小辛姐,跟在许丛瑞后面向他学捕鱼捉虾,听他谈宇宙人生。少年人的天性是活泼的,在自然界面前,丛瑞完全放开了自己,回归到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黄昏的夕阳酒在俩个人的身上、照在两个人的影上,那些树木河花因为这两个人的并肩而行而生动起来。“开始我以为这次我妈是来捉我回去的,一来就会把我绑回去,后来看到你也来了,糊涂了。再仔细观察发现我妈这次根本没多说一句,好像是等我玩够了和她一起回去,太诧异了……我还是想知道你来做什么的,不单纯是为了玩儿吧?”
“我来是想告诉你一个故事……”辛芜艾敞开心扉向丛瑞讲述了那个离家出走的小姑娘的故事,丛瑞听得很认真,原来,那些想法那些感受不是他一个人有过呵。他的心释然了很多。辛记者从他的表情里读到了被理解的舒泰与感动。“后来呢,那个学姐在哪里,现在生活得好不好?”“她就在你面前,和你说话。”不知哪来的勇气,辛记者暴露了自己最深的伤。是,好多年了,她都不会与人提及那段离家出走的历史。但是今天她却愿意和这个仅是一面之缘的小学弟分享,若早知今日当时当日的自己不会那么忧伤,会好好坐在教室里多读书,会让自己尽可能生活得快乐一些。生活有一些东西,我们改变不了,但是至少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少受其干扰,过好自己。这便是成长里最有技巧的一步。但是很少有人会教我们甚至给个提示,大人们只会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许丛瑞第二天就和许妈妈还有辛记者一起回到家,下午就坐在了教室里。许妈妈自是感动不已,拉着辛记者把自己的情感故事讲了一大通,够她写一本小说的了,临别前辛妈妈嘱咐,写是可以的,但是要淡化孩子,多写点夫妻的事儿,给他爸爸一点教训。许妈妈谢了又谢,其实辛记者很想谢谢她还有丛瑞。每个人都想回到过去对当年的自己说点什么做点什么,生活却不会上演穿越剧,记者就可以,特别是情感记者,这次采访对于她何尝不是一次疗治愈与成长?她扮演着当年自己最渴望最需要的角色,去安慰去帮助那个和自己当年相似际遇的人。
回家的路上,辛芜艾想到在中国教育问题上,父亲一直在缺席,她是深有体会的。当年父亲这个词基本上就是一个词,父亲整日上班出差,那时年纪小胆子也小,总担心在路上的父亲会不会出什么事。进入重点中学之后,她变得不再优秀,父亲也开始嫌弃她,恨铁不成钢,那时她是多么渴望父亲的理解啊。她渴望和父亲聊一聊,他却忙得没有坐下来的,等他坐下来了,看到的又都是她的不是。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需要父亲的,不仅仅是需要父亲赚的那些钱,带来的那些名,还有父亲的陪伴、理解和爱。多谢大家连日来对《观世音的玫瑰》这本书的关注,我会继续更新,如果大家等不及,可以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