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事情,要么不做,做就做好,这是丁添的性格。
他喜欢被别人认可、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更喜欢通过努力后取得成绩时的成就感。
他最不屑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只看重结果,要看重过程。
在他看来,没有结果的过程,也是为了下一个结果,只是不要只纠结于某一个结果,过程的最终归宿还是结果。
他经常嘲笑说这句话的人,认为他们是在为自己开月兑,是没有本事的体现,是阿Q精神胜利法,是对现实的无奈。
丁添就是这样一种人。
毕业分配是他的无奈,但使他明白了文凭、能力是敌不过权力、金钱的。
从报到的那一天起,他就下定了决心,既然不能改变社会,那就适应社会。
后来,当他飞黄腾达时,他甚至感谢分配时的不公,而当他出事时,他又将一切归罪于此。
为了适应社会,他决定夹起尾巴做人。
正式上班的第一天,丁添早早来到办公室。
镇政府只有几个值班的人,在伙房吃饭,通讯员小马正在给领导提水、打扫卫生。
见办公室比较脏,丁添就打扫起来,扫地、擦桌子、拖地,不一会就汗流浃背了。小马回来时,丁添还在打扫,“丁哥来了,”小马说,便坐到电扇底下凉快去了。
上班的人陆续来了,丁添见人就边点头边笑,像个谦虚的学生。
时间到了,大家都去会议室点名。
党委秘书老杨负责点名,“颜书记”“到”,“张镇长”“到”,“宋书记”“到”……点了十几个职务后,便是直呼其名,“孔强”“到”,“王成”“到”……。
点名喊职务,丁添觉得很好笑,“平时见面喊领导那是自然,点名也是如此就太荒唐了,”丁添想,“镇政府讲究真不少,自己可要小心。”
点过名,镇长张海安排了一下工作,主要是现在是汛期,大家一定要值好班,守好电话,市政府随时调度情况,一定要确保在岗。
宋书记将丁添等六个新分配的学生向大家作了逐一介绍,丁添等人也作了自我介绍,无非是很高兴和大家成为同事,会好好向老同志学习,请大家多多关照之类的话。
回到办公室,老杨让李涛领着丁添去和各位领导、站所的同志见个面,以让丁添熟悉一下情况。丁添陪了不少笑脸,也迎得了不少“小丁年轻有为”此类的评价。
回来后,老杨对丁添说,现在没有多少具体工作,让丁添整理一下档案,看一下各类文件,对镇政府工作有个大概了解。
以后的两个月,丁添将老杨几年没整理的档案都整理好归了档,在整理过程中,他认真看了很多文件,对镇政府的工作有了初步了解。
机构主要有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武装部“六大班子”,团委、妇联、管区、教委以及财政所、经管站、计生办、供电所等“七站八所”。
工作主要有发展农业,壮大民营企业,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等经济建设,发展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倡树婚育新风、移风易俗等精神文明建设。
丁添重点看了近几年的工作总结,模式一样,都是三大块,本年度工作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年度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都是成绩喜人,粮食产量连年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均按25%增加,固定资产投入按30%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六以内等等。
存在问题无非是思想不够解放,胆子不够大,步子不够快,没有大的利税项目。
工作安排都是思想重视,增强工作紧迫感、责任感,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加强领导、明确奖惩。
丁添还记得,上大学时,老师就对当前的文风作了批判,说什么“天下文章一大抄,看谁会抄不会抄”,受经济利益的影响,潜心创作的人是越来越少,文学创作越来越政治化,评选作品,总是各省文联主席获奖,中国要想再出现茅盾、老舍、鲁迅似的文学巨匠不知要到何时何日。
那时,丁添自感文笔一般,从没有创作的冲动,但他一贯坚持原则,就是不管写什么文章绝不抄袭,他觉得抄袭就是盗窃,不但失去了人格,还犯了罪。
当他看到镇政府几年的工作总结如出一辙时,他感到这比老师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改改数字的游戏而已。他感到好笑,同时又觉得很释然,本来他对工作是有点恐惧的,他怕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可现在他相信对于工作尤其是写材料来说,他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