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换届半年了,按照要求很快要进行副镇长的补选,镇上许多中层干部蠢蠢欲动。
当然,丁添也有想法。
他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要想在政治地位上上升到一个高度,关系很重要,年龄是个宝。
他二十八岁了,年龄上有一定优势,同时学历又高,而且任中层干部已经四年,这都符合提拔任职的要求。
丁添也感到很紧迫,他是有野心的,是从分配遭遇不公平时就在心底深深埋下的野心。
太多事实证明着他的判断,三十岁前必须为副科级,三十五岁前必须为正科级,否则,在县乡基层政府想要继续进步比登天还难。
二十八岁,正好位于这道坎上,他要牢牢把握这次机会,他不想他的仕途还未开始就已结束,不想他的一生被提前预知。
丁添想到了看过的一篇文章,叫《生命的意义在于未知的希望》。
“如果问一个人,他活着是为了什么,他也许会说是为了升官发财地位显赫,是为了合家欢乐共享天伦,是为了身体健康安度晚年,是为了实现理想突破自我。我说,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对未来有希望,很难想象,人没有希望,他该怎么活。
人总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人类才会不断进步,社会才会不断发展。未来是可以谋划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但却是未知的。正是未来的未知,才促使人们不断奋斗,如果一个人知道他的未来是什么样的,那将是十分可怕的。
曾经读过一个科幻小说,说是有一个宝物可以预知人的未来,于是人们纷纷抢夺,可夺得宝物的人纷纷自杀,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一生将会如何度过,他们将会如何死去,而毫无例外,他们的一生无不充满艰辛,与自己的设想相差万里,于是他们对未来充满恐惧,选择了死亡。
未来到底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那就让我们痛并快乐着奋斗在人生的道路上吧。如此,当我们将要死去的时候,才不会后悔……”
丁添身边有太多对未来失去希望的人,他们自感前途渺茫,选择了消极的工作态度。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他们盲目应付,不思进取,浑天度日,这是许多基层干部的现状,也是基层干部口碑不好的主要原因,尽管上级加大教育力度,说什么“要坚定信仰,要为人民服务,要实现自我价值,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可对于这样一群自感没有希望的人来说,又有什么用。
丁添不想成为这样的人,他要采取行动,可他没有过硬的关系,他知道他唯一可以利用的关系就是党委书记张海。
丁添本想在娱乐的时候向张海表明自己的态度,但觉得似乎不妥,便来到了张海的办公室。
“张老板,不知你对这次补选的人选是怎样考虑的,”丁添开门见山。
“丁老弟,怎么有想法了,”张海笑着说,“你放心,换届的时候我说过,有的是机会,这次补选就是机会。”
“我还以为你把我忘了,”丁添说。
张海、丁添二人早已兄弟相称,丁添倒也不客气。
“组织上已经征求了镇里的意见,我推荐了你,”张海说,“只不过镇里只有建议权,一切还不好说。”
“那该怎么办?”丁添问。
“你可知道提拔任用的程序,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位,第一步就要做好提名这一关,”张海答道。
丁添是知道干部提拔程序的。
科级干部任用的权力在市委,一般是市委常委的某位领导提出拟任用的人选,报常委会或书记会研究后确定后备人选,然后由组织部门进行考察,最后再由市委常委会决定任命。
“您是说要让某位常委给我提名?”丁添问道,“可是以我的级别,和常委都不熟。”
“不是某位,要想提名通过,至少攻下组织部长、分管副书记两人,”张海说,“一般来说,由组织部长提名,然后副书记表示同意,除非市委书记、市长有其他的人选,一般会通过,只要没有竞争对手,你的问题就不大。”
丁添盘旋着,想象着他的竞争对手。
原副镇长翟志明、李文东二人落选后,调离了黄庄镇,一个进了城做了个主任科员,一个到别的乡镇任副书记,二人虽然是落选,但在“官员许上不许下”的规则下,反而得到提拔任用。
作为换届时的插选人,丁添觉得自己有一定的优势。
至于劣势,和其他的中层干部相比,年轻,工作时间短,群众基础薄弱反而成了劣势。
“怎样让组织部长、副书记提我的名呢?”丁添继续问。
张海哈哈大笑,说道:“我给你说个笑话,说是有个风尘女子戏谑一个失意的官员没有提拔的原因,一是上面没有人,二是上面有人,但不硬,三是上面有人但没活动,四是上面有人,也活动了,但没出血。”
丁添听了,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到底还是领导有学问。”
“要想提拔,一定要有过硬的关系,关键是得‘出血’,”张海说,“我已经给你想好了,我们分别请组织部长、副书记,表明我们的态度,不过你要备两份厚礼,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吗。”
在张海的示意下,丁添备了三万块钱,准备一万给组织部长,两万给副书记。
丁添平时是不管钱的,当他向葛萍要钱的时候,他想应该是很困难的,毕竟葛萍会过的要命,就算是对双方的父母也很会算计,可葛萍很痛快地答应了,只是说让丁添尽快捞回来。
倒是丁添有些不舍,这钱是他们辛苦攒下准备在市区买房的。
“摊上这样的老婆,何愁不被枪毙”,丁添想到了一个小品的一句话,他想,葛萍就是这样的老婆。
有了张海的出面,很容易就请到了组织部长、副书记二人,当然,是分别请的。
酒场上,丁添毕恭毕敬,不时讨好敬酒,张海也陪着说好话。
二人纷纷表态,说丁添年轻有为,在黄庄镇是最好的提拔对象。
酒足饭饱之后,送行的时候,丁添奉上厚礼,二人倒也不推辞,拿得是心安理得。
不出所料,丁添成为提拔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