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前世约了你 黄鹤楼登临(三)

作者 : 黄成松

黄鹤楼登临(三)

得以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去登临黄鹤楼呢?崔颢是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李白是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是离愁,更是豪情;岳飞是壮志豪情成一梦,寄托志向感时伤世,陆游也来过,却是把黄鹤楼写得很迷离,你且看: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这诗写得真不咋的,但把黄鹤楼所在的地势全勾勒出来了。后来,张居正也来了,只是不知道他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那时候他还在任大明首辅,想来是意气风发,气吞山河吧。

在这大雪天,我来了,我的心情很复杂,五味杂陈,什么心情都有。但总体上应该说是趋于豪放吧,这样大的雪天,没有一个好的心情,谁会冒着风雪,冒着严寒,爬上蛇山,来到黄鹤楼呢?暂且就以这种心情上楼去吧。瞧那“气吞云梦”“云横九派”“势连衡岳”“席卷乾坤”的架势,简直就是对感官和心灵的****果的诱惑。

外五层,内九层,暗含“九五之尊”的意思,暗通“天下第一景”之誉。这就是黄鹤楼建筑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之处。一口气爬上顶楼。还没有站稳,就有一阵寒风袭来,吹得我直把衣服拉紧。放眼远望,江城在这大雪中是披上了一件厚厚的白衣,把每一个角落都包裹得严严实实,眼前是雪,再看过去,也是雪,最后是一直到达云雾缭绕的地方都是雪,果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想不到第一次登临黄鹤楼,居然是来品尝这旷世雪景。大概是平常的东西,黄鹤楼觉得拿不出手,要等到这冬天的雪,气势磅礴的下在祖国大地下在荆楚大地的时候,才呼唤我这老朋友来,只可惜,我不能写出“数****人物,还看今朝”的好句啊。

顶楼上人不多,只有两个人,加上刚爬上来的我,三个。一个老人,一个中年人,再是我,一个少年人。老人在练太极拳。中年人大概是摄影师吧,在不断的变换着角度,贪婪的拍摄着这黄鹤楼上的雪景。然而,自然之景是可以用镜头用相机拍摄的,但历史文化之境却无法用摄像头来表现了,那是一种看不见模不着的东西,但却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着,只能让有心之人去体会。

那个摄影的人一会儿就下楼去了,黄鹤楼上就只剩下我跟那个打着拳的老人。我尽情的欣赏着长江万里波涛雾气,想象着那些遗落在历史深处的淡墨书香,开始佩服起这楼来了。老人停止了练功,看见我,便微笑道:

“小伙子,这个时候还来看风景啊。”

我笑答:

“是的呢,我是第一次来黄鹤楼,没有想到会在这下雪天来。”

“下雪天来好啊,黄鹤楼很少有这样大的雪的,你看这大雪下,是不是显得格外的安静?再看大雪天里的武汉三镇,高楼大厦绵延起伏,江河湖海星罗棋布,万物皆白,错落有致,云气漂浮,明雪清风,是不是感觉格外壮观?要是你在平日来的话,就只是看到人,看不到风景,也体会不到其他东西了。”

“是了,我国庆的时候就打算来登黄鹤楼的,结果是走到蛇山脚下就被那人山人海吓跑了,后来一直惦记着,今天坐不住了,就跑过来了。”

“呵呵,小伙子,你倒是有心人啊,你还在读书吧,学文史的?”

“我啊,刚从大学退学呢,以前在北方的一所大学学经济,后来回来了,这次是回家,路过武汉呢。”

“哦,这样啊,好端端的退什么学啦,对了,要是在北方,这样大的雪倒是很平常的事。你退学回来,是不是准备回去再东山再起?”老人饶有兴致的问道。

“有这个打算呢。我学了几个月经济,学的全是空的东西。不喜欢那些空虚的东西,想学点实在点的。正好趁这段时间去各地走走。”

“呵呵,小伙子有气魄啊,大学不容易考,你还退学了,那以后就要学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是的。”

老人又道:

“黄鹤楼是个不错的地方,好多文化名人都来过,你们年轻人就要多到这种地方走走,接受点文化的熏陶,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

我赞同,问老人:

“大伯,你经常来这里么。”

“嗯,差不多吧,我以前在武汉设计院工作,这楼层当初我就参与了设计呢。后来退休了,闲着无事,就经常上来看看。有时候就研究研究紫竹苑的碑刻和其他地方的浮雕。小伙子,黄鹤楼这里,学问大着呢。”

“嗯,这儿历史文化太浓厚了。在中国,除了长城,除了秦兵马俑,能够让整个环球的都家喻户晓的,大概只有黄鹤楼了。”

“差不多吧,即使是现在做不到,以后也会做得到。黄鹤楼文化博大精深,我退休后经常跟一些文化人在一起,成立了黄鹤楼诗词学会,每年春天都会来黄鹤楼吟诗作赋,每一年的感受都大大不同,每一次登楼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真是一方风水宝地,文化圣殿啊。”

我有些吃惊,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高人,就有意把话题深入,听听智者的教诲。我道;

“大伯,就你的经验来说,你觉得这些年,我们国家在思想文化上有些什么变化的。”

“小伙子,你这个问题问的好啊。要说到现在人的思想素质啊,那是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了。今天你们大多数的年轻人只是沉迷去上网,去玩游戏去了,很少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来,缺乏锻炼,永远都长不大。我一向是提倡年轻人要多出去走走,多看看,那样才能学到真本事,眼光才会开阔,心胸才会旷远。今天的人们普遍都是鼠目寸光,没有大气魄,越来越没有古时候的奇才怪才了。”

“你看黄鹤楼的历史,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岳飞张居正等历史名人都来过,这些人或是独霸一方的才人,或是经天纬地的大才,或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将帅,他们年轻时哪个不是踏遍千山万水啊,可是今天的年轻人却是足不出户,个个都养成病西施了。像你这样漂洋过海,到处游历的太少了。小伙子,你身上有古名士遗风啊。”

“大伯太看得起我了,我也没有走过哪些地方呢。”

“以后多走走,记住,好男儿志在四方,只有肯出去闯,才会做得出大事情。你看当年**主席,来了武汉后,来了黄鹤楼,看到这儿风光无限,于是挥毫泼墨,浓墨重彩的用诗歌为黄鹤楼树碑立传,你听:莽莽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之何处?剩有有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是何等气魄啊,年轻人就该有这种大气,做人,要有这种大气,所谓‘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一点不假。写文章,也要有这种大气,汪洋恣肆,如黄钟大吕,荡人心魄。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正气啊,只有在黄鹤楼,才会体验得到啊。”

“大伯说得真好,做人为文要大气,晚生一定谨记。”

老人笑笑道:

“黄鹤楼楼上这么多诗句,差不多都是经典,我们中国的作家们,真该好好的来学学,现在文坛太浮躁了,如果你去涉猎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很少有李白啊杨慎啊那样的风骨文章了,简直是绝迹了。黄鹤楼是一座属于文人的楼,却只是古代文人的神殿,不是现代文人的阳台啊。现代文人们,你屈指数数,风骨卓然者,气度不凡者,有多少?李白之后,杨慎之后,谁写得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样的好词章?全都是做了生活的奴隶。现在我们中国,没有一首好诗可以传颂,没有一篇好文可以流芳。当初祢衡在汉阳作《鹦鹉赋》,一时洛阳纸贵,如今你就是作十首《黄鹤楼赋》,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纵然有社会的原因,社会不重视文化艺术了,但文人们也有自身的原因,很多作家原本很有潜力很有大才的,稍微出点小名就忘乎所以,不思进取。作家们走下坡路了,文学走下圣殿了,人们自甘堕落了,诗歌没有了,文学没有了,就只剩下物质和利益了,富与贵结亲,金钱与权力联姻,人们不再淳朴,这就是我们当代中国的众生相啊。”

“小伙子,你既然喜欢这种地方,你还是有些个性的。听我一言,永远要保持特立独行的你,活出真实的自己来。要敢于挑战,积极进取,年轻时候多学点东西,多出去见见世面,人生是靠积累的,厚积薄发。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你年轻时候一旦准备了很丰富的煤炭,晚来的冬天,你的炭火肯定是烧得最旺的。要尽力把自己锤炼得更强大,生活需要硬汉,拒绝懦夫。你是我这么多年以来,在大雪天遇到的第一个爬上黄鹤楼顶端的年轻人。很不错呢。”

山里有奇人,楼中有高士啊。黄鹤楼,我没有虽然没有看到跨着黄鹤吹洞箫的道士,可是却遇上了智者,上了人生一堂宝贵的课,我总算领教了你的厉害了。命运,到底还是待我不薄的,黄鹤楼,你对我也真是眷顾了,谢谢。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谁在前世约了你最新章节 | 谁在前世约了你全文阅读 | 谁在前世约了你全集阅读